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91:「濟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濟河焚舟”的典故發生在春秋時候,其內容與四百多年後的“破釜沉舟”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故事的經過同樣充滿曲折。

上回說到,秦國在彭衙之戰以後,已經是第三次打了敗仗,從秦穆公往下的秦軍將士個個心裡都憋著一股勁,急需要打場勝仗來重振軍心,主帥孟明更是全力以赴,下決心要一雪前恥。

公元前624年,也就是拜賜之師後的又一年,孟明經過一年多的準備,自認為這次不會再有什麼問題了,於是他再次向秦穆公請命,準備發兵晉國。

典故說春秋91:“濟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穆公早就在等著這一天,孟明說完他想都沒想就表示同意,孟明又請求秦穆公說:“這幾年我軍與晉國交手屢屢受挫,將士們雖說都不怕死,肯於在戰場上拼命,但心裡多多少少都有些陰影,所以臣想請主公這次能親自掛帥,以狀軍威,臣也向主公保證,這次我軍定能大獲全勝,倘若再打敗仗,臣就在三軍面前以死謝罪,決不踏回秦國半步。”

秦穆公聽完沉重的點點了頭說:“愛卿說的有理,這次寡人要和將士們同生共死,為死去的同胞報仇,如果再敗,別說是你,寡人也沒臉再回來了。”

孟明聽完趕緊跪下來磕頭謝恩,感謝秦穆公對他的支持和信任,秦穆公當即命人草擬出徵文書,手下寫好後交給他看,秦穆公看看沒什麼問題,就命令立刻以正式的行文下發,將他親征的事情通告全國知曉,言語間流露出他這次必勝的決心,言辭十分懇切,秦國上下看了無不為之動容,無論士兵還是百姓,都對秦穆公的這個決定表示萬分的支持。

到了出征的這一天,秦穆公一身戎裝,手中挎著寶劍,騎著高頭白馬,威風凜凜,孟明和白乙丙等秦國主要將領也是披掛整齊,緊緊跟在秦穆公的後面。

兩萬多名秦軍將士此時也早已全副武裝,整整齊齊的站在校場上,等著秦穆公出發的號令,秦穆公下了馬走上點將臺,莊重的向部隊進行戰前訓話,等他講完了,孟明緊跟著走上去,手中將號令旗高高舉起,隨著他一聲令下,兩萬人馬一齊向東南方向開動。

秦軍大部隊出了雍州城,一路上沿著渭河進發,又從蒲城登船渡河,幾天之後順利抵達晉國境內,等秦軍下了渡船,孟明向秦穆公建議,把他們所用的渡船一律焚燬,秦穆公驚訝的問:“把船都燒了,我們怎麼回去。”

孟明堅定的說:“兵法中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說法,過去我軍屢屢受挫,將士們面對晉軍難免心生畏懼,如今臣請主公下令將船隻燒燬,就是要顯示出我軍要一雪前恥的決心,如果戰敗,誰都別想或者離開晉國,而如果我們打勝了,又何愁沒有船隻過河。”

典故說春秋91:“濟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穆公覺得這個說法十分在理,果然按孟明所說,讓人給船上倒上焦油等引火之物,然後親自點上火把,將所有的大小船隻一律燒燬,一個不留。

這就是孟明“濟河焚舟”的典故,後來項羽在鉅鹿之戰時的“破釜沉舟”,很有可能也是受了孟明的啟發。

秦穆公毀了渡船以後,就帶著軍隊繼續向前進發,一路上過關斬將,晉國邊境上多個關隘被接連攻破,之前丟失的彭衙、汪邑等地也重新被秦國奪回,晉國的告急文書如同雪片一般飛到晉襄公手裡。

晉襄公不敢大意,忙召集文武大臣共同商量對策,晉國的官員對此事件形成了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一方面以先且居為首,積極主張反擊,表示要徹底打垮秦國的囂張氣焰,而另一方則是老謀深算的趙衰,他覺得眼下不宜再和秦國正面交手,於是向晉襄公提出:“秦國對晉國的怒火早已達到最大限度,如今秦伯親自掛帥,又提重兵來犯,其勇猛程度可想而知,而我軍三敗秦軍,很多將士心理上都有了幾分傲氣,上了戰場很容易輕敵,搞不好就會大敗而歸,所以臣以為應當採取避讓,以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晉襄公也是個有主見的人,他聽完兩人的意見,在心裡反覆對比,最終認定趙衰的觀點更符合眼前的實際,於是他傳諭四境,秦軍到達後一律採取堅守政策,只確保秦軍入不得曲沃以西二百里即可,無需主動出戰,如有違法此令者,無論官階品級,一律軍法從事。

