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獵德村:我的成功不可複製


要說廣州城中村改造的成功典型和過程中的超級好運:非獵德村莫屬。 圖為村邊的地標大橋:獵德大橋

獵德,取自《法言義疏·學行》中“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是追求完美道德的之義。 圖:村前的牌坊下,祠堂前,經常見到各種宴席聚會。

圖為2010年時:洋房未交付,祠堂已經成型的景象。

獵德村整體改造並不是推倒重來,而是為了延續嶺南古村落特有的文化氣質,充分考慮到文化的傳承,民族的元素。圖為獵德建中呈現的美麗水鄉模樣。

改造前,村前榕樹下的悠閒情景,其實也很不錯。

2007-2008年時也經歷過釘子戶的陣痛。

曾算是廣州天河最窮的村,但藉著珠江新城興建的東風,以及2010的亞運會契機,非常順利地完成回遷,並一舉晉身CBD地段新貴。

如今的獵德村,財富與文化並存,每年的重頭戲之一:扒龍舟。招景正日,隔離兄弟村將會有超過100多條飛龍前來道賀。 圖為起好的飛龍,等待節日到來。

兄弟村走親訪友的情景。

扒龍舟是每年端午前後極其重要的村際活動,交流形式多樣,其中不乏龍舟的高難度競技。 圖為獵德村龍舟隊員努力夜訓,迎接比賽。

節日當天的扒龍舟的情景。

除去扒龍舟,龍船飯又是另外一項重大活動。許多在廣州的異鄉人都為能受邀吃上龍船飯而自豪。

獵德是一個有著900多年曆史的嶺南水鄉,水網交錯,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村裡曾經出過2個進士、2個解元、9個舉人以及86個秀才。姓氏有李、梁、林等共80多個,圖為林氏宗親在祠堂“開飯”的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