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徐崢新片《我不是藥神》,可以說是本年度最良心國產劇!影片引發了一陣社會熱議和深刻思考。

雖然海報拍得很歡樂,

雖然敘事風格加入了很多搞笑因素,

但反而卻加深了影片本身的重量,海報上越是笑得開心,電影裡越是哭到崩潰。

我看了之後是有一種想蹲下痛哭的無奈。

每個人看完影片之後,都會陷入一種深深的思考當中,

對於法理與人情的思考,

對於小我與大義的思考,

對於疾病與人生的思考。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法理還是人情?

我們常聽說“法理不外乎人情”,可是當法理和人情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如何抉擇?

“格列寧”是慢粒白血病的特效藥,什麼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貴。

正版藥37000人民幣一瓶,

印度代購的仿製藥5000人民幣一瓶,

藥效一樣,價格差6倍,一個月一瓶,正版藥一個月的費用買印度藥可以吃半年。

很多病人買不起正版藥,印度藥對他們來說是天降的福音,

錢就是藥,藥就是命,是可以準確計算時間的命數。

可是,賣印度藥是犯法的,

週一圍飾演的警官始終都在法理與人情中糾結。

他對局長說:“我調查過了,這不是假藥,這藥是真有效果,正版藥3萬7一瓶,這種印度藥只要5000塊。”

局長問:“是不是走私來的?” “是……”

又問:“進沒進醫療手冊?” “沒……”

“那還不是假藥?”

沒毛病,卻令人不禁悲從中來。

假藥可以救命,卻不能賣。

到底哪裡出錯了?

好像哪裡都沒錯。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小我還是大義?

徐崢飾演藥販子程勇。

程勇是個賢聖之人嗎?

當然不是!

相反,他是個渣男。

沒有擔當,不求上進,賺不到錢還打老婆。

他賣印度藥是為了造福病人嗎?

不是,至少一開始不是,他只是為了賺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後來,事情搞大了,

一邊是坐牢8年以上15年以下的風險,

一邊是200萬的代理權轉讓費。

他選擇了後者。

他說:“我上有老下有小,我進去了他們怎麼辦?”

他有錯嗎?

沒有錯。

可是印度藥從5000塊轉眼漲到了10000塊,很快又漲到了20000塊。

這不禁又讓人悲從中來,

我拿什麼拯救你,可憐的病人們。

最後,老呂的死喚起了程勇的大義,

不賺錢只為了病人有藥吃,

自己因此被判刑坐牢。

審判那天,他說:

“我犯了法,要怎麼判我,我無話可說。

可是我看到這些病人,我心裡難受。

他們吃不起進口的天價藥,

只能等死,甚至自殺。

我知道,今後會越來越好,

希望這一天能早點到來。”

那麼龐大的一個病人集體,卻需要一個小人物來拯救,

那麼大義的一個人卻致牢獄之災,

這是誰的悲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求生還是求死?

片中的男二,一個白血病人,他叫老呂。

老呂是最初拜託程勇幫他買藥的人,

一開始,程勇不同意,

老呂說:

“我等著藥救命。”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印度藥生意走上正軌以後,

老呂看著自己未滿週歲的兒子對程勇說:

“剛查出這個病的時候,天天想死,現在好了,有藥了也有錢了。”

對於老呂來說,印度藥就是他生的希望。

再後來,新的印度藥代理商抬高藥價,被舉報,跑路。

藥斷了,希望破滅,割腕,被救。

程勇說:“膽子大了,敢自殺了!怎麼搞成這樣了?”

老呂說:“沒有藥啊,就這樣了。”

藥就是老呂生命中的那束光,光起希望起,光滅希望滅。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我不是藥神》催淚,但絕不是空煽情,它戳中的正是這個社會的痛點——看病難,看病貴!

程勇的原型,正是取材於當年熱議的「陸勇案」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雖然社保制度在不斷的完善,但醫療仍然是中國人的痛;

由於“陸勇案”引發的廣泛關注,“格列寧”納入了醫保,不再成為吃不起的藥,但是還存在著千千萬萬吃不起的藥和看不起的病。

近期,國家癌症中心發佈了中國最新癌症數據,彙總了全國347家癌症登記點的數據。

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症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到85歲,一個人患癌風險36%;

肺癌最可怕: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影響治療的主要因素已不再是醫術,而是金錢。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一人生病,全家拖垮”不是危言聳聽,

一個好好的中產家庭因病致貧的案例也隨處可見。

假藥販子張長林對程勇說:

“我賣了十幾年的藥,我算是看明白了,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這種病你治不了,你也救不過來。”

得了大病,在金錢上有兩種悲哀,

一種是沒錢治,

一種是治了,錢沒了。

黃毛是前者,阿婆是後者。

黃毛是農村孩子,有病了怕連累家人就跑到了城裡,買不起藥他就去搶。

在劇中,阿婆的一段話讓影院全場淚奔:

“領導,我求求你,別再查假藥了行麼?

這藥假不假,我們這些吃的人還不知道麼?

我病了三年,四萬一瓶的正版藥吃了三年,

房子吃沒了,家人也吃垮了,

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你一輩子不得病嗎?

你們抓了他,我們就得等死。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著”道盡多少辛酸與無奈。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藥就在那裡,我卻買不起!

每個人都需要一份重疾險,

為了不在求生和求死中抉擇,

為了不因病致貧拖累家人。

這個社會並不完美,當社會制度無法完整保障我們的醫療的時候,那麼,這一份責任就必須由我們自己扛起來。

當今社會,保險已不再是什麼所謂的人情銷售,保險已成為剛需,而每個人的第一份保單一定是重疾險,重疾險是必須人手一份的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