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公安“6·26禁毒宣传月”:“嗅”出毒味 “蹲”出真相 “鳖”住毒贩——摧毁特大制毒加工厂!

“6·26”禁毒宣传日来临之际,长春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会同净月分局联合召开新闻通报会,对净月分局成功侦破毒品大案,捣毁制毒工厂进行通报。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王险峰主持通报会,净月分局副局长沈柏明和彩宇大街派出所所长王茂林、副所长赵兴业介绍了案件侦破过程并回答记者提问。

长春公安“6·26禁毒宣传月”:“嗅”出毒味 “蹲”出真相 “鳖”住毒贩——摧毁特大制毒加工厂!

制毒工厂的梦魇

——政治部宣传处 杨昆

“深沟高垒,大门紧闭,看不到人员进出,偶有缕缕青烟腾起伴着令人作呕的恶臭,一马平川中的独院在淡淡的夜幕映衬下显得神秘而突兀”,自然和人为直接或间接掩盖着墙内见不得人的罪恶。

2018年5月31日,长春市公安局净月区分局经过近一个月的连续奋战,成功捣毁位于九台区九郊乡莲花泡屯一制毒工厂,抓捕犯罪嫌疑人3名,缴获冰毒29000余克,制毒原材料1000余公斤,制毒设备40多件(套),查扣涉案车辆3台,暂扣涉毒资金2万多元。

长春公安“6·26禁毒宣传月”:“嗅”出毒味 “蹲”出真相 “鳖”住毒贩——摧毁特大制毒加工厂!

长春公安“6·26禁毒宣传月”:“嗅”出毒味 “蹲”出真相 “鳖”住毒贩——摧毁特大制毒加工厂!

长春公安“6·26禁毒宣传月”:“嗅”出毒味 “蹲”出真相 “鳖”住毒贩——摧毁特大制毒加工厂!

长春公安“6·26禁毒宣传月”:“嗅”出毒味 “蹲”出真相 “鳖”住毒贩——摧毁特大制毒加工厂!

职业敏感“嗅”出毒味

“老杨的冰毒纯度高,货源稳定,供货随时,可批发可零售”,2018年5月初,净月分局彩宇大街派出所所长王茂林办理一起毒品犯罪案件,在追查上游毒源时嫌疑人的一句供述引起了他的注意,作为一名屡破大案,屡立大功的老侦查,从这样的表述中王茂林敏锐地觉察到,这其中肯定会牵扯一起毒品大案:纯度高意味制作技术成熟,货源稳定表示链条稳固,供货随时可看出渠道畅通,批发零售推断出成品冰毒的出货量大,一般情况下较大毒贩都不敢说这样的话,敢保证到如此程度的极有可能是制毒工厂。

经过初步调查,杨某为九台区人,长期活跃于长春市区从事贩毒活动,且毒品交易量较大。净月分局局长赵力群接到报告后,要求派出所迅速成立专案组开展外围调查,摸清毒源、环节、去向和各层级人员,除恶务尽。

王茂林所长组织精干警力,分成多个调查组,迅速开展工作。经侦查发现,杨某接触人员复杂,极具反侦查经验,每次销售毒品都是与下线单线联系,互不见面,收到钱后通知下线毒品暂存地点,下线依此方式贩卖,直至吸食毒品人员手中。随着毒品易手,价格也从批发每克120元到终端每克400多元,制作和贩卖毒品链条产生的黑金让他们一次次铤而走险。

杨的女朋友齐某长期大量购买强酸和含苯化学试剂,疑似制毒,但窝点又藏在哪里呢?根据办案经验,制造毒品的工艺再先进,毒品合成过程中产生的强刺激性气味也难以隐藏,高腐蚀性垃圾更不容易在市区随意处理,制毒地点的选择一定是偏远空旷的区域。

综合分析,突破口还是要选择在杨某和齐某这里,专案组对其采取24小时布控。

锲而不舍“蹲”出真相

虽说是狐狸总会露出尾巴,可捉住狐狸的过程颇费周折。两人不仅“精”而且“惊”,警觉性非常高,生活作息毫无规律,驾驶白色捷达轿车时而左顾右盼,时而风驰电掣,稍有风吹草动就先蛰伏起来,见没什么事再试探性出来。

为避免打草惊蛇,专案组一方面调取其所驾车辆行驶轨迹,查明频繁往返于长春市区与九台之间,另一方面多组民警化妆侦查,巧妙跟踪接近,终于5月20日发现杨某高速驾车经过九台区九郊街道莲花泡村一偏僻大院时突然降速,打开车窗向院门口抛出一装满外卖食品的餐袋后加速离去,一青年男子随后从院内探头探脑打开大门将物品取回。

这是一个关键性发现!细看这个独门独院,位于九台到德惠的公路旁边,占地5000余平米,内有厂房千余平米,交通方便,地处旷野中且恰好是路的转角处,方圆几里无人居住。

经布控走访,该厂房长期大门紧闭,整夜灯火通明,周边经常散发刺激性酸臭气味,随后几天里杨某不定期深夜驾驶一厢体货车,运送制毒原材料,多点倾倒有毒垃圾,运走提纯后毒品贩卖。经垃圾采样检测,确定为冰毒类化学物质!

