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对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司法部部长提出这些要求!各地试点了解一下?

本刊记者 蔡长春 来源|法治参考(fazhick)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对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司法部部长提出这些要求!各地试点了解一下?

6月26日,

司法部召开全国公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工作。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傅政华强调,要按照中央领导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部署,站在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高度,主动做好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工作,切实做到公证减证便民。

傅政华指出,公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要充分认识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公证减证便民各项工作。要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扩大服务事项范围,提升公证服务社会满意度。要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依法依规全面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证明,减轻群众证明负担,降低全社会守信成本。要建立健全公证机构与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将公证事项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全面提高公证服务能力。要积极开展民生领域公证服务,引导公证机构、公证员积极受理、主动热情服务,重点办好遗嘱、小额继承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公证业务。

傅政华强调,落实公证减证便民要求是司法行政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为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提供坚强政治领导。要进一步改革优化公证体制机制,加强公证行业“放管服”制度建设,大力提高公证员队伍素质,抓好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督查落实,确保公证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

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选国主持会议,并对落实公证“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推进公证深化改革机制创新等有关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会上,浙江、河北、江苏省司法厅、上海市司法局和北京市长安公证处、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北京市中信公证处、福建省厦门市鹭江公证处等8个单位,以视频短片的方式介绍了在优化公证服务、提升公证服务能力、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加强公证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中国公证协会会长郝赤勇出席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市县三级司法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负责同志,各地公证协会、公证机构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公证员代表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近年来,浙江、四川、江苏、上海等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公证质量管理,积极创新公证服务方式,推出了一系列公证便民利民的有效措施,真正实现了群众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的庄严承诺,广获社会各界点赞。

顶层设计擘画宏伟蓝图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对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司法部部长提出这些要求!各地试点了解一下?

公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公证在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各环节、各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显现。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有公证机构2965家,公证员13218人,年办理公证1450万件,公证书发往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当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要求的重要工作,也是公证行业践行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明确要求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今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对“放管服”改革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更好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今年5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一网通办”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工作。

5月23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直接面向企业和群众、依申请办理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审批服务模式,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为适应社会对公证工作的新期待,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公证服务的新需求,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通畅便捷、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要求,于2017年7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川、陕西10省(市)开展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

试点开展以来,各地不断优化公证服务流程,精简公证办理手续,创新便民利民方式方法,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今年4月底,试点地区累计办理“最多跑一次”的公证37万件左右。

智能科技助力提速升级

上海市民周先生来到东方公证处办理无犯罪记录公证,他拿出身份证,按照眼前“智能办理机”的语音提示进行操作,很快机器屏幕上就出现了其姓名、照片、身份证号、地址等相关信息。

周先生根据公证员的指导一一查看确认,只花了短短7分钟,就完成了全部流程。

“之前我们来这边,拿号要排队,公证要排队,复印要排队,最后缴费还要再排队。现在好了,全部在这个办证室里解决,比正常的办证时间缩短了一半。”作为这台“智能办理机”的第一位体验者,周先生最后在屏幕上扫码,直接缴纳了公证费。

据了解,这台“智能办证机”包含了当事人信息自动录入、身份证信息自动核查、人证自动比对、公证文书自动生成等12项自动辅助办证功能,只需按照流程操作,就可轻松完成包括“无犯罪记录公证”在内的三项公证,让老百姓办公证做到了“只进一个门,少排两个队”。

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处借助智能科技力量,积极开展网上和智能办理公证业务,较好地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不跑路”,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自2017年以来,江苏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用了“公证在线受理”平台,25家公证机构正式使用,还在全省设区市公证机构开通了“微信公证”“城市生活”APP等多种在线公证服务方式,支持在线支付和在线咨询,并开通了“公证数据宝”等在线存储服务。

通过“互联网+公证”方式,江苏打造了“横向集成、纵向贯通、即时沟通、高效服务”的公证在线便民服务平台,至今累计在线受理各类公证申请11628件,办理虚拟数据保存服务21800件,切实践行了“足不出户,公证到家”的服务理念。

优化流程带来更多便利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对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司法部部长提出这些要求!各地试点了解一下?

