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零售商們是怎樣削減人工和工資的呢?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漸漸消退,勞動力成本開始增加,給原本就競爭壓力大、利潤空間縮小的零售行業帶來了挑戰。面對不斷上升的勞動力成本,零售商應該如何應對呢?

本文結合L.E.K.諮詢公司的報告《Rising Labor Costs — and What Retailers Can Do About Them 》,展示了全球領先的零售商做出了哪些舉措,並從技術變革、策略優化的5個方面給出建議。

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成大勢

在美國,零售商的人力成本是其企業支出最大的一項,平均佔到總銷售額14%,並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美國零售商人力成本上升的壓力主要來自政府對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加班工資的保護,以及零售商之間的競爭。沃爾瑪此前就因為人力成本過高而大規模裁員。

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壓力雖然相對緩和一些,但是也有不斷上升的趨勢。此外,電商憑藉更為精簡的人力,在價格上對線下商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中國的零售商也有動力降低勞動力成本,無人零售、自助買單等都是應對人力成本上升的產物。

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零售商們是怎樣削減人工和工資的呢?

五個策略應對勞動力成本壓力

在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的趨勢下,零售商應該如何應對呢?簡單地把上升的成本傳遞給消費者嗎?結合全球領先的零售商在降低人力成本方面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到零售商在5個維度的變革機會。

1. 優化面向消費者的人力,維持服務質量

零售商需要思考,哪些面向消費者的人力能夠在不損害消費者體驗的情況下得到精簡或者優化。在很多情況下,技術是一個解決思路。此外零售商還可以重新調整標準化的流程,精簡不能為消費者創造特殊價值的服務。

減短工作時間,增加顧客自助服務:德國ALDI超市縮短了員工的工作時間,並減少了一些傳統的櫃檯服務,比如要求顧客自己把商品裝袋。此外,ALDI還要求顧客為購物車支付25 cents的定金,這樣就不用員工追著顧客歸還購物車了。

顧客進店追蹤:

美國kroger超市在2016年使用了一個顧客進店追蹤的系統,管理者可以根據店內人數決定收營臺的開放數量。超市預計每年可以為此節省2.5億美元的人力成本,同時顧客的結賬等待時間從4分鐘降低為30秒。

手機APP自助結賬:沃爾瑪在測試一款顧客通過手機APP自助掃描結賬的APP,目前國內很多超市也已經使用了這種結賬方式。

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零售商們是怎樣削減人工和工資的呢?

2. 在非面向顧客的運營中提升效率

在非面向顧客的運營中,零售商可以通過提升效率來抵消人力成本的上升,包括技術和服務外包兩種方式。

電子價籤系統:法國連鎖超市E.Leclerc使用了一種電子價籤系統,可以一次性調整所有連鎖店的商品價格,不僅節省了傳統調整價籤的人力,而且避免了價籤混亂的風險。

調配員工的手機應用:美國聯合超市使用了一款手機應用,員工可以利用這個應用遠程調整自己的工作排期,協調緊急的調班情況,併為工作時間計時。這個應用大大節省了人力的管理成本,從而提升效率。

3. 把勞動密集型工作外包出去

零售商可以選擇一些服務供應商承擔勞動密集型的工作。關鍵在於為了提升效率,應該把哪些服務進行外包,比如店面的重新佈置、店內促銷活動、優化商品在貨架上的擺放位置、支撐決策的數據蒐集及分析、以及半加工食物和烘焙食品等高溢價商品的提供等等。

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零售商們是怎樣削減人工和工資的呢?

4. 通過自有品牌和高溢價商品提高利潤

一些零售商為了提高利潤,建立了自有品牌,並主推高利潤的商品,關鍵問題是如何通過優化商品分類和店內銷售鼓勵顧客購買這些商品。

ALDI超市只建立了一個品類的自有品牌,這讓它能夠降低運輸成本,也能夠以更低的價格和更靈活的調整來應對市場環境。一些其他零售商則有更豐富的自有品牌:品牌梯隊更多,覆蓋品類更廣。這樣可以儘可能在不同商品的利潤中分一杯羹。

還有Kroger、Costco等超市都在建立自己的自有品牌,打造溢價以及不同梯度的品牌,這些超市都宣稱自有品牌的銷售已經佔據了其總銷售額的較大比例。

5. 使用先進的定價及營銷策略

成本的上升難免會導致商品價格的提高,不過價格分析與調整的方式能否改進呢?能不能通過新的營銷策略來提升銷量呢?

數字定價:零售商的一些供應夥伴開發出了定價優化的軟件,可以制定出有競爭力的動態價格。零售商可以根據以前的價格、銷量及時間點等歷史數據,結合行業標準計算出使利潤最大化的價格。還有一些類似的應用可以用來衡量促銷效果和不同品類間的銷售關聯度。

顧客忠誠體系:通過在一些市場試點運行後,全食超市開始實施一個全國性的會員折扣體系。全食超市發現,這個結合優惠券的忠誠體系與傳統的積分體系相比,能夠更有效地回饋熟客。

電子優惠券:Wegmans食品超市通過郵件和自己的移動客戶端定向發送優惠券,用戶可以在付款時自動使用,從而強化了促銷效果,升級了線下購物體驗。通過使用電子優惠券零售商超的顧客進店次數可以提升23%,每年的花費提升50%以上。

結語:零售商的人力成本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這種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全球一些領先的零售商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做出了策略性應對措施,帶來了零售業的轉折點。

轉折點並不總是壞事,零售商可以通過保持主動,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從而促進整個行業的升級與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