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自由競爭」的美國,爲何如此恐懼華爲的進入?

前不久傳來消息,華為手機再次在美國受挫,華為與美國運營商AT&T的合作在最後時刻被單方面宣佈終止。

原本週二的時候華為本該和AT&T達成協議,然而AT&T卻在轉瞬之間毀約翻臉,這讓華為進軍美國市場的腳步再次受挫,所有人都知道,美國市場上90%的手機銷售都是通過運營商渠道實現的,如今,華為手機在美國可以通過線下實體店和線上零售購買,但不能通過AT&T這樣的主流移動運營商的包月套餐來購買。

自詡“自由競爭”的美國,為何如此恐懼華為的進入?

如今,華為手機佔據10%的全球市場份額,是全球排名第三的手機廠商。如果拿下高端機型佔主流的美國市場,華為就有可能在2018年超越蘋果,完成全球第二的戰略目標。

自詡“自由競爭”的美國,為何如此恐懼華為的進入?

而這次和AT&T合作受挫,就打亂了華為實施高端戰略進軍美國市場的戰略部署。進軍美國市場是華為一直以來的強烈願望。美國有著巨大市場,高消費的人群,是華為高端戰略的實施高地,拿下美國市場,華為在手機銷量、利潤以及品牌影響力方面都將得到大幅提升。

無論是小米、中興還是華為,開拓海外市場,讓民族品牌走向世界,於國於民,都是有益的,這是所有國家民族和企業都明白的事情,就連印度的國產手機品牌,人家也在努力走出去。在海外市場的事情上,廣大國產手機友商更應該放下門戶私見,減少不必要的內耗、互黑。

這些年國產手機的突飛猛進是相當令人欣慰的,我們有華為、有小米、有oppo+vivo、有中興。各大廠商都有自己拿手的絕活兒,在長期的競爭中各自厚積薄發,許多友商更是開始掌握核心科技,華為的海思麒麟CPU,小米的全面屏工業設計、更有最近VIVO激動人心的屏下指紋技術,京東方這些供應商更是在苦心孤詣、十年磨一劍,漸漸打破歐美電子產品的技術壁壘,讓我們的國產手機品牌更具競爭力。

自詡“自由競爭”的美國,為何如此恐懼華為的進入?

這些競爭力,強大到讓某些超級大國不得不丟掉他們自我標榜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和“契約精神”,他們開始不擇手段打壓我們的優秀產品,甚至違背商業原則,用“看得見的手”去強行製造壁壘,讓貿易保護主義大行其道。這樣的雙重標準,讓我們的產品和企業,多次才走向國際的過程中遭遇巨大的損失,從高鐵到手機,這樣事情年年在發生。華為之所以被美國拒之門外,是因為華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思麒麟cpu和基帶,以及曾經打敗思科的強大網絡服務能力。

與這次是的事件類似,在一年多前的2016年8月,當AT&T發佈5G設備供應商名單時,華為曾有可能和愛立信、諾基亞一樣名列其中。但是在隨後的幾週中,美國國會議員與AT&T高管在華盛頓舉行了密集會談,表達出自己的顧慮。雖然AT&T表明華為的設備要比競爭對手的產品便宜最多70%,但是仍最終選擇放棄了華為。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18 名國會議員2017年12 月 20 日向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主席Ajit Pai發送聯名信,要求 FCC 對這起合作展開調查,這封郵件同時也被抄送給了美國司法部長 Jeff Sessions 等人。在信中,他們訴諸調查的名義仍然是安全等問題。外界有猜測認為,這封郵件有可能是AT&T主動爆給媒體,證明他們在扯毀合同中所面臨的不可抗拒的外力。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AT&T是得到了來自美國國會和FCC的壓力,而不是什麼商業層面的問題。

自詡“自由競爭”的美國,為何如此恐懼華為的進入?

科技媒體TheVerge稱,華為常成為美國公司和政界人士的懷疑對象。美國《紐約時報》稱,2012年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認定,中國通信設備製造商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稱這兩家中國企業試圖從美國獲取敏感信息,並對美國用戶進行監視。《華爾街日報》稱,美國法律並未規定公司不得與華為合作,但如果與華為合作,可能需要付出高昂政治代價。

筆者不黑任何一家手機廠商,我既是米粉也是花粉還是藍綠大廠粉,我還粉努比亞的無邊框技術,因為他們各自有各自優秀的地方,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花粉,還是米粉,還是XX粉,都應該站在正義和良知的一邊。

中國還在不斷髮展,每家企業每家公司,也在經濟大潮中自我發展升級,在特定的階段,他們都有自己的特色,有優點也有缺點,批評和誇獎,都是他們應得的,但是非對錯,要分清楚,要就事論事,不能因事廢人,也不能因人廢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