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高校教师35年坚持板书授课,每堂课都写满8块黑板,你怎么看这份坚持?

行摄青年


社会的快速进步,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的介入,便捷了生活,也加快的生活的节奏,一切似乎都以“结果”为导向,“过程”仿佛被人们遗忘一般,静悄悄的待在角落。


教学也是如此。曾经黑板和粉笔都是教师课堂上的得力助手,也是教师精神的“化身”,教师在黑板上的一笔一画,绘出宽广的知识海洋,但是近年,多媒体教学课件传入我们的课堂,本意是减轻教师的书写负担,通过网络形式,展示更加多彩、形象和全面的知识,可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滋生了教师的惰性,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依赖课件主导学生学习,教师不在反复总结课堂效果,思考各种有意思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课件甚至是多年不变……


但这位高校教师每堂课都能够保证自己写满8块黑板,足以可见他的教学精神,可谓是当下的“匠人精神”,令人钦佩。先不论,他的课程内容是否较好,且看他每节课都能够写满八块黑板,在上课之前必然有一番构思,对于整个的教学内容都了然于心,同时他坚持了35年,也是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一个体现,值得所有的教师学习。


当然,马哲思想告诉我们,存在即合理。板书和ppt课件的存在,都是合理可行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们不可以一味的偏激。例如高校课堂多是大课堂,容纳100个学生是常态,如果教师在讲台全部使用板书,后排同学很可能看不到,这就是板书的弊端,而且ppt课件便于保存,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来说,可以拷贝后自己学习,避免知识断层。


所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时代在变,教师的职业精神不能变;时代在变,教师的教学手段要适当变,两者结合,我们的教学质量才能够达到最佳值。


决胜网


刘晓芬老师作为一个执教35年的副教授,在浙江财经大学执教15年,每年平均要上800个课时,也就是600个小时;两个学期是46周,刘老师主要承担全校学生的公选基础课—微积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每次3课时,这意味着刘老师每天都要上3个课时的课。

资料来自浙江财经大学第二届“教学突出贡献奖”候选人简介——刘晓芬。http://rsc.zufe.edu.cn/info/2109/6808.htm
(刘老师)来校工作十五年来,坚持每周至少安排两个晚上课余时间,进行课后答疑或补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走出迷茫,及早适应大学校生活。为了做好这些工作,刘老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说:“刘老师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态度和蔼可亲,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上课生动有趣,让人非常愉悦,是我们非常非常喜欢的老师。”

在中国知网上,我没查到刘老师发表的任何文章,估计刘老师可能是靠发表专著评的副教授。

辩证分析:如何评价刘老师?

1、刘老师是个非常有责任心的、对学生非常有爱心的老师,教学工作非常细致,也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给学生讲课,每周还会花两个晚上跟大一新生交流,消除他们的心理落差和想家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刘老师是非常优秀的老师。

2、刘老师是恢复高考后首批大学毕业生,1982年1月参加工作,迄今执教三十五年。作为大学教授,本身在科研上没有取得任何成果,甚至连本专业的论文都没发,这的确是瑕疵。

3、刘老师的授课方式,明显是高中老师的风格。详细的在板书上写一步步的推导过程,而且是一次次的重复,一年年的重复,十五年如一日的重复;换成是我,早就把课程做成多媒体课件,如果觉得没法体现推导过程,那可以把推导过程用动画做出来,只有在最关键的点,在黑板或者课件上写一遍也就够了

4、这种非常有诚意的方式当然能够得到大一学生的广泛欢迎了,因为刚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年轻人最适应这种教学方式,毕竟被这种教学方式引领了12年;从这点来说,浙江财经大学的确是把最合适的人放在了最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刘老师也取得了最优的教学成果,收获了学生的认同。如果让刘老师去带研究生,估计那些研究生就真心没法毕业了。

5、真正的大学教育,是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锻炼独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到工作以后,没人有责任、义务和耐心去手把手的教职场新人如何完成工作,所以大学生必须学会自学

对于20岁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想拥有美好光明的未来,那就必须尽快断奶,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毕竟大学里面的教材和内容都已经远远落后于现实了,可是大学教给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刘老师的教育,只是让学生们在新手村获得微积分+1、线性代数+1、概率论+1的技能点,还是筑基;但是最好的大学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工具,等于获得了一把能够随着等级成长的武器,这方法论才是神器


任易


随着教学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少的老师会使用板书授课,但板书授课的好处大概只有课堂上的学生才会懂。

