喬家大院喬致庸的子孫後代都過著一種怎樣的人生?

馬財神的歷程走的跟喬致庸比較接近,都是以貿易發家,手裡的資金多了,開始涉足金融行業,爭取“匯通天下”,爭取讓你們的錢都趴在我的賬上。

票號不是喬家的首創,放貸更不是喬致庸的專長,但他把這兩者結合了起來,探索出一條賺錢的新路數,僅是這兩者與傳統貿易的結合,再加上一些重信、篤行之類的可貴品質,還遠遠不夠,喬致庸這一代最終的成就,是依託的官商結合。

大清當年只有戶部,沒有央行,通過官商結合,喬致庸的幾大票號實際充當了央行雛形的作用,生意做到這個份上,不得不誇喬致庸當初的鉅額投資是有遠見性的,不管是左宗棠,還是對手李鴻章,甚至是慈禧本人西狩過程中,喬致庸都慷慨充當的是大清提款機,作為回報,戶部資金很大一部分都放在他這裡中轉,喬家全面涉入政府稅收匯兌業務的經營。

喬家大院喬致庸的子孫後代都過著一種怎樣的人生?

雖然大清各級統治者不斷敲詐、賴賬、挖牆腳(後來大清果真成立了戶部銀行,首任行長還真是挖的喬家牆角,請的喬家大德恆票號的賈繼英),但做為殺豬榜老大的喬家,畢竟家底厚實,朝廷也算是有罰有賞,吃相併不太難看,總體算是賺多賠少,喬致庸正是在同期打造出來的白銀帝國,家中存款相當於大清國庫的七分之一。

1907年,白銀帝國掌門人、89歲的喬致庸架不住老天的盛情邀約,上去改善天庭財務狀況去了,自此之後,喬家的後人開始接班,喬氏帝國開始走下坡路。

喬致庸共娶有六房妻子,生育六個兒子,各有各的特點,但共同的特點是理財不善,所以喬致庸乾脆選擇了隔代掌門,直接把攤子撂在了孫子喬映霞的背上。

喬家大院喬致庸的子孫後代都過著一種怎樣的人生?

喬映霞自幼雖然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但長大後接觸過西方民主思想,崇拜康、梁,對於銀號經營也是很有心得,併為此兢兢業業,沒有富三代(從喬致庸祖父算起實已第五代)的任何不良作風,但這絲毫不妨礙喬氏產業的雪崩式下跌。

原因很簡單,你搞經營的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我們敲詐軍餉的卻一樣是更新換代,唯一不同的是之前虧得,只要大清不亡,還可以再找補回來,而新軍閥們這裡完全是泥牛入海、有去無回。

辛亥革命時南方的各票號先是受到毀滅性打擊,人家重點搶劫目標就是你“大清地下銀行”;北方的根據地,從馮玉祥到閻錫山到日本人,都輪流來問候你,希望你協辦軍餉軍糧,甚至直接霸佔;分號關張於之前並不可怕,只要能力和信譽還在,欠款也能要回來,但新時代中這個思想落伍了——鋪子一關,欠賬的一概不還,你欠別人的卻不得不守信歸還。

來自國外的銀行和國內新官商經辦的銀行的夾擊下,國內票號迅速被摧垮,喬家的大德通、大德恆幾經收縮,只在天津保留下一個小錢莊,到了1949年,連錢莊也保不住了,喬映霞後來得了精神疾病,1956年死於北京。

喬家大院喬致庸的子孫後代都過著一種怎樣的人生?

喬氏第六代喬鐵漢、喬鐵民,是喬映霞當年從老家帶出來的兒子,他們生在山西,卻都是成長於天津,都幫助父親打理過天津大德通銀號(錢莊),解放後,喬鐵民響應政府號召,另外也是出於對跟隨多年的老職工、老夥計的關照,把包頭喬家所有的復字號產業進行清算,把鋪面以低價轉給職工接辦,職工基本得到了比較不錯的安置,把房產低價出售給政府。

股息收入斷了之後,喬鐵民在北京地區從事小學教育工作。

喬鐵民的女兒喬燕和,作為喬家第七代,是一位崑曲演員和教師,雖然祖上曾經建立起擁有數千萬兩銀子的白銀帝國,但她一輩子沒見過銀子是什麼。

喬家大院喬致庸的子孫後代都過著一種怎樣的人生?

據她介紹,喬氏後人大多生活在北京,有公職人員,也有工薪人士,幾乎沒有從商的,更不用說是官商階層。

抗戰時期喬家人離開的喬家大院,之後他們再也沒有回去,這裡曾被當做單位駐地,後來被改造成民俗博物館,目前已是五A級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