相比于“最多跑一次”,如果公证能做到“一次都不跑”,岂不是更好?

在上海市长宁区,“公证服务进社区”已经成为长宁公证处精心打造的品牌项目,这是窗口一线公证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每年都会深入区各个街镇、居委提供上门服务,群众可以“一次都不跑”,带来了真真切切的实惠和便利。

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处立足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积极优化公证办理流程,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理公证业务。

浙江省温州市各公证处推出了上门服务和定点服务办理,让群众能够享受到一次都不用跑的便利。

据了解,温州市各公证处都会对老弱病残等当事人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其中乐清公证处今年以来已上门服务860余次。

温州市华东公证处还在市招投标中心派专人进驻,现场直接办理公证业务。这样一来,当事人可以在中心办理招投标公证,不用多次跑路。

自2017年8月开始,广东省珠海市横琴公证处对于包括出生、身份、曾用名、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学历、学位;职务(职称)、资格;证书(执照)、文本相符;不涉及财产关系的委托书、声明书这五大项法律关系简单、事实清楚、无争议的公证事项,只要申请材料齐全、真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就可办结。

四川积极推进变群众跑路取证为机构主动搜集材料,各试点机构一改以往“坐堂办证”的刻板形象,成都市蜀都公证处成立家事法律服务中心,成都市律政公证处、成都公证处成立社区公证法律服务中心,组织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公证人员深入到村(社区)、乡镇(街道)、档案管理等部门,根据当事人办证需求,免费提供实地收集证明材料、核实有关情况等公证服务,避免了当事人盲目跑路、来回奔波。

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四川试点公证机构累计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12.6万件,减免特殊群体公证费210万元,为群众收集调取证明材料13万份,“最多跑一次”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服务范围仍在不断扩大

在温州,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公证业务近10万件,其中20000余件公证业务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群众对公证窗口服务的满意率达到了99.94%。

温州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处创新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的各种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受社会各界点赞。

服务质量提升的同时,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的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日前,为顺应公证窗口“最多跑一次”改革大潮,温州结合当地公证实际,增加遗嘱、死亡、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亲属关系等共计15项公证事项,一并列入“最多跑一次”改革范围,未来公证部门还将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的”业务范围,力争达到所有事项的80%以上。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信公证处切实抓好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以“四零”承诺为着力点,以“再造流程”为切入点,全员动员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将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事项增加至42项并向社会公布,为今后扩大办理公证“最多跑一次”范围奠定了基础。

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服务事项范围,通过大力简化办事环节,推进办证流程优化再造,最大程度实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要求。在做“减法”减少证明材料的同时,要优化服务做“加法”“乘法”,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站办结”,主动提供“绿色通道”、延伸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等,不断提高受理、审批、出证等环节便民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证服务社会满意度。

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对公证行业“放管服”改革,司法部部长提出这些要求!各地试点了解一下?

近日,司法部发布第三批公证指导案例(7—8号)。本批两个指导案例分别为商品住房选房顺序摇号现场监督公证和民办学校入学电脑派位现场监督公证,是继今年1月底司法部发布三个加强产权保护领域公证工作的指导案例后,围绕摇号类现场监督公证再次发布的公证指导案例。

住房和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商品房和教育资源分配规则公平性、过程透明性、结果合理性是时下社会关注、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为促进房产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越来越多的地方引入公证手段,对商品住房选房顺序摇号和入学派位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公证以客观中立身份依法依规对摇号全过程进行监督、证明和公示,可以有效防范暗箱操作,有利于消除社会公众疑虑、维护政府公信力,同时彰显了公证制度在创新社会治理中的职能作用和价值。公证机构在其证明、监督过程中对交易规则的解释和运用,也是向社会公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的有效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