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如题,本篇文章主要探讨这个问题:

鲍尔的特质及其对勒布朗转型的意义

朗佐作为去年的榜眼秀,确实具备许多“逆时代”的特质,近些年联盟流行的基本都是攻击力强的双能卫,而鲍尔的打法多少有些“复古”。

但我们能称鲍尔为传统控卫吗?似乎也不合适,只能说这类球员在NBA历史上也并不多见。正如他的选秀模板也只有贾森-基德一个人。

谈到鲍尔新秀赛季的印象,大概会有这类评价:

个人进攻稀烂,包括终结能力差,铁,投篮姿势丑,定点投篮能力尚可;

球场视野佳,善于推进快攻、串联球队,组织能力好但不黏球;

篮板能力强,防守能力顶级。

参考以上评价,能满足绝大多数印象的应该只有基德一个人了;若放宽一些要求,他的新队友隆多似乎也满足其中的一些特征。

但略加对比,差别还是较明显的: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例如上图为三人在阵地进攻中主要持球和无球手段的占比对照。无球项以定点投突为主,不论命中率,鲍尔和基德都投出了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定点三分。

再比如鲍尔上赛季的篮下出手比例为27.3%,命中率为49.4%;而纵观隆多整个生涯,到目前为止篮下出手占比为41.9%,命中率为60.6%。隆多没篮子,但外线投得也少,因此命中率还是较为可观的。

简单来说,虽然三人都是擅抢板、推快攻的组织大师,但放到个人进攻的角度来看:鲍尔和基德更偏向无球,而隆多则以持球进攻为主(效率也更高)。

然后进入正题,鲍尔身上有哪些特质呢?

先从基础数据看:鲍尔的赛季场均基础数据为10.8分+6.9篮板+7.2助攻+1.7抢断+0.8盖帽,而NBA历史上单赛季能达到10+6+7+1.5+0.5的球员也不过9人:鲍尔、西蒙斯、德雷蒙德-格林、哈登、詹姆斯(7次)、格兰特-希尔、伯德(2次)、乔丹和魔术师约翰逊(4次)。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鲍尔的个人进攻效率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平均每回合只得到0.723分,仅有8%的NBA球员不如他。再对比一下大学期间的落差: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该图各个点越靠外,说明这项进攻手段的效率越高于联赛的球员。

印象中在16年底,有人将鲍尔形容为“弹跳一米的库里”,用以形容他投篮精准同时运动能力也很强;但进入NBA一个赛季过后,他的卖点则只剩下组织和防守。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按说鲍尔的进攻选择已经是非常标准的“魔球”打法了,篮下+三分的占比为79.6%,但效率依旧很低。

究其原因:

1.大学联赛与NBA的身体对抗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无论是防守突破,还是投篮干扰,NBA给的强度都要高上不少。

2.三分线与禁区

NCAA三分线更近,且没有防守三秒,防守方经常收缩内线(这也是为什么大学联赛的三分出手数远高于NBA);

去年的UCLA属于NCAA中最爱打转换进攻的一批球队,占比排在所有大学球队中的第11位;鲍尔又是队内打转换比例第二高,同时他159分的转换进攻得分有120分是靠三分获得的。

3.怪异的投篮姿势

经常有人说鲍尔的投篮姿势像凯文-马丁,因为都是歪把子甩狙的出手方式,差异如图: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这张图截的比较一般,鲍尔作为右利手的球员通常情况下多为右侧收球,然后带到左侧绕一圈再出手;而马丁虽然也是歪,但大部分情况下只歪在中间。

这就让鲍尔的进攻威胁下降不少,直接投篮他的出手轨迹比别人要“多余”;对方防挡拆能更容易被干扰;突破中的急停也要靠后撤步才能减轻压力。不过万幸鲍尔上赛季后撤步跳投的命中率还不错,29投17中,58.6%的命中率。并不仅仅是丑的问题,而是更容易被针对。

4.终结技巧

观察一下鲍尔上篮的方式,很多时候高举球的时间节点过早了,这就给对方的防守调整有了一适应的阶段。不过队内的隆多、勒布朗都是篮下终结的好手,这一点是可以学习和调整的。

不过看前段时间的这张照片,身体对抗能力应该会有不错的提升,当务之急先养好伤: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除了推转换进攻以外,鲍尔的个人进攻本来也就以无球为主。下赛季湖人可以作为战术发起点、吸引防守、传导球的人也更多了,他获得的这方面机会也会有所增多。

虽然效率亟待提高,但鲍尔的无球进攻意识是非常不错的。定点跳投非常果敢坚决,弱侧无球切入意识也是非常不错的。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所以球哥定点进攻的时候能投还是直接投吧,突破的节奏感和终结能力真的还是差不少。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体现无球切入能力的例子,下赛季这种进攻机会或许会更多: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勒布朗的加盟对于鲍尔的个人进攻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他本身就是不需要怎么持球的无球打法,有一个火力吸引点反倒是能提高他的效率,只要够坚决。

