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天氣很熱,市場很冷。

他們說.記得早些年,石佛寺的很多路口,早上晚上,經常堵,雖然堵,但是心裡高興,賣貨了唄。現在路口不怎麼堵了,心裡堵哩慌,不賣錢呀。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觀察國際玉城的標本意義

高大上的國際玉城,號稱千畝,可以說是石佛寺最大、建設最早的仿古樓盤。N多政界領導與社會名流,都曾來石佛寺一睹她的芳容。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國際玉城

家在國際玉城,似乎就是詩與遠方。一座玉城,不知點燃起多少玉雕人、玉商的人生夢想。

過了N年後,國際玉城建設方的名子,由萬正改為萬政,不知這是公司發展戰略導向的升級還是另有企圖?

模仿、學習,好象就是鎮平地產商賺錢的萬能鑰匙。眼看國際玉城,風起雲湧,天下玉源來了,華夏玉都來了,鎮平縣玉文化(粵港文化)創意產業園來了,高端購物中心來了,真玉天地來了……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高端購物中心

從表面上看,房子多了,市場多了,玉商的選擇面就廣。然而習慣了蓋房賣房賺快錢,有幾家在運營方面出類拔萃。

國際玉城,弄了個玉海超市,人氣是重要問題。跨境電商園圈的牌子是樹立起來了,但沒有大商的入駐,難以形成氣候。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好在,國際玉城的掌門人畢竟老爺子頭腦沒有發熱。產遊一體化,以遊帶產一直是國際玉城的管理團隊,屢試不爽的招數。

雖然,早前宣傳建設影視基地,沒有看到影子,但建立起幾個戲臺,經常能看到專業或非專業的人員在上面表演。

號稱全國最大的“和一”玉石原石投標交易中心落戶國際玉城。

4A的牌子拿到手,吃貨城橫空出世。小編認為,滿足人們最基本的需求——吃的需要,這個招數,非常接地氣。若運營得好,它是一種能夠聚人氣的神器。

解決了吃住問題,留住了遠方的客人就有可能。讓客人放慢腳步,購玉賞玉有時間,輕鬆愉悅不緊張,達成交易就有可能。開封,對小吃的開發運營,就是學習的榜樣。

國際玉城在起步階段,對購房群體的把脈非常準。拓展的目標群體,除了在石佛寺經營的本地外地玉商外,還有在全國各地的鎮平籍玉商。

他們捨得投資,在東西十二里河附近樹立起的廣告招牌,似乎在訴說著建設方的實力與雄心壯志。他們走出去,到鎮平籍玉商集中的地方,做地推。

國際玉城,有了吃、住、行、購、娛、商的功能,有了商業綜合體的雛形,將來能否成為引領石佛寺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商圈,值得長期關注。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批發市場何去何從 

小小石佛寺,能容納十大專業市場,在全國來說,都少有。有這樣的基礎,才勾勒出全國最大的玉產品加工銷售集散地。這也是石佛寺在全國能叫上名的底氣。

然而歷史是用來回味反思的,時代發展的潮流,誰也無法阻擋。到玉博苑、寶合城、鋼架棚、榆樹莊等批發市場去看看,擺攤的不少,但購物的顧客遠沒有以前想象的那麼多。

石佛寺也確實培養了N多生意人。遇到曾在二龍深山呆過的玉商(玉雕人),或泥腿子農民出身,而談吐文雅的玉商,都不足為奇。

鐵打的是石佛寺,流水的是玉商。

非常贊成這種說法,近年來人才北上南下,西逃東進,這些聰明的鎮平人在當地,迅速複製了石佛寺的低價模式,圈住了周邊的業內人士,分流了石佛寺市場的顧客,石佛寺早些年那種磁鐵式的財富效應正變得越來越黯淡。

和田白玉市場,在晁陂的羅營自發形成。小崗也星星點燈式出現了市場。

作為玉商,誰會忘記,一個新行市場成熟前,所享受到市場管理方給予的各種“福利”——前期免費,還管飯。

然而現在,有場、有市,才有活力。簡易的市場,少了空調屋的舒服,多了熱氣襲人。有很多人在堅持,也有多人在徘徊,也有很多人已經改行......

