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中華網文化頻道綜合】2017年香港春拍的明星拍品,一隻高約51.8公分的清雍正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在佳士得香港拍賣中,最終是以1.24億港幣落槌,加佣金成交價為1.4054億港幣,創造了清三代單色釉官窯瓷器的世界紀錄。

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之後按說應該是委託方、拍賣行、買受人三方皆大歡喜的結局,可是誰能想到,最終在現場拍到這件無價之寶的“舉牌者”,竟然拍而不付,在超過佳士得規定的交割期限之後,買受人還有相當部分的款項未結清。

對此,佳士得一紙訴狀將這位買受人告至法院,追討相關的剩餘款項及損失,目前在法律解決程序中。

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佳士得拍賣狀告買家並不是個案,香港蘇富比拍賣也曾經狀告過天價拍品的買受人,早在2011年香港蘇富比秋拍時,一位買受人現場舉下趙無極《10.1.68》,加佣金最終成交價為6890萬港幣,當時亦是創下了趙無極個人拍賣的最高價紀錄,但是拍賣結束之後,蘇富比方面稱仍未收到這幅畫作的款項,無奈蘇富比一紙訴狀把這位買受人告上了法庭。

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對於藝術市場而言,“拍而不付”的現象長期存在,甚至一度被認為是“中國特色”。其實,不能否認“延期結算”這一行業規則的存在,尤其是在行業遭遇深度調整的形勢下,“延期結算”的比例會大幅增加。這對於輕資產的拍賣行而言無疑是巨大的成本壓力,結算週期過長導致資金鍊緊張或斷裂可能也是很多拍行無奈退出拍賣序列的原因。


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拋開延期結算的問題,“拍而不付”是性質更為惡劣的現象,是對公平買賣這一行業規則的破壞與踐踏。不付款的問題出現後,遭受口誅筆伐的大都是買家,其實需要具體分析,有些的確是買家不夠成熟或者個別買家有主觀惡意。但客觀評價,這種現象的出現不能完全歸咎於買家,這是拍賣制度不夠嚴謹造成的,尤其是拍賣行本身遵守的不夠好,比如不少拍賣行為大客戶大開綠燈,不僅“保證金”形同虛設,甚至為了促成交易還會減免“佣金”。正如北京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所講,如果一個拍賣公司有兩種制度的話,就很難守住行業的底線。如果這些買家經常破壞交易規則,還要進行政策傾斜,那更得從拍賣公司自身找原因。


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從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來看,誠信問題涉及多方市場主體,包括競買人、買受人、拍賣人、委託人、鑑定人等。其中,競買人、買受人的誠信問題,突出的是拖欠貨款。拍賣人的誠信問題主要包括虛假註冊、假圖錄、假標價、假成交額、假拍拍假。委託人的誠信問題,包括製假託假、惡俗炒作等。同時,部分拍賣行與鑑定人及專家聯手進行虛假拍賣。

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拖欠貨款已嚴重阻礙當前文物藝術品拍賣業的正常發展。”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表示。

1.4億港幣清雍正雙龍尊買家拍而不付被告,這也是“中國特色”?

對此,很多行業內專家和法律界人士呼籲設立“黑名單”制度,但這跟保證金制度一樣,只是一種象徵性的約束,行業最終實現良性發展靠的還是信用體系的完善。事實證明,簡單靠減免保證金顯然不是留住客戶的最佳途徑,更為細緻周到的專業服務,對拍品更為全面深入的學術發掘所帶來的市場回報,可能會遠遠大於保證金對客戶的誘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