很多年前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一开始最令我头痛的化学也是因为高二遇到一位坚持板书的老师开始有了起色。高一学习化学开始吃力也恰巧是从受教于ppt狂魔老师开始。深刻的记得她每一节课行云流水的开电脑、插u盘打开课件的一套功法,让讲台下的我们措手不及到她在上哪一个章节都不知道,鼠标喀喀喀的点击声如同发电报一般让人心悸,她讲的知识点进了耳朵还没来得及进脑子就翻页了,真的不要奢求能做个笔记,抬起头来你就会发现不知道几页已经过去了。当我劝自己大概只是我的理解能力不强的时候,发现实验班的我们平均分居然比平行班的最后一名还要低。不得已之下去课外开始补习化学,那个老师是一位执教十几年的老教师,一些很简单的知识点他也会仔细的写在黑板上,难一些的更会由浅入深地将讲解写在黑板上,他写的时候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誊抄在笔记本,过了一遍手印象自然加深了不少,回去复习也有可以参照的东西。板书授课学生的接纳程度真的比起多媒体教学高的不是一点点。

但从老师的角度来说,板书授课麻烦了很多,不管是从体力上还是从备课难度上,甚至吸入的粉笔灰也会影响老师的健康。因此写满8块黑板的老师的这种坚守真的很令人感动,吸引学生自然再正常不过,坚决反对一切diss这位老师的答案,这种坚守真的值得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肃然起敬。


咸鱼学院


值得钦佩!

根据网友统计,该教师每年平均需要上800课时,合600学时,基本上每天上三个课时,负责高数一、高数二,线性代数、概率论和理论统计等数学课程,她的工作量繁重,每节课都要书写八九块黑板。

好,一堂课写完,到了下一堂课,再来八九块!

像我这样写点东西的人,在这个平台发表,我都想着能不能同步发表到别的平台,因为我不喜欢在重新再去写一遍相同的内容,跟这位教师相比,我就相形见拙了。

她不仅能够在一堂课写上八九块黑板,到了下一堂课她还能接着写八九块,真的是令后生表示钦佩,能做的就只是奉上膝盖了。

她不仅能写,还不厌其烦的可以写相同的内容,比如这一堂讲过的课,下一堂课为了让学生重新理解,她又得重新来过;今年写过的内容,明年再写一遍。

老教师了。

这几十年写了不知多少块黑板,不知用掉了多少粉笔。

不知道吃了多少粉笔灰。

作为一个后生,我是十分佩服的。上个月因为工作原因,得在短时间写上万的字,写完之后我发现自己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痛的要命,硬是休息了好几天,连我女朋友都心疼我。

我不知道这位老教师写得手指关节疼痛了,会不会有老伴心疼她,会不会有学生心疼她,毕竟这些学生是上一波走一波的,基本上没什么记性。

我在电脑前打字,坐得很舒服,但是坐久一点儿,脖子就开始疼痛。我不知道这位老教师仰着头去写满一面面黑板的时候,会不会在某个点痛到脖子忍不住,但还是幸酸的坚持接着写下去,我真的佩服她,也心疼她。

最后我真的为她感到高兴,因为她有一些好学生,为了上她的课居然在上课前一天甚至两天就来占座-----这些学生是好样的。

因为,只有只有抢占前几排才能看得见黑板,想要学到东西就得先看到东西。

因为,我们都知道,高数一、高数二是大课。

一个教室上百人。

黑板李第一排就有四五米----相当于小教室的四五排。

坐在后面是看不清的,就好像坐在你高中的隔壁班上你们班的课。

另外,有些教师的字迹潦草,坐在后面也是难以辨别的。

所以,我还是建议使用多媒体。


白诗诗


幻灯片(PPT)的发展,我个人感觉:已经“走火入魔”了。之前,我读过一篇李政道先生的文章,顿觉甚合吾意,当时即保存下来了。在此发出,与大家共享:

李政道告诉你为什么美国大学上课不用幻灯片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你即使没用过幻灯片,至少也见过幻灯片。作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代表性事物,就是在授课和报告中大量使用幻灯片。对“四会”[1]政治教员有一系列要求,排在第二位的就是“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讲课”,所谓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就是PPT了。部队系统的授课比武竞赛,评分标准,除了内容(讲得好不好),还要看形式——以前看板书,现在就看课件。

  然而,正当我们拥抱幻灯片的时候,美军已经厌烦幻灯片了。

  据2012年《纽约时报》报道,美军发现了一个新的敌人。不过,这个敌人实在太特别——幻灯片。美军搞军情汇报,再简单的情况,一般也得整个30多张幻灯片,弄得制作者疲惫不堪。所以,美军中流行一句话:“被PPT整死”。

  PPT只是耗费了美军大量精力,这还不是主要问题。PPT对美军战斗力的直接危害,用海军陆战队詹姆斯・马蒂斯将军(现在已经是国防部长)的话说,竟然是“PPT让我们变笨”。[2]

  幻灯片不过是工具,危害有这么严重吗?

