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五周年|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

“一帶一路”五週年|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

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

從人類歷史上看,大國崛起一定會提出引領世界未來的合作倡議和價值理念。“一帶一路”及其背後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就承載著這一使命。

“一帶一路”首先是中國新時期全方位開放戰略,其次是推行新型全球化和新型全球治理的合作倡議,同時還是融通中國夢與世界夢、實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事業。

古絲綢之路沿線地區曾經是“流淌著牛奶與蜂蜜的地方”,如今很多地方卻成了衝突動盪和危機挑戰的代名詞。習近平總書記心繫天下,胸懷南北,高瞻遠矚提出“一帶一路”偉大倡議,開闢了我國從參與到引領全球開放合作的新境界。“一帶一路”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恢宏的大手筆和國際社會關注度最高的熱詞,也成為習近平外交思想最具世界感召力和影響力的倡議。

“一帶一路”取代“中國崛起”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的關鍵詞,標誌著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為解決人類問題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五年來,在各參與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逐漸從倡議變為行動,從理念轉化為實踐,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臺和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全球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一大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項目成功落地。

為民族復興謀局

為人類命運擔當

它的核心內容是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對接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促進協調聯動發展,實現共同繁榮。這一倡議源於習總書記對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深入觀察和思考。從國際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深度調整、貧富分化加劇,反全球化、民粹主義等思潮抬頭。其深層次根源,仍然是發展不平衡。現有國際合作的碎片化、排他性明顯,難以實現發展資源的有效整合。當今世界迫切需要一個更為廣闊、開放、包容和共享的國際合作平臺,從而把各方力量匯聚起來,共謀發展,共迎挑戰。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區域發展仍然不平衡,擴大對外開放的視野,著眼亞歐大陸的互聯互通,有助於加快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步伐,構建更加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

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一帶一路”倡議應運而生。“一帶一路”建設致力於縮小發展鴻溝,從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種衝突和矛盾的根源,是習近平同志著眼於各國人民追求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夢想提出的發展合作倡議,是為破解全球發展難題貢獻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中國成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推動成立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銀行,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展示了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應有的擔當。

喚醒歷史記憶

激活絲路精神

早在1936年,提出“絲綢之路”概念的德國人李希霍芬的學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在其出版的《絲綢之路》一書,就曾預測:“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條交通幹線(絲綢之路)是穿越整個舊世界的最長的路。從文化歷史的觀點看,這是聯結地球上存在過的各民族和各大陸最重要的紐帶……中國政府如能使絲綢之路重新復甦,並使用現代交通手段,必將對人類有所貢獻,同時也為自己樹起一座豐碑。”他還推斷,“中國人重新開通絲綢之路之日就是這個古老民族復興之時。”

201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3年9月和10月就向全世界發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後來統稱“一帶一路”,這難道只是歷史的巧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更是一條友誼之路。在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為特徵的絲綢之路精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再現古絲路“使者相望於道,商旅不絕於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數”的繁華景象,而且激活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使之散發出21世紀的芬芳。“一帶一路”建設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

偉大的事業

偉大的實踐

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國政府先後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等政策文件。

“一帶一路”空間重點走向可以用“六廊六路”“多國多港”來概括。“六廊”就是六大經濟走廊;“六路”就是鐵路、公路、水路、空路、管路、信息高速;“多國”就是培育若干支點國家;“多港”就是建設若干支點港口,同時要重點建設三條藍色經濟通道:以中國沿海經濟帶為支撐,連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經南海向西進入印度洋,銜接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共同建設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藍色經濟通道;經南海向南進入太平洋,共建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積極推動共建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

“一帶一路”建設要“牢牢把握重點方向,聚焦重點地區、重點國家、重點項目,抓住發展這個最大公約數”。為此,要抓好標誌性工程,進一步研究出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政策措施,細化時間表、路線圖,創新方式,完善配套服務,以點帶線、由線到面,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經貿產業合作區建設等為抓手,實施好一批示範性項目,切實推進關鍵項目落地,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各參與國人民。

“一帶一路”是公開、透明、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在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下運作。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要堅持陸海統籌,內外統籌,政企統籌,既要發揮政府把握方向、統籌協調作用,又要發揮市場作用。政府要在宣傳推介、加強協調、建立機制等方面發揮主導性作用,共同創造有利於開放發展的環境,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與此同時,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各類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增強企業自主參與意願,同時要打造示範項目,產生早期收穫,注意防範各類風險。

圖片來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