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靠谱童书每周推荐 孩子免费听故事神器

点击标题下 爱读童书妈妈小莉 关注

600多个经典故事任意听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晚上9点多,参加完饭局,滴酒未沾的我,肩负着开车带队友和女儿回家的重任。

我一向自诩开车比横冲直撞的队友谨慎,保持车距,不冲黄灯,刹车和起步,都老老实实做到轻缓柔和。

奔袭20公里,就快到家了,女儿早已像在坐摇篮似的默默睡着,喝了不少酒的队友还在喋喋不休跟我唠嗑。

一切都是这么正常,三个人回家洗洗就可以睡了,平凡的一天就要落幕……

突然,耳边传来嘭嘭两声巨响!车身一阵失控,我凭本能赶紧踩住了刹车,脑子煞白。

1

发生啥事了?

懵逼的两个人,下车一看,路边的石基已经被撞出个大口子。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我的左前后车门,被刮了几条触目惊心的印子,还变形凹陷。

被夜风一吹一哆嗦,队友的酒醒了,他大叫道:“你是不是傻,掉头方向盘打太过,轮胎撞到石基了!”

他的话直冲脑门,我的心像大鼓在捶,咚咚咚咚,小腿肚子颤抖着从车头走到车尾。

但我除了震惊和不可置信,脸上没有地盘留给其他反应了。

我怎么可能撞到石基呢?我开车这么仔细,怎么会犯这种错呢?离家只有几百米了,我怎么能允许自己犯这种错呢?

看见2岁的女儿也从巨响中醒来,坐在安全座椅上一声不吭,我的愧疚爬满了全身。

“还愣着干嘛?报保险啊!”队友催促着,我才回过神来,努力平复声调去给保险公司打电话。

天知道,我的心里,烦躁、愤怒、不满、自责……一系列复杂的感受正从四面八方涌来。

它们在我心里翻江倒海,裹成一个越来越大、无边无际的火球,秒秒钟要冲出胸膛。

我无法原谅自己。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即便错误已经发生,即便送修费用是保险负责,即便苛责自己毫无意义,但我就是没办法平静接受这一切。

自我审判的声音此起彼伏,我坐在驾驶位上等勘察员,就像是坐在犯人席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

“你怎么这么没用,你都是老司机了,怎么连个拐弯都拐不好,眼睛看到哪里去了?!这些年的车都白开了,你还会做什么……”

我知道,这是我自己的声音,它们化成刀子,正一刀又一刀扎在心口,对我凌迟。

2

勘察员好不容易来了,我只想快点结束这糟糕的局面,他说什么就是什么,慌慌张张拍了照签了字,我像只差点溺水的小狗,落荒而逃。

队友在车上试图安慰我:“这个事不怪你,怪我不该跟你聊天,害你分心。”

我没好气地回他:“你最好别理我,我很清楚这是我的问题,你说什么都没用!”队友默不吱声了。

他应该很熟悉这样的我,每当我犯了错在惩罚自己时,都会用彪悍的哨兵把守刑房大门,谁也别想救我出去,谁救刺谁。

我是怎么成为这样一个“变态”性格的?为什么对自己犯错如此难以容忍,到了无法控制情绪的地步?

深夜里,我辗转反侧,不断地问询自己,穿过时光的云层,我突然看到很多年前,伏在书桌前写作业哭泣的我。

妈妈正揪着我的耳朵,来回摇晃地斥责:“这道题你都会错?这么简单,你不会做吗?你看你粗心成什么样了?你还读什么书啊?”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一阵魔音穿耳,像噩梦一般,激出了我一身冷汗。

我到底还是我妈的孩子啊,脱离她的管束独立生活已经十多年,不去刨根究底,我都没发现原来她一直住在我的喉咙里,不曾远去。

我已经完整地复制了她教训我的方式,一遇到犯错,就非常敬业地启动这个程序攻击自己。

而我那些错综复杂的情绪,和小时候被妈妈斥责以后的感受,没什么两样。

在犯错面前,我几乎没有成长,还是那个做错题,被骂了就哭、不知所措的小学生。

3

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兹博士曾经提出“逆商”(AQ)的概念,从四个方面考察人的逆商:控制、归因、延伸、忍耐。

简单地说,逆商高的人,会觉得自己对局面有掌控能力;遇到困境会主动承担责任,并相信自己可以化解挫折;将错误导致的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无限蔓延;懂得在逆境中坚持。

这么看来,我是一个AQ几乎为负数的巨婴。

想起在别人家里,看见大人辅导孩子写作业,着急上火,也忍不住要拍桌子怒道“这道题你怎么答的?简直错得离谱”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了我妈的影子,害怕那也是我当妈的样子。

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明,孩子对待错误的态度,往往是5-9岁期间受父母的影响。父母不害怕犯错,孩子也才容易习得积极的态度。

幸好我的女儿还小,我还有充足的时间,试着一点一滴去改变自己。

于是我为自己写下了这三步规划。

☞先学会宽容别人的错误。

苛责自己的人,常常也容易苛责旁人。

有一次我喋喋不休唠叨队友买错了女儿的奶粉,队友吼了一句,那你想要我怎么样?

我才惊觉自己又掉入了情绪漩涡中。试着给自己“洗脑”,他没有买错奶粉牌子已经不错了,只是段数看错而已,人都有眼花的时候……我的嘴才艰难地堵住了。

类似锻炼的机会多了以后,我开始主动调用同理心,努力去理解对方。相信每个人都免不了犯错,也没有人愿意故意犯错,背后都有自己的无奈。

☞把注意力集中在弥补过错上。

情绪的升起和涌动,不是我能控制的,但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想办法解决,犯错造成的问题上。

这其实也是在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AQ,将错误导致的后果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让情绪影响我处理问题的能力。

☞复盘总结错误中的教训。

作家莫言曾说,人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如果能带着教育和反思爬起来,错误就会成为课堂。

我是一个习惯苛责自己的人,不那么容易改变,那就把苛责转为反思吧,这能让我在错误中始终有所得。

回想起上次开车掉头撞在石基上,应该是我对左侧的距离感判断出现了失误,下一次开车,我尤其注意这一点。

每一次遇到身边人或自己犯错,这三步规划都成为了我情绪漩涡中的灯塔,我变得不那么害怕犯错,情绪竟然也在逐渐稳定中。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虽然我妈给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影响,但她只是给了我起点,余生轨迹的画笔依然掌握在我自己手上。

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上,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我庆幸自己一直在路上。

▶作者:悠一心,爱读童书妈妈小莉特约作者,曾经是条媒体狗,如今立志做一个60分淡定妈,自学儿童心理和教育,走在不断思考和自省的修炼路上。

-End-

从小被这样对待的孩子,“逆商”可能是负分

看了悠一心写的这篇文章,很想抱抱她,或许也想抱抱我自己。因为我太懂得面对一个失误,不断谴责自己的感受了。

以前,我和拍爸发生了矛盾,或者和孩子发生了冲突,我都会觉得自己特别失败,看的书,上的课,学的知识都到哪里去了。

但渐渐地,我也不这么想了。即便我读再多的书,学再多的知识,我还是一个会犯错的普通人。人生漫漫路,哪有可能不犯错呢。

我还特别买了一本《从自我苛求中解放出来》的书看,试着调整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学着接纳。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积累了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其实并没有完成。观察自己,剖析自己,找到线索和方法去改变,人生也会变得越来越通透。这就是人变得成熟的过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