  且听美军准将麦克马斯特怎么说[3]:

  “世界上有些问题是无法用PPT幻灯片呈现和分析的。如果围绕伊、阿战局制作幻灯片,其僵化的‘要点概括’模式无法把经济、民族等因素纳入考虑。PPT‘扼杀’了深入讨论、批判性思考以及周密的决策。一份动辄数十页的幻灯片,承载的有效信息不会超过5张纸质报告!”

  美军只是忧虑,而美国的一些大学已经行动。据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透露,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给高年级学生上课,不能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必须用粉笔讲课!原因很简单,讲课重在与学生做思维交流。

  美国人对幻灯片的忧虑,似乎有些逆潮流而动。但仔细想想,的确有道理。你制作或者看到的幻灯片,是不是充斥了大量图片?是不是觉得有些图片和内容关系不大,纯粹是为了不让文字显得单调?如果图片不能为内容服务,反倒分散了听众的注意力,请问幻灯片的价值何在?

  当然,我并不是看不起幻灯片,制作出精美的幻灯片,需要相当的水平,耗费大量的精力,很不容易。我们现在如此依赖幻灯片,甚至会觉得,如果没有这玩意儿助阵,课都不知道该怎么上了。只是当幻灯片统治讲堂的时候,大家都忘记了一句话——内容为王。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有时候,形式却反客为主,绑架了内容,反倒要内容为形式服务。某大军区开会反思检讨一次军事演习,某军长坦诚:“最危险的是,我们都感觉不到形式是形式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会场的人大多会心一笑。这说明什么?说明心照不宣,说明这是普遍现象,说明这种现象根深蒂固。

  凡事物极必反,幻灯片也是如此。PPT是“工欲善其事”的利器,但如果被它绑架,可能被割伤。

注释:

[1] “四会”:会搞思想调查和计划安排教育,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讲课,会做思想工作,会进行心理教育疏导。

[2]《纽约时报》。

[3] 陈宗伦:《幻灯片让美军“变笨”?》《环球时报》,2010年4月28日,第8版。


bratskid


刘老师的坚持值得赞扬,但要看情况推广。

首先,刘老师板书授课效果好,是由所教课程的特征决定的。

刘老师教的是数学类的基础课程,比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课程存在大量的公式和推导,用板书讲课有明显的优势:

1、在黑板上,一步步把推到步骤,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得写出来,让内容更加清晰;

2、手写板书速度慢,反而是个优势,因为学生需要一定时间,去反应和消化内容。用PPT,“刷”得一下内容全都堆出来,学生很有可能跟不上节奏。板书的“慢”反而成了优势,让学生有时间去消化内容,逐层建立起更深的认识。

然而,换一门科目,比如人文社课的课程,板书授课效果可能就没那么好了。

文科的核心,是对社会和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对于同一社会/历史现象,涉及不同的理论和思考角度。

但很多社会事件、历史事件,对学生很遥远、很抽象。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比如说,播放相关的新闻视频、历史纪录片,甚至电视剧、脱口秀的片段,用通俗易懂、甚至娱乐性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要上好文科课程,需要大量的课外资料。在这种情况下,用PPT和电子资源显然更有效率,给学生看新闻视频、历史短片、甚至是娱乐性的影像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理论后的历史社会脉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老师怎么教课,取决于学生怎么学习。

每一代学生是不一样的,因为时代变迁,他们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吸收、处理信息的方式。

这一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5号,传说中的“数码原住民”,他们从小玩电脑玩手机长大,相比于上一代人,对数码信息的接受程度要高很多,对电子阅读、PPT展示,也更加得心应手。对应得,在课堂学习中,引入恰当的多媒体内容、电子资源,也能更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所以,老师也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固守传统教学方式可能有害无益。


戴韵戴韵


这份坚持值得尊重,但我不提倡~

35年来,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获得学生们热情追捧,成为校园新一代“课堂网红”。为了抢占刘晓芬课的前排座位,学生们会提前一天甚至两天来占座。

由此可见刘老师的这份坚持在学生中十分受欢迎,据说期间刘老师也采用PPT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但是效果太差,很容易让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坚持了板书授课!