每個批發市場要生存,也得有自己的活法。真玉天地,迎來了淘寶直播基地,萬玉市場,牽手YY。

與世俱進,擁抱互聯網,是一種常態、一種必然,而不是想想而已。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從業人員何去何從

有人這樣描述,先前的玉商。“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以前石佛寺賣玉的人普遍素質不高,早上起早擺會攤,收攤下地掰包穀去了,不掰包穀的打牌喝酒上閆莊去了,他們只會下鄉收點貨賣賣.....”

時過境遷,這種悠哉悠哉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市場越多,從業人員越多,客戶的體量沒有明顯增加。互聯網去中心化,信息透明,又分流一部分客戶。

當反腐成為一種常態,依附在官商層面的玉器輸送鏈條已經斷裂。還抱著“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賣白粉的心態,天天拜觀音也救不了。

僧多粥少,競爭越來越強烈,生意難做是最直接的感受。

前一段時日,一個在北京開工作室的朋友還說,普天之下,哪有那麼多收藏家在購買玉器。

看來,玉器消費越來越平民化、年輕化、個性化成為一種必然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有人建議,如果你攤上有100萬的貨,就抽出50萬現金,再貸款50萬,到國際玉城買套房。

如果你店裡有1000萬的貨,那你別買房了,直接到石佛寺周邊風景秀麗、有發展前景的地方買十畝地,建一個可以惠及子孫的玉雕市場。

如果你有1個億,恭喜你,在石佛寺你已經滿級了,你不要再賣玉了,把機會留給年輕人吧,你在石佛寺趙河兩岸開發房地產吧,畢竟賺賣玉人的錢比賣玉賺錢容易多了。

你看人家真玉天地,上面幾十層房子賣完了,底商還能收幾十年租子,小日子過得美美噠。

我倒認為,這種活法,若干年前還行得通。因為,石佛寺的玉雕市場,已經飽和。幹房地產的,把玉商、玉雕從業人員象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那還有機會。看看石佛寺的房子是不是賣光了?

要生存下去,小編認為得專注、專業,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幹一行鑽研一行。找好自己的定位,是在雕刻方面縱橫玉界,還是在商業方面馳騁千里?

圍繞年輕消費群體做文章,線上線下相結合。象鋒藝軒,牧之堂這樣的公司,就有可學習借鑑之處。他們做出的貨好,商業模式也與世俱進。

有了人,才能抱團取暖,在浩瀚的玉海里經歷風浪。運營一個工作室,人才梯隊建設很重要。專注獨山玉運營的玉神,就有可圈可點之處。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品牌塑造是吸引眼球,引領消費者心智的重要手段。專注加盟運營的“玉美人”公司,是不是給人以無限想象?!

如果你曾在石佛寺經營了一片天,考慮一下,自己在以下這些方面有沒有完全做到位:產品力、品牌力、渠道力、策略力、團隊執行力?否則,江湖老大的地位,只能做到一時,而不是一世。

企業做到一定程度,做的就是格局、情懷、人品。長期關注一些有頭有臉的玉企公司,有多少家基業長青?有多少能夠富過三代?有多少家已進行過現代企業制度改造?

玉雕圈是一個圈,但大圈裡分圈層,也就是階層。運營好自己幾十平方的工作室,維護好自己的朋友圈,還得有選擇地到更大的圈開闊視野。如省級玉雕大師,多參加一些展覽、比賽、學術討論活動,找準機會多與國大師接觸。

小編同意這種看法,80年後今年38歲,90後今年28歲,00後都是成年人了,這三大人群是未來市場消費的主體。不去研究年輕人,不與年輕人打成一片,從商業角度來說,會未老先衰。

“長江後良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玉界江湖,也很殘酷。你覺得呢?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石佛寺何去何從

全國那麼多玉器市場,很多都進入了疲態,生意難做是共識。

無商不活,無工不富。鎮平玉雕根在雕刻,石佛寺持續發展的優勢,就是因為產業大軍的存在。價低樣全,一直是吸引全國各地客戶的法寶。

在互聯網+下,質優價廉同樣是核心競爭力。深挖玉雕產業潛能的同時,利用會展、旅遊等手段拉動。

石佛寺,中國玉雕大師創意園,一個最接商氣,一個最具有打造文化高地的潛力。雙龍戲珠,搞好配合,共同發展,打造中國玉雕發展的學術源頭,理論高地,對接國內外市場。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和田玉商家遭遇寒流,石佛寺該何去何從?

一城煙雨一樓臺

一花只為一樹開

一顰一笑一知己

一點一滴一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