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奠基人的故乡,地图上却没有路

1854年1月14日,太平军攻克安徽庐州,城破后,包括巡抚江忠源在内的仅剩的几千官兵战死。

牺牲的几千人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幕僚,曾国藩和左宗棠亲自下令,为他在家乡隆回望云山建衣冠冢。曾国藩亲自撰写挽联:闻叔绩不生,风云变色;与岷樵同死,日月争光。

那么他是谁,为什么受到这般重视?

他叫邹汉勋,字叔绩,家在隆回罗洪,是中国近代地图的奠基人。他之所以受重视,因为他制作的地图,是湘军取胜的法宝之一,同时,也是后来洋务运动兴起的源头。

中国地图奠基人的故乡,地图上却没有路

这是太平军使用的类似地图

中国地图奠基人的故乡,地图上却没有路

这是邹汉勋为湘军制作的地图,点击图片,放大看有惊喜

湘军就是倚靠邹汉勋这样碾压级的地图,在战场中,充分预估行军时间,准确的展开兵力部署,从而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中国地图的近代理论,就是邹汉勋提出来的。在《宝庆疆里图说》中,邹汉勋提出,绘制地图的基本原则:

1、明分率(比例)

2、分准望(方位)

3、定中宫(坐标)

4、测日量,即作图以经纬度划成方格,每格按比例等于若干里。

这些原则,到了现在,依旧是地图制作的基石和基本准则。

中国地图奠基人的故乡,地图上却没有路

邹代钧在光绪时制作的湖北省地图全图

也正因为先进的地图,带来战场上的优势,湘军将领们,都非常重视科技,才有了后来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这也是为什么洋务运动,基本都和军事相关的原因。

而邹家对中国地图的贡献不仅仅是邹汉勋一个人,而是上下七代,代代有人才。比如,邹代钧创办了中国第—个地理学会——武昌舆地学会。他制作的地图,让你有穿越之感,下图为他在清朝光绪年间所制作。

中国地图奠基人的故乡,地图上却没有路

邹代钧所制作的世界地图

邹永瑄,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办地图出版社——亚新地学社。

国内所出中外地图,大半出于邹家之手。

每一个中国人,只要使用过地图,导航,就受益过地图世家邹氏的恩惠。

中国地图奠基人的故乡,地图上却没有路

破败的邹汉勋故居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了中国地图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世家,他的家乡却成了交通的弧地,甚至还有地方,不通路!

一、交通弧地

原本从罗洪到七江很近的距离,却硬生生拐了一个大弯,先经过高坪,再到罗洪。而这条维系两个镇出行的路,等级低,维修差,坑坑洼洼,路面窄,每逢赶集,就会排起长龙,多次出现交通事故。

二、交通断地

根据2018年最新公路管理办法,国家政策是要求村村通,组组通。而然,在这个大弯里的几个村,很多都是上图中紫色实线那样的断头路。

如邹汉勋地下有知,得知自己家乡交通如此滞后,会不会气的爬起来撕地图

从罗洪修一条直达七江的公路,成了众多罗洪和高坪人的共识

2018年5月13日,以易云、邹义雄等为主的罗洪人士组建了"罗洪公益事业交流群",吹响了修路的号角。

罗洪企业家南水山优膳食材老总彭正贤捐助60万,把项目从头脑中的想法,落到了地上。

5月16日,由高平镇隆镇长、罗洪镇曾镇长与沿线梅花山村、新回村书记、主任以及家乡贤达邹锡如老师、罗洪部分优秀企业家代表、热心群众...等组成的"罗梅公路考察团"齐赴公路作业现场实地堪察,群策群力。

罗梅公路发起人彭正贤向罗洪镇党委覃书记,汇报了此路情况,覃书记做出几点指示,具体如下:

1、尽快成立罗马路项目筹备小组,负责目前项目推进各项协调联系工作;

2、向刘镇长汇报当前情况,由镇里向交通局邹局长申请尽快启动进行全线勘测,由交通局出技术报告;

3、勘测路线确定后,筹备小组开始准备土地协调工作;

4、土地协调工作同时,镇里做出详细项目申报资料,覃书记会联系高坪镇龚书记,两镇人大代表,民意代表到相关单位递交报告,争取尽快通过;

5、由于该项目没纳入十三五规划,由民间发起,政府全面做好全程辅导工作,并列入下半年的特大重点项目跟进!

2018年6月14日,邵阳风土与彭正贤取得联系,彭总称,县交通局近日已完成实地考察,并将于很快会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程进行考察,做出工程预算。

彭正贤透露,县交通局考察过程中表示,目前村民自发捐资启动的路段,规格太低。将提升道路规格,预算估计将超过500万。但目前,局里刚进行了内部会议,还没有正式公布项目落地。

如此事为真,为隆回县交通局叫声好。为隆回有这样雷厉风行,急民之所急的部门叫好。为交通局有这样的干吏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