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答大学生“毕业三问”: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办?

专家答大学生“毕业三问”: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办?

专家答大学生“毕业三问”: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办?

六月,是最好的季节,春花尽,夏荷起。但对于大学校园来说,六月,则是伤感的季节,醉笑三千场,最后还是要诉离殇。

如果说往年关于就业与创业的主题给毕业生们了一个二元选择,那么,今年毕业与就业的话题则因为“城市”的加入变成了三维和立体的。

对即将走出校门的820万莘莘学子而言,他们正在面对的是全国20多个城市发布的“人才新政”诱惑。面对这些诱惑,“安放身体与灵魂”看似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事实却依旧是逃不过去的“毕业三问”: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办?

6月14日,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上,教育行业与人力资源行业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毕业生,拿什么欢迎你?”展开讨论,为即将走出校门的莘莘学子支招。

储朝晖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要做能够到森林去捕食的鸟

不要哪里抢,就到哪里去,更不能跟着潮流走。毕业生一是要认识自己,二是认识政策,三是认识到这个时代自己能做些什么。

首先,毕业生要认识自己在哪方面有优势潜能。哪个地方给多少钱,哪个地方给住房等,这些不应该是做决定的关键因素,只能算一个前提条件。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潜能,做与自己优势潜能相符的工作。

其次,毕业生要对各地方出台的政策及环境做分析。就各个地方的环境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比较,看哪个城市的契合度更高。

最后,要认识到这个时代自己能干什么。毕业生应该找一个与自身优势潜能匹配,且可以长久稳定做下去的事情。

韩民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把自己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

对学生而言,无论是在学校学习,还是在就业求职或职业发展过程当中,都要把自己能力的发展放在首位。能力大致分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真正的人才是能把这两种能力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从社会发展趋势来说,一方面是它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对通用能力的要求。

城市重要的是考虑怎样去留住人才,怎样给人才创造一个能够不断成长、不断发展的环境。这就要求,地方创造一种优良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这比承诺优惠条件更重要。

朱庆 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办公室主任

多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作为一个毕业生,要多关注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比如现在国家出台了“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大的政策,作为毕业生,在求职方面大的定位不能出现偏差,国家哪方面需要人才就倾向哪个行列。同时,毕业生在就业的时候,要把眼界放开,不要闭门造车。

专家答大学生“毕业三问”: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