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不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或將永遠落後於谷歌

今天,戴姆勒宣佈將在2019年在加州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戴姆勒的主要支持(合作)夥伴是博世和英偉達,其中,博世支持無人駕駛汽車的傳感器、攝像頭等硬件部分,英偉達支持AI計算軟件部分。首批投入使用的車型將是奔馳的S級轎車以及B級掀背車。

快評:不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或將永遠落後於谷歌

值得關注的第一個點(國際視角):這是首家宣佈規模化運營無人駕駛出租車的主流傳統汽車廠家。之前,谷歌旗下的無人駕駛汽車部門Waymo已經開始規模化試運營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未來汽車領域,傳統汽車廠家面對科技公司的挑戰,顯然不甘淪為配角,戴姆勒正式吹響反擊號角。

快評:不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或將永遠落後於谷歌

第二個點(中國視角):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中國企業已明顯落後。

谷歌在美國的無人駕駛規模化運營已經有一段時間,且就在年初,谷歌宣佈今年(2018年)將正式商業化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投入數千輛無人駕駛汽車。反觀國內,最為領先的科技公司百度的無人駕駛汽車只是做過點狀、短時間、小規模的測試。包括戴姆勒今年在北京取得的也是無人駕駛汽車測試牌照。

“測試”與“商業化”相比,中國的百度們與谷歌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相比,滯後不是一點點。

快評:不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或將永遠落後於谷歌

對於中國無人駕駛汽車產業化落後的原因,固然因中國企業技術實力不足,無論是科技企業還是車企都沒有足夠信心商業化。

同時,也有創新環境支撐不足的因素。

不要被網上那些硅谷“老態畢露”的噱頭文章忽悠了。就憑每次新的科技產品出來後,都能在加州找到快速試驗、快速商業化機會這一點,加州就將繼續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核心發源地。

而就無人駕駛汽車這一領域,國內進行的幾乎都是“測試”。“測試”就註定規模小,並與現實用車環境存在嚴重脫節。

快評:不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無人駕駛汽車或將永遠落後於谷歌

國內科技公司和車企雖然信心不足,但也想盡快進行大規模、儘量貼近現實用車環境的無人駕駛汽車實際運營。但是,中國缺乏一個叫“加州”這樣的鼓勵創新、敢於給科技創新提供試驗環境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缺乏,那就涉及更深層次的制度、文化原因。這一點,國內各大科技公司和車企搞無人駕駛的負責人一定深有體會,在此不敢展開論述。而就是這一點,或將導致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的商業化應用會繼續落後美國,進而導致產業化的全面落後。

為此,老王呼籲,鼓勵科技創新,制度、文化先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