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家堡转灯,与时俱进谱新篇


山西省河津市李家堡村转花灯是流传1300百多年的传统习俗。2013年被列为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春节村民又开始在自己家里糊制转灯,以饱满的热情准备进城参加社火表演。

据传说在很远的时候,玉皇大帝的一个妃子偷偷下凡来到河东大地游玩,她来到人间尽情的吃喝玩乐,毫不关心百姓疾苦,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后来,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就把妃子召回天宫问罪,那知她不反省自己反而倒打一耙污蔑百姓。

说到老百姓懒惰成性,土地荒芜。玉皇大帝知道此事颇为大怒,即刻派火神下凡迁怒老百姓,要火烧连城。

所派火神来到当地看到庄稼长势良好,百姓勤劳善良,安居乐业,六畜兴旺便起怜悯之心,不忍加害百姓,就叫人们在正月十五晚上点上灯笼,玉帝站在云头看到大地一片火光,便扭头回到了天宫。

从此,当地百姓便把正月十五挂灯、点火作为吉祥之兆。经过时代不断变迁,当地人就把挂灯作为一种娱乐方式。隋唐时期,经商的人来往于京城,就把各地有关灯的式样引回来,不断更新,不断改造,不断发展使之成为一种民间艺术瑰宝流传至今。

转灯是集民间剪纸、编织、造型、灯光、美术、舞蹈、跑步、风力学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制作流程需求广泛,各种民间技术人才都能发挥自己的本领。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这个村的妇女多数都会剪纸,一个单独纹样,或一个四方连续图案,数十分钟就会剪好。把剪纸粘贴到转灯上更是一件又细心又费工的事情,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丰富制作经验的人来做。

这些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就是制作转灯的幕后英雄,他们吃苦受累精心制作无任何报酬,就是想参与转灯制作,就是图个高兴。

表演者手举的花灯架高达数米,宽约二米有余。毎个花灯架上多达几十颗转灯,随风而起,各种造型的花灯不约而同转了起来,使人一看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美不胜收。

表演的时候,要扭着八字步游龙凤舞曲线前跑,流光溢彩的转灯在他们的双手挥动下变得煞是好看。时而像鲜花朵朵,时而如银河飞舞。让人置身灯的海洋,给人以美的享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李家堡村民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转灯的制作工艺,用复合材料代替传统的高粱秆和葵花橄,用先进的LED灯代替蜡烛发光。把芯片程控运用其中,是千年转灯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2016年10月,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8个国家的180名华文教育代表来我市参观交流时,到李家堡参观转灯表演,受到宾客的高度赞誉。2017年11月29日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来村里录制节目,向全国及全世界传播河津的转灯文化。

每逢元宵佳节,村民表演队伍几百人马统一行动,身着盛装,腰挂马铃,嘴吹口哨,踩着鼓点节奏曲线前跑。时而一排,时而二排,时而方形,时而园形。表演的人跑动起来马铃声声,犹如山泉潺潺,犹如百鸟朝凤,给人强烈震撼!加之,前呼后应的哨声和铃铛声,汇成一首响彻千年的交响曲,让人陶醉其中。


【喜欢我的摄影故事,亲转发给你的朋友们,并点击关注】【柴山伟原创摄影作品,谢绝外人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