对这样位置制毒工厂的监控,与其说是“艺术”倒不如说是“功夫”,专案组仔细研究方案,确定侦控点,唯恐被其发现,功亏一篑。白天民警不能近距离接近,隔一段时间更换车辆正常速度行驶观察录像;夜里伪装接近,避开其可能安装监控探头死角抵近侦查。即使这样,王茂林所长依旧不放心,因为他很怕两次车辆驶过之间的空隙有侦查盲点。

关键时刻逼出来的办法往往更管用。选择一个对着正门稍侧点儿的绝佳观察点---玉米秸秆垛,王茂林钻了进去,随身带好干粮、水和望远镜。20多度的气温,外表干燥的柴垛内湿热难耐,发霉的秸秆散发浓郁的霉味儿,闷得人心慌喘不上气来,一猫就是一天。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在松软的柴草上犯起来让人倍感“酸爽”,感觉真是让人难忘,不敢翻身,一是费劲儿,重要的是怕被人发现。同志们几次远距离探看没有丝毫动静,曾一度怀疑所长是不是被闷死过去了。

就在这样的坚持中,王茂林获取了大量有力的证据。

在外线需要进一步调查的情况下,按照省厅、市局和分局的决定,该案长线经营,务必将该制毒工场彻底捣毁,务必抓获全部制毒人员,务必全力摧毁贩毒网络。多组侦查人员在杨某及齐某的居住地、出行线路、制毒工厂周边、贩毒人员暂住地等地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

沉着应变 “鳖”住毒贩

一个突然发生的变化打乱了原有的侦查计划,在民警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并扎紧口袋的情况下。5月31日入夜,王茂林抵近侦查时发现,由于杨某与制毒人员因毒资问题产生矛盾,两名制毒人员决定将厂房内现有毒品半成品连夜加工成成品后,计划于次日离开长春市,且不再返回。

情况突发,必须迅速决断。为防止毒品进一步流向社会,有力打击制、贩毒人员,分局赵力群局长立即组织专案组,采取收网行动,对涉毒人员实施抓捕。

当日20时,在夜幕的掩护下,30余名民警将该厂房包围,两名同志翻墙秘密潜入院内,迅速从内部打开工厂大门,按照预先布置,民警对该厂房内部实施搜查抓捕工作,抓获戴着防毒面具的正在制毒的犯罪嫌疑人张某和正在休息的犯罪嫌疑人马某,当场收缴冰毒29000克和大量的制毒原料及各种制毒工具四十余件(套)。

虽有思想准备,可现场场景还是让人触目惊心:占地千余米的厂房分成车间、反应室、调试室、库房等多个功能区,巨大的反应釜微微发出震颤,脱氧蒸馏装置满负荷工作,各种型号的试剂瓶中发生着各类化学反应,多个盛放半成品容器中的液体翻滚冒泡……车间内冒出浓重的白雾伴着无法形容的刺激性气味,俨然人间地狱。现场多名民警因吸入受污染空气中毒呕吐,可见毒品对人体危害之大。与此同时,专案组在九台区某小区杨某家中将齐某抓获。

经审讯,2017年12月以来,杨某在网上结识马、张二人,以高额资金雇佣掌握制毒技术的二人,并承诺按毒品销售额给予提成,双方约定马提供制毒技术及原料、设备清单,杨某租用一偏僻废弃厂房,让其女朋友齐某进行购买上述制毒需要物品,马、张二人在此地开展生产、制造毒品活动,杨某负责成品毒品的销售。

经对18项送检样品检验,该团伙制造的毒品属新型化学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又称冰毒,对人身和社会危害极大。

工业化合成生产甲基苯丙胺工序简单,周期短,产量大,毒瘾深。长春公安始终坚持“全链条”打击,“全网络”防控,“全区域”除源,力度不减手不软,净月公安更是于前期在全国捣毁四个制毒工场基础上,捷报再传。

本案中,三名犯罪嫌疑人均受过较高学历教育,和杨某一样,无吸毒史,今年23岁的齐某起初为了情选择了离异的杨某,后为毒品暴利不惜走险;马某毕业于某名牌高校,为了快速致富学习并制造毒品,令人唏嘘。

目前,专案组正在固定犯罪证据,深挖犯罪网络构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