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長出了三本書

陳新長出了三本書

《仰望王鐸》

《小物通大道—黃道周書法研究》

《新理異態—倪元璐書法研究》

陳新長出了三本書

陳新長

男,漢族,1972年10月出生於甘肅通渭縣,法學本科,哲學研究生畢業。

現任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黨組書記、院長;甘肅省絲綢之路研究會副會長;甘肅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嘉峪關市書法家協會主席;嘉峪關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專家。

出版了書法理論專著《仰望王鐸》《小物通大道——黃道周書法研究》《新理異態——倪元璐書法研究》。在省級以上刊物、媒體發表書法作品和書法理論文章260多篇。《書法藝術的抽象美》一文被選為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語文考卷19題的材料命題。

開辦了嘉峪關市“漢字書寫公益講堂”。創設了嘉峪關市“蘭亭書院”。2017年,嘉峪關市書法家協會被中國書法家協會授予“送萬福進萬家活動先進集體”。獲甘肅省委、甘肅省政府頒發的“甘肅省第八屆敦煌文藝獎”。


張天弓

中書協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湖北省書協副主席

新長道友給我遙寄了三本書,想我寫一點文字。一看到書名就有點驚異,《仰望王鐸》、《小物通大道—黃道周書法研究》、《新理異態—倪元璐書法研究》,專門研究書法史上的“明末書壇三株樹”,這種選題就不同凡響,值得刮目相看。

在河南西部書法家公益培訓班上講學,結識了一些書道朋友,學員中藏龍臥虎,竟有新長這樣敬業執著的研究者。他做宣傳文化方面的行政工作,本職事務繁忙,沒有多少餘閒去潛心治學,他竟然拿出了三本有份量的專著,令我感佩。他生長在甘肅通渭,那是一個書畫之鄉,從小就耳濡目染,或許這就是新長的那一份無法割捨的初心吧。

新長搞書法創作,也搞書學研究,相互促進。他的書法學王鐸,第一本書就是研究王鐸,不是那種書齋式的研究,而是從書法實踐切入。進入王鐸的藝術世界,看到了晚明書壇的這“三株樹”,一發不可收,接著是研究黃道周,現在又有了研究倪元璐,“三株樹”並立在一起了,付出多少心勞可想而知。

新長約稿,比較為難,我雖然寫過一本《中國書法大事年表》,但沒有對晚明書法作過專門細緻的研究,不應該發表評論。斷斷續續翻閱這三本專著後,還是有一些感受想說。

2014年出版的第一本《仰望王鐸》是仰望王鐸書法的審美,2016年的第二本《小物通大道》才是進入書法史研究的範疇,研究黃道周多有收穫。細看了關於黃道周“孝道”與書法創作關聯的史述與闡釋,頗有收益。黃道周小楷《孝經》上追鍾王而清正遒媚,可以進入小楷經典作品名錄,這是一個書法史上的道德學問淬書藝的經典個案,而且是楷書。新出的《新理異態》又上了新臺階,更細緻嚴密,尤其是對倪元璐審美之“興”的梳理與闡發,特見新意。通會天人之際需要“興”,書法創作“藝文兼備”需要“興”,書法審美“目擊道存”也需要“興”。“興”是釋讀倪元璐書法“異態”的獨特視角。清代康有為說倪元璐書法是“新理異態”,“新理”如何連接“異態”?就是“興”。這是學術研究新的生長點。

從研究王鐸開始,新長就關注書法作品的藝術分析,後來到黃道周、倪元璐研究,這種藝術分析在延展,還運用了一些新的分析方法,這在目前書法史的著述中是個亮點。書法家的個案研究,不分析其代表作品的藝術特徵,是說不清楚他的藝術成就和歷史影響的。書法作品的藝術分析,也是我們書法美學研究面臨的一個困境,沒有現成的理論模式可供複製,能夠與書法作品的對接的審美方法,恐怕還是要去追尋古代書學審美思想的精粹。研究黃道周、王鐸的楷書,需要字勢分析,研究王鐸、倪元璐、黃道周的草書,需要字組分析,會通章法,都會出彩。

現在我們的書法史研究智力密集,從史料到史實、從史述到史論,一步一步走,成果累累。書法史統觀和藝術分析、審美闡釋必須跟上來。書學的學科建設必須“從抽象上升到具體”,堅持邏輯與歷史的統一。“明末書壇三珠樹”是千載難逢的一個研究樣本。

一個“貳臣”,狂草居書藝之首,兩個“忠烈”,一個優於“異態”行草書,一個長於“正態”楷書。三人同年進士,多有交遊,在改朝換代的動盪中人生殊途,命運各異,是非功罪自有歷史評說。三人的人生之路又是書法之路,各有各人的“人書俱老”。“明末書壇三株樹”,無論在書法史學,還是在書法美學上,都是極具研究價值的富礦。可以從書法社會性美學切入,也可以從書法藝術史的個案切入,大有文章可做。當然也有困難,最困難的是書法作品的審美分析,怎樣“目擊道存”,怎樣“人書俱老”。

新長年富力強,思維活躍,可以上下求索,窮追不捨。期待著新長的書學研究更上層樓,能夠使“明末書壇三株樹”活起來,講好“三株樹”的書法故事,開出書學研究的花朵。

以上是讀書的初步感想,聊以為序。

陳新長出了三本書

陳新長出了三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