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遠處零星的炮聲,在殘垣斷壁間或是在灌木叢中的陰暗的角落裡,長長的消音器,黑洞洞的瞄準鏡,身上披著偽裝網或是雜草一動不動,狙擊鏡的另一邊卻是全然不知道大難臨頭的軍人或是悍匪。我想這就是我們對狙擊手最深刻的印象。當然,在吃雞遊戲裡,這種人被簡稱為“伏地魔”。

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在遊戲中“伏地魔”們只需要找到一把德制89K,再加上一把8倍鏡就好,死了最多拍拍鍵盤,再開一局。而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我們最可愛的人們手上拿著的是比89K遜色的步槍,沒有消音器沒有瞄準倍鏡,無鏡瞄準,殺傷美軍3500餘人,其中狙擊英雄張桃芳更是在上甘嶺上創造了上陣地40多天擊斃美軍71人,半年擊斃美軍達到214人。那麼這位狙擊英雄用的到底是什麼槍呢?

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蘇制莫辛·納甘步槍因為它擊發時清脆的聲音被中國人稱為“水連珠”,該槍由俄國軍隊在1891年正式採用,定型為1891型3線口徑(7.62x54mmR)步槍。說來也有趣莫辛和納甘是兩個人,莫辛是蘇聯之前沙皇時期的上校,當時由於法軍最早裝備了無煙火藥的小口徑步槍,並受到好評。1889年沙皇政府也準備採購式這樣的步槍。作為俄國本土的莫辛研發出了一種滿足招標要求的步槍,暫且稱它為“莫辛”,因為大國尊嚴的原因,受到政府青睞,而他的對手比利時人納甘的步槍由於更先進適用的裝彈機制受到軍方的青睞,於是軍方和政府協商,在“莫辛”上改進納甘的裝彈機制,於是莫辛·納甘問世了。此後到二戰結束蘇聯都一直在用它的後續改進型號。

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到了1924年,孫中山在廣東建立革命政府,積極準備北伐。隨既向蘇聯採購了一批莫辛·納甘步槍,同年十月蘇聯“沃羅夫斯基”號輪船抵達廣州,送來8000支“水連珠”,每支配彈500發,用於武裝黃埔軍校的學生軍。由於後來對華軍事禁運的解除,蔣介石政府更青睞德式裝備,於是德式89K成為軍隊主流,又因為政治因素德國等國在對華出口條約上要求不準買蘇制裝備,於是“水連珠”的供應鏈斷裂。直到德日合流,德國禁止對中國出口武器,後又因為日本對中國兵工廠的破壞仿89K的中正式產量不足,才再次向蘇聯求購。

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1937年8月,斯大林大手一揮,蘇聯再次向中國出口“水連珠”,直到1941年蘇聯總共向中國出口了5萬於支“水連珠”和上億發子彈,最後又因為蔣介石倒向美國,接受大量美式裝備停止了對“水連珠”的進口,還是美國爸爸有錢,相當於白送誰還會花錢去買呢?

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年僅22歲的狙擊英雄張桃芳

然後無數的美國士兵就在朝鮮戰場上倒在了“水連珠”的槍口下,額~其實這和蔣介石的選擇舉動沒有任何關係。抗美援朝的戰爭剛開始志願軍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門,對後勤補給造成了困難,而且武器性能沒辦法和美軍相比,想繳獲美軍的武器也沒有那麼簡單,於是從蘇聯引進M1944型莫辛·納甘步槍,在自行生產後改名為53式步騎槍。

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張桃芳在和戰友們交流經驗

和二戰所有蘇制裝備一樣,“水連珠”的性能不是最好的,使用狙擊鏡後射程剛好800米,沒有裝備狙擊鏡時只有300米,但是其簡單的結構,便於大規模生產和維護,另外幾十年的改裝和使用經驗可靠性非常優秀。在抗美援朝的後期,面對不敢再大規模進攻的聯合國軍,志願軍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采用集中優勢兵力打擊小股敵人的戰術,換句話說就是多叫幾個人撿小的打撿落單的打。前線的戰士也開始了組建狙擊小組的工作,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無數的狙擊英雄們用著之前沒有準備打狙擊戰的M1944,在沒有狙擊鏡的情況下開始了美軍的狙擊。

89K加8倍鏡是“吃雞”神器?而這條槍卻創造了無鏡狙擊的歷史!

加裝狙擊鏡的莫辛·納甘還是挺帥的!在前線狙擊各小組的槍口下,聯合國軍前沿炮兵觀察員不敢出來了,甚至堡壘換防的人不敢通過觀察口和機槍口觀察前沿情況,以至於被俘虜的美軍士兵在堡壘里根本不知道志願軍就在他身後。另外講一點,沒有狙擊鏡判斷距離的時候狙擊手們會用伸直手臂豎起大拇指來測量(現在這麼多抗日神劇應該不會有人以為是在給敵人點讚了吧?),方法是用右手睜右眼閉左眼,大拇指對準目標之後,睜左眼閉右眼,這樣目標會和拇指之間有一定距離,大概判斷這個距離之後乘以10,得出的就是大概的實際距離。如果有想了解的小夥伴可以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討論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