在我看来,刘教授的板书授课方式应得到学生的尊重,但是我并不提倡这样的方式,原因有以下几点:

科技发达,各种新型的教学用具层出不穷:

不否认板书授课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也保证了学生能够记下所有在黑板上的知识点,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多教学工具可以将其替代,大学教室也基本上有网络的覆盖,即便是不使用PPT,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不但可以保证学生可以看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可以随时拓展书本之外的知识点,相比之下,利用新型教学工具的优点可以说是非常的齐全。

时代在更替,专业知识更是与日俱增:

如果说是大学里面的基础。比如高数、线代、概率论这些课程,使用板书授课也算是情有可原,但是如果是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使用板书授课的缺点立刻就显现出来了,很多专业性的知识每年都会更新,比如时事见闻,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如果在课堂中将专业知识和这些事联系在一起,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和兴趣会更高!

工作量大,得不偿失:

一节课是45分钟,在大学一般一大节是两小节,中间有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在两个小时不到的情况下,写满八个黑板,同时还要将知识点讲清楚,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老师的身体能吃的消吗?再加上有的老师带的课不只是一个班级,有时候上完这个课紧接着就去另外一个教室进行上课,然后在写八个黑板马?

不否认坚持板书是一种情怀,但时代在进步,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才能利用时代的产物,过更加方便有效的生活!


better慢生活


我只能说这个人要么不会做ppt,不会用电脑,要么就是一种愚昧的坚持。无论是效率还是外观以及出错率和速度。ppt跟电脑的word文档都高于黑板。而且ppt跟word都可以进行保存,黑板上如果你写满了,擦掉了,学生就看不见了,如果你在电脑上写的话,老师把笔记写在电脑上,打在电脑上的话,学生可以向老师要ppt回家,反复翻阅,查阅复习。

你要是说我怎么看待的话,我就要分情况了,如果这个老师真是不会用电脑的话,那我不能说什么。但是如果说他会用电脑,只是一种坚持的话,我只能说这是愚昧的。不是所有的事情坚持都是好的。时代在跟进,教育思想也在跟进,其教育方式,传授知识的方式也得到了更新。我认为应该用最新最好的手段来教育学生,以及效率最高的方式,目的不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吗?

这边我来解释:一下评论,大部分的人,大部分都说黑板有它独特之处,我告诉你们黑板对ppt来对说他只有劣势,没有优势,甚至没有能一点超过ppt的,说黑板的精髓比ppt高的对不起,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这样子的。记在ppt上面的东西,和记在黑板上的效果是一样的。我们全班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全部抄写在笔记本上,我告诉你,ppt好的地方别在哪,假如你去外面做某些事情的话,或者是去到哪个地方,书没有带的话,你可以向老师要PPT,它会发送给你,你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看,直接在手机上复习。一个字写的黑板上更大的ppt上有区别吗?都是用来看,都是要来了解的,根本是没有区别的,而且写的黑板上还会被擦掉,在ppt上还可以被永久保存。更便于复习跟回顾。上课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写字,这样子的话,上课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是你们这一代的人太愚昧,请不要把错误归在科技。说什么ppt会培养惰性,那也是胡扯,但无论在黑板上还是在ppt上,我们都会全部抄在笔记本上,抄不抄是你的自己的事情,你自己懒惰不能把错误归给老师。都说什么逼逼,设计很浪费时间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每个学校都会有数学组,好几个人一起设计,懂电脑的很多。设计出来可以供学校用好几年。而且ppt上有很多模板跟结构,画图线可以使用,可以更加让学生了解跟记忆,这比在手上,在黑板上画好多了。


所以无论是哪个方面,ppt都是碾压黑板。不服来辩。

黑板的唯一作用就是可以让同学们或者老师临时突发奇想,举的例子可以写在上面。其实压根就没要,现在多媒体电子教学的话完全有电子黑板根本不需要这些功能,电子黑板也可以永久保存,而且还不用粉笔。

照这些愚蠢的人的逻辑,想下去的话,是不是越古老的东西越好,都不用更新发展了,那盒不用古代好几千几千年之前的树脂,或者是石头来刻字。

补充2

有电子黑板这种东西,还可以保存!请认真看完再回复!都说了电子黑板比较好!万一有人理解不过来想看老师之前写的怎么办?电子黑板可以永久保存,黑板可以吗?