而对于勒布朗的转型来讲,鲍尔推快攻、传球发起战术和防守的能力显然是非常关键的。

之前我便提到过,勒布朗强大的进攻威胁反而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地方之一,综合面筐单挑、背身单打和转换进攻这三项手段,勒布朗或许拥有现役最大的进攻威胁。而如果按这个思路继续,鲍尔包括隆多都能进一步释放勒布朗的个人进攻能力。

鲍尔的一大优点就是不黏球,无论是推转换还是打阵地,他能迅速把球传导到最合适的位置上。这点其实很难量化,要多看比赛慢慢欣赏。

而时常听到的一个说法是很容易误导球迷的,即“鲍尔用低使用率送出了这么多助攻”,以证明他既不黏球又组织能力强。结论或许没错,但问题在于使用率这个概念是体现球员“个人终结占比”的。因此低使用率只能说明他传球多,自己终结少。

另外一组数据: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这一方面表明鲍尔的不黏球,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自主进攻能力不强,因为他是一名外线球员而非作为轴的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鲍尔的组织能力可以如此被期待,他能把球精准而快速地传到机会(或潜在机会)最好的球员那里,而不用占据太多出手权,同时也不需要长时间持球。有些时候机会出来了都没有发现,这可以说是鲍尔最像基德的一点,能占用极少的球权就把进攻梳理地很清楚。

而且鲍尔也不似勒布朗、保罗等人有较高的突投威胁,不似西蒙斯有条件和优质射手去打手递手的挡拆,而是通过跑动-接球-快速传导来完成战术。这除了高超的篮球智商以外还得益于鲍尔的身材优势,像基德、勒布朗和魔术师都是身材高大传球视野又广的典型,勒布朗很多时候的“黏球”都来自于攻和传的选择,在该传球的时候他从来不犹疑。

之前上过一张关于挡拆效率的图: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这点确实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状况,毕竟除了鲍尔自身挡拆进攻效率低以外,湖人全队的终结能力和效率也都不高。

谈到转换进攻,鲍尔出色的篮板能力和快速上球的意识能带领湖人球员快速扎到深位:他场均对抗性的篮板数为1.7个,后卫球员中排在第五位;快速上球则是指他能将球迅速传至合适的位置而不是自己运到前场再打阵地战。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因此虽然他自己的转换进攻效率极低,却能带领球队打出很高的转换比例。

对于勒布朗这个具有历史级转换进攻能力(如下图右半部分所示)的球员而言,这无疑能放大他的威力。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而勒布朗这种转换能力的前提下,他所在球队却没有一次节奏在联盟前十的情况。

另外说一点有意思的,上赛季转换进攻中场均助攻的排行榜: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上赛季排名前十的球员中,有三个下赛季将会在一队打球了……(当然情况也可能是三个人传到失误丢球/24秒为止)

而除此之外,鲍尔最难能可贵的一点还是他的防守能力。许多人对于勒布朗的球队的判断总有一个误区,总觉得都变成射手就够了,实际上无论是骑士1.0时期抑或是热火那四年还是16年夺冠那赛季,防守都是重中之重。有勒布朗的球队进攻是有下限保障的,但当他无法在防守端贡献那么大影响力后,防守则显示地更为重要。因为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如果没有防守,对抗跟不上三分就会铁,铁几个回合如果乐邦没帮队伍续住命那就全完了。

鲍尔的防守的确值得称赞:不赌博抢断但抢断能力很强(抢断能力和防守能力并不能划等号),防守选位和预判能力都非常棒,此外还有一手后卫中顶级的盖帽水准。一句话概括,用脑子去防守的球员。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谈鲍尔的特质与勒布朗的转型

拿ESPN的DRPM*来说,鲍尔在17-18赛季的控卫中能排到第三,但第一的马刺默里和第二的泰厄斯-琼斯出场时间都不过在20分钟上下,而鲍尔则要场均出战34.2分钟。

[注]DRPM:防守真实正负值,据说消除了不同阵容搭配的影响,但目前公式貌似还没有开源。

单防数据来看,鲍尔每回合仅让对手得到0.845分,超过了82%的球员;防守剩余0-4秒出手的效果更好,限制对手每回合得分数至0.64,比84%的球员强。在湖人出场数达到30的球员里,鲍尔的对位者平均命中率下降3.3个百分点,为全队最高。

【结语】

目前来看,勒布朗在进攻端转型的趋势将会是减少组织任务,到更深的位置要球——对于勒布朗的身材和进攻能力,更深的位置基本上等同于更容易的得分机会。

而鲍尔、隆多乃至莺歌和芬森都可以作为战术发起点,来帮助勒布朗获得更多一对一的机会、错位的机会、转换进攻的机会和吃饼的机会。鲍尔的组织与防守将会提供很大的帮助,如果目前阵容不变的情况下,综合目前的实力与未来发展前景,他或许是勒布朗生涯末期转型中极为关键的一个角色。

转自虎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