晉軍各部得了將令,全部向東面收攏,固守在曲沃四周,又將城防進行了加固,邊境上卻流出大片空檔給秦軍,秦軍勢如破竹,很快就來到了崤山腹地。

此時的孟明並沒有因為進攻的順利就昏了頭腦,他向秦穆公提議說:“晉國知道我軍含恨而來,不敢開戰,我軍才得以順利抵達崤山,臣以為應該就此止步,將我軍陣亡將士的遺體找出來,為他們舉行葬禮,以告慰他們在天之靈,也算是給秦國上上下下有了個交代了,倘若再引兵向東,被晉軍主力埋伏在當中,到時候糧草再接濟不上,那我軍將凶多吉少。”

秦穆公原本打算和晉國人好好打一仗,但聽了孟明的話,又分析了當前形勢,覺得還是有幾分道理,於是就按照孟明所說,命令部隊在崤山駐紮,並沿山四處尋找秦軍的遺體,經過兩天多的努力,盡五千具身著秦軍服裝的死難者遺體被他們找到,由於當時的仗打的十分慘烈,很多遺體都是殘破不全,但也沒有辦法,秦穆公讓人用水簡單的把遺體擦洗一下,以表達對他們的尊重,擦洗過後,秦穆公命令將遺體擺放在一處,然後放火將所有的遺體焚燒,為他們舉行簡單而莊重的葬禮。

秦穆公表情凝重,帶領全軍將士整整齊齊跪在遺體面前,與這些同胞們告別,不少秦軍受到當時氣氛的感染,忍不住哭出生來,崤山周圍完全被秦軍的悲痛所籠罩。

舉行完告別儀式,秦穆公領著人馬又在崤山休整了幾日,然後便離開崤山,一路上高奏凱歌往秦國返回,到了雍州之後,監國大臣公孫枝聽聞秦軍得勝而歸,帶著全城百姓出城三十里跪迎,等秦穆公的親兵衛隊到達雍州城下後,雍州城樓上響起數十聲響亮的號角,擂鼓聲也緊跟著響起,百姓們在城門兩旁高聲歡呼,恭迎秦穆公入城,並向秦軍將士表示祝賀。

秦穆公深受感動,回到雍州之後第一件事便是論功行賞,算上之前幾次,雖然打了敗仗,但只要是在戰場上表現英勇,給秦軍漲了士氣的,一律都重賞,如果本人不在了,就封賞他的妻兒家小,孟明、白乙丙和西乞術三人更是作為一等功臣,受到了秦穆公的高度讚揚。

通過這次勝利,打出了秦國人的自信,更重要的是,秦國也找回了喪失已久的威望,其在周邊的影響力大為提升,秦穆公就想趁著這次機會對外擴張,實現他期望已久的霸主之業。

然而秦國的擴張比起齊、晉等國來說顯得困難的多,因為秦國的東邊是晉國,南面是楚國,這兩個國家與秦國實力不相上下,秦國很難從它們身上找到突破口,所以留給秦穆公的選擇就只剩下西方的蠻夷諸國。

也剛好在這個時候,西戎主得知了秦穆公在崤山取得勝利,下一步就準備在對西方的戰略上搞點動作的消息,戎主預感到自己的處境可能會很不妙,於是他帶足了禮物親自登門到秦國拜訪,希望藉此搞好兩國關係。

對於戎主的到訪,秦穆公自然是非常高興,因為他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探聽一下西面的虛實,好採取下一步措施,等戎主一行抵達雍州後,秦穆公便在國中排擺酒宴,盛情款待他們。

戎主並不知道秦穆公的真實想法,眼見秦穆公對他熱情有加,高興的在酒宴上只顧著和眾人推杯換盞,沒有在意其他的事情,而秦穆公則不然,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件事所吸引,這件事與戎主隨行團隊當中的一人有很大關係,秦穆公發現,此人目光銳利,學識淵博,言談之間能夠看出他對西方的情況十分了解,秦穆公馬上就來了興趣。

宴席散了之後,秦穆公特意找了個藉口將這人留了下來,戎主這時候早有幾分醉意,自然也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按照秦穆公的安排,高高興興的帶著手下到館驛休息去了,而秦穆公則和那個被他留下來的人進行了深入的詳談。