补充3

请一定一定全部看完了再来评论,,电子黑板也是多媒体!!!!!,而且黑板用久了会磨平,光线没有漫反射的话镜面反射左右两边的同学是看不见的,无论光线强弱,事实就是如此,而投影仪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有电子黑板!!!


风花冰灵虚度晶屏


说一下我个人的感受吧。

作为一位教师,能够35年坚持板书授课,并且每堂课都写满八块黑板,我觉得这种坚持的精神是可嘉可敬的。

现在无论是小学还是初高中甚至是作为高校的老师。现在的教学都要求摒弃传统的上课形式加入新时代的元素,比如说现在可以用PPT上课教师课前提前做好课件儿课上展示一下。直接在黑黑板上写最简单的板书就可以了。

但是个人认为一堂好的课,除了教师自身对课堂的组织对自己课前的准备,还有就是紧紧抓住学生眼球的内容。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小我们提到的PPT或者是其他形式的上课其实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我们完成教学的。

现在很多优秀师范课基本上都在使用PPT直接在电脑上做好课件给同学们展示一下就可以了。不可否认,这种形式的。上课能够更加直观的让学生们看见画面能够更加的贴近课本内容。 比如课文中讲秋天的椰子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在电脑上给同学们展示秋天叶子的颜色。我们在说56个民族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把图片展示在电脑上。 我们在讲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让没有去过桂林的同学们看见桂林的山,桂林的水,甚至是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同学们可以更加身临其境的体会到桂林山水的美。

除了它能够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见或者是体会到课本中所指内容。而且呢,它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想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主旨,或者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重点全部都标注在PPT上面,然后通过电脑展示出来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一目了然,这样可以节省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间,毕竟我们提前做好了直接就可以展示,要是再像从前那样写在黑板上的话会浪费不少的时间。

不可否认他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是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传统的板书,我觉得。教师这一堂课把板书写好,把最重点的东西写在黑板上面,同学们可以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时候我们在电脑上展示PPT不可否认,同学们直接会把经验的眼光看向电脑有时候我们把这一节已经讲完了,我们想把通讯录的思想,再收回来,可是同学们双眼还在不停地盯着PPT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不把直接的画面展示出来,通过语言文字,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这个时候,想象就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更愿意去读一本书,而不是去看一部电影,是因为书中的文字,可以让我们展开无限的想象,我们想把它想的多美,就能多美,但是一旦在电影或者是电脑上面展示出来,效果就打折扣了。因为1000个人里面有1000种不同的美,所以你的展示的美未必就是所有人所期待的美。

所以呢,我还是更倾向于传统的教学。当然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插入一些现代的PPT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我不赞成整一节课都在展示PPT, PPT展示完毕,同学们的课也就结束了。我觉得这节课的效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独立疏篱趣味浓


“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

35年来,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副教授刘晓芬坚持用全板书形式授课,她的做法让我惊叹,让我佩服!35年一直坚持着,我在想,一天那么多课,她是怎么做到的,真的我自愧不如,现代的老师不愿在黑板上多写一个字,全都是多媒体代替,有时候写起字来真的提笔忘字。中国汉字的美,怎能在教学课堂上展现给孩子,怎能好好的传承给下一代?

我在网上搜索这样的榜样,真的有那么多老前辈没有忘掉传统教学法,“春迟迟,燕子天涯”――很明显,网上传布的这幅隽秀的字出自一名古文老师之手。经过一番考核,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俞香顺在上古代文学课时书写的,像俞香顺老师在这么多年教学生涯里,始终保持着上课手写板书的习惯。“写了这么多年,粉笔字的水平应该会有所提的。”获悉自己的粉笔字板书成为网络热门,俞香顺老师谦虚地说。刘晓芬说,为了提高板书利用率,字不会写得特别大,但学生很包容。他们都坚持着,他们成功了,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获得学生们热情追捧,为了抢占刘晓芬课的前排座位,学生们会提前一天甚至两天来占座。

  学生说刘老师的手写板书是“艺术品”“忆旧”“讲新”“总结”,是对刘晓芬怎么上课最精炼的概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连接过去与现在,构建联系;讲授新知识点,进行适当的课堂练习,和学生一起完成、解答;实时总结,便于理清知识点,理清思路,标明注意事项和计算程序。

“身为一名教师,我做的都是本职工作。教学是相互的,学生有求知的欲望,我才有动力一直坚持。”多么质朴的语言。身为教师的我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两袖清风,我希望老师们在用多媒体的同时,别忘了书写我们美观的中华汉字,让汉字文化传承并一代代发扬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