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總是相似的,但體檢已經不再只是體檢了

健康总是相似的,但体检已经不再只是体检了

億歐大健康7月11日消息,今日鴻翔一心堂發佈公告稱,其控股公司一心堂康盾擬與愛康國賓共同投資設立雲南愛康國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以工商登記為準,以下簡稱“雲南愛康國賓”)。

據悉,一心堂康盾的股東為一心堂健康及昆明康盾,其中一心堂健康持股比例65%,昆明康盾持股比例為35%;一心堂健康的股東為本公司,持股比例100%。鴻翔一心堂經與一心堂康盾股東一心堂健康及昆明康盾協商,一致同意公司控股公司一心堂康盾與愛康國賓共同投資設立雲南愛康國賓。

公告顯示,雲南愛康國賓註冊資本為人民幣5000萬元,其中一心堂康盾擬以自有資金出資220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44%,而剩餘56%的註冊資本由愛康國賓完成。這或許可以解讀為愛康國賓的突圍之路,也暗示著健康管理賽道的新玩法。

健康总是相似的,但体检已经不再只是体检了

(雲南愛康國賓發起人及出資比例,來自鴻翔一心堂公告)

從“三國殺”到“兩軍對壘”

今年3月27日,愛康國賓官方公眾號發文稱,其董事會已接受由雲鋒基金和阿里巴巴發起的私有化收購要約。雲鋒基金和阿里巴巴的關聯下屬公司IK 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將以20.6美元/ADS(美股存托股份)或41.2美元/股收購愛康國賓,合併完成後,愛康國賓將成為IK Healthcare Investment Limited的全資子公司且繼續存續。

愛康國賓成立於2004年,由愛康網和國賓健檢聯合組建,是一家主打體檢的健康管理公司。有些巧合的是,後來造就國內健康體檢領域三足鼎立之勢的另外兩家,美年大健康和慈銘體檢,也是在2004年初出茅廬。

國內健康體檢市場在2003年“非典”之後迎來新一輪發展潮。這一年不僅培養了C端客戶的健康需求,更是讓很多資本方看到了健康體檢行業的機會。經過前期的跑馬圈地、收購兼併之後,民營體檢逐步呈現出規模集聚效應。2011年10月,美年健康通過與排名第四的大健康科技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併,後正式更名為美年大健康。從此,美年大健康和排在前兩位的慈銘體檢、愛康國賓三分天下。

但資本的交鋒並未停歇。2012年,慈銘體檢開始嘗試A股獨立IPO,並在2016年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2014年4月,愛康國賓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美年大健康則在2015年借殼江蘇三友上市,與此同時,三足鼎立的格局被打破,美年大健康完成了對慈銘體檢的收購,躋身行業首位。

2015年,孤身在外的愛康國賓著手私有化進程,宣佈以17.8美元/ADS的價格退市。美年健康乘此之際,高調宣佈要出價22美元/ADS收購愛康國賓。“野蠻人”的入局使得愛康國賓私有化之路長達兩年,並最終藉由阿里巴巴、雲峰基金入局而塵埃落定。

2018年上半年收盤,美年大健康的總市值定格在705億元,而愛康國賓市值為1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1.47億元)。儘管差距懸殊,但行業佈局上,雙方還將繼續膠著。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3月12日,愛康國賓擁有110個自營醫療中心,主要分佈在國內主流一二線城市。而美年大健康方面,截至2017年底,旗下控股體檢中心為146家,覆蓋全國30個省份,參股體檢中心155家,在建超過100家。

沒人只談體檢了,生態鏈才是王道

這幾日剛上市的“網紅”公司小米,早已不是主打中低端手機消費品市場的產品公司,而是發展出自家的生態鏈,涉足智能家居、電子商務、汽車交通、體育運動,甚至是醫療健康等領域。每個行業巨頭都不會畫地為牢,居安思危才能處變不驚,而“生態鏈”則成了被提及最多的詞彙之一,醫療行業也不例外。

愛康國賓牽手鴻翔一心堂,某種程度上說是在探索自己的生態鏈。既然很難再依靠跑馬圈地搶佔市場,那麼可能的出路就在於企業的重新定位了。

消費在升級,公眾健康觀念也在不斷提升。“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早健康”的需求之下,健康體檢行業也經歷著一場“變形記”。基因檢測、癌症早篩、藥品供應、健康管理等更多的上下游變量,促使資源與資本的不斷湧動。

2016年6月6日,美年大健康研究院落地的首個成果——中關村美年健康產業研究院落地。兩年後的6月21日,美年大健康和北京大學醫學部合作成立北醫美年公眾健康研究院,依託數據共享和研究成果,進一步打造公眾健康與大數據研究及實踐平臺,佈局精準醫療。

除此之外,美年大健康在今年5月底入駐釘釘-阿里醫務室,搶灘企業員工健康管理。雙方的合作更多的是各取所需,正如阿里收購愛康國賓一樣,一方提供線上流量,另外一方資本和技術支撐——大家都在想辦法形成自己的生態閉環。

此次雲南愛康國賓的投資設立並不是愛康國賓與醫藥企業的首次牽手。6月1日,愛康國賓還和立健達成戰略協議,雙方將先以煙臺、威海為山東區域的試點城市,在體檢、藥品等多層次展開合作。2017年8月1日,愛康國賓則與百洋醫藥聯合宣佈,通過引入IBM Watson for Oncology(沃森腫瘤)認知計算解決方案,在愛康集團旗下體檢與醫療中心合作建設IBM沃森腫瘤會診中心。

至於愛康國賓能否奮起直追,而美年大健康是否能遙遙領先,或許在變革四起的健康管理行業顯得不那麼重要。畢竟,找到自己的生態閉環,從而活下去,超車是遲早的事情。

本週精選文章推薦:

1、全國十強藥店入駐的京東到家,靠什麼撐起醫藥O2O的大旗?

2、時隔一年,高舉處方外流旗幟的“梧州模式”又有哪些新進展?

3、「非公醫療100+」專訪丨杏仁醫生馬丁:跨過兩道坎,診所不做差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