典故說春秋91:“濟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通過談話秦穆公了解到,這個人名叫由余,本是晉國人,後來為了躲避戰亂才流亡到了西戎,戎主因愛其才華,所以就把他留在身邊,而由余也是個有心的人,憑藉這幾年的工作經驗,將西戎的所有相關信息都掌握到了自己的腦海之中。

秦穆公聽到這裡心中不由大喜:“寡人正欲西征,若能得此人相助,豈不如虎添翼,王霸之業指日可待。”

想到這裡,秦穆公直截了當的對由余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由余聽完先是一驚,等他冷靜下來後馬上覺得此事不妥,戎主對自己如此賞識,又委以重任,自己決不能做背叛他的事情。

秦穆公很清楚這件事不能操之過急,見由余不肯答應,秦穆公就客氣的派人送他離開了。由余剛一走,秦穆公馬上召來了內史王繆,此人雖說官拜內史,但卻很有主意,善於出奇謀,因此秦穆公每每遇到難題,都會找他商議,而此刻秦穆公又把王繆叫來,很明顯是為了由余的事情。

果然王繆這次也沒有讓秦穆公失望,他馬上給秦穆公定下一個計策:“那戎主本是個貪酒好色之徒,這幾年因為有由余在旁規勸,他還算盡心國事,但那西戎偏遠閉塞,物質匱乏,戎主哪裡見識過中原女子的美豔和才貌,主公不妨在國中挑選幾名絕色女子,在戎主離開時贈送給他,然後再找個藉口把由余留下,這樣一來,戎主經不住誘惑,又少了個耿直的忠臣,必然荒廢國業,完全沉溺在聲色犬馬之中,等到由余回去後見戎主自甘墮落、不求上進,定然對他心灰意冷,轉而投靠他人門下。”

秦穆公覺得這個計策再妙不過,第二天他就讓人去準備,很快就有十多個才貌俱佳的歌伎被選中,秦穆公親自查驗沒什麼問題,就指派王繆去辦理此時,把所有歌伎作為答謝禮送到戎主府中。

戎主一見到這些女子果然是兩眼放光,整個魂都被勾了過去,王繆一看他那表情就知道一切都在計劃之中,於是捏造了個理由,希望戎主同意讓由余在秦國多住些日子,戎主這時候哪還顧得這些,馬上應允下來。

到了臨別的這一天,戎主帶著歌伎們滿心歡喜的離開了秦國,而秦穆公也如願以償的將由余留了下來,戎主回到西戎之後,果然像秦穆公所盼望的那樣,不再關心國家大事,每天只想著和歌伎飲酒作樂,由於西戎是遊牧民族,需要根據草原的生長狀況隨時遷徙,而眼下因為沒人再料理,西戎整整一年沒能遷徙,結果導致國內的牛羊餓死了一大片,很多百姓們也因失去了謀生的手段,生活過得十分悽慘。

等由余回到西戎的時候,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蕭條之象,隨處都能看到饑民和死去的牛羊屍體,軍隊也因為長時間未曾訓練,如同爛泥一般。由余萬分痛心,馬上找到戎主勸他立刻改邪歸正,將歌伎全部遣散,把心思都用到國事上來,但戎主這時候已經完全被美色迷惑住,早已沒了當年的意氣,所以根本不把由余的話當回事,反而嫌由余管的太多對他心生怨恨,越來越疏遠由余,由余眼看著戎主已經無可救藥,心中感到無比沮喪,恰好在這時候秦穆公又派人來再次勸降,由余一氣之下,乾脆就答應了秦穆公的要求,跟著使者來到了雍州,投靠到了秦穆公門下,秦穆公大為喜悅,封由余做了秦國的上卿。

後來在由余的輔佐下,秦穆公開始向西擴張,逐步兼併了西戎十二個國家,國土面積推進了數千裡,西戎諸國在秦國強大攻勢下毫無還手之力,只得向秦國稱臣,秦穆公由此奠定了他在西方的霸業,成為了繼齊桓公和晉文公之後的春秋第三任霸主。

典故說春秋91:“濟河焚舟”,破釜沉舟的故事

秦穆公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家裡也是好事頻傳,他的女兒將會為他選擇一位十分特殊的女婿,在後來被傳為了一段佳話。

那麼這是怎樣一個女婿,他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下一起的春秋典故:“乘龍快婿”將會為您揭曉答案,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