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流量漫遊費大限已過:資費下降 均價仍貴過歐盟

“尊敬的用戶,您好。為貫徹落實國家提速降費政策,自2018年7月1日起,中國移動取消流量漫遊費,用戶省內流量自動升級為國內流量(不含港澳臺)。”近日,不少消費者都收到了類似的來自運營商的短信通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日前分別宣佈,從7月1日起取消手機流量漫遊費(不含港澳臺流量),用戶套餐的省內通用流量全部升級為國內流量。自此,流量漫遊費成為歷史。這也是繼去年9月1日我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全面取消手機國內長途費、漫遊費之後的又一大惠民舉措。但是,在取消流量漫遊費之後,資費是否真正降低?原有的省內流量套餐是否還存在?關於流量宣傳是否存在誇大……對於這些問題,記者深入採訪後發現,問題不少。

取消流量漫遊費大限已過:資費下降 均價仍貴過歐盟

1、 市場調查

省內、市內等本地流量全部消失了嗎?

在國內,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用戶對移動數據業務的需求遠遠超越了話音業務,並有持續增長趨勢。此前,國內、省內流量之分遭到不少用戶吐槽。鑑於此,工信部發文要求三大運營商取消流量漫遊費,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三大運營商在7月1日前均已表示,已完成異地流量漫遊費的取消,並保證全國流量漫遊費取消後系統的穩定。據移動方面透露,中國移動此次惠及客戶約為4億戶。中國移動信息技術中心還組織全國31省公司IT系統部門,梳理套餐約50160個,改造涉及620個省級系統,共完成約120000人天工作量。聯通方面也表示,本次工作中國聯通涉及約1.8億用戶、近15萬個資費產品、160多個系統。按三大運營商說法,系統直接把用戶省內流量自動升級為國內流量,結轉規則跟原來保持一致。那麼,以往省內、市內等本地流量是否就此消失?

事實上,在電商平臺上,南都記者依然能看到不少關於省內流量充值的商品。不過各店客服大多表示,現在都會變成全國流量到賬。在某電商平臺網店“一點快付通信專營店”,客服則告知南都記者,還有廣東移動省內流量套餐(9.9元8G省內流量30天有效期)可以購買。

7月5日,記者致電10086,關於上月的省內剩餘流量如何處置,中國移動客服稱,6月份剩餘的省內流量將自動轉為國內流量,繼續使用。記者在電信App上發現,電信的“綜合定向手機上網定向流量包”套餐(省內流量)則已經自動結轉到國內流量。不過,記者在聯通App上則發現,聯通的“4G智慧沃家融合套餐”裡的區域視頻定向流量(省內流量)仍然存在。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三大運營商的官網、App上,“省內、本地、定向、區域”等套餐產品大都下架,雖然電信官網上還有一款“閒時流量包”(以往使用省內流量上網),但現在顯示,“商品維護中”,且已不能辦理。按照閒時流量包的說明,其資費的有效期為2年,到期時中國電信可調整相關資費內容,如雙方無異議自動續約2年。

固定區域的本地流量套餐仍然存在

不過,在移動App上,記者發現了一個“位置流量服務套餐”,該套餐針對高校區域,有8元8G、20元20G和該區域無限流量等不同檔次。其實,記者在今年6月底也曾收到過移動推送的關於“位置流量服務套餐”的廣告短信,該短信顯示,套餐為“廣東省通用流量”,“之前因為系統升級無法辦理,現在系統升級完畢,可在6月30日前辦理。”但記者仔細查閱發現,該套餐僅限於廣州區域使用,離開廣州區域就無法使用。但是東莞、佛山、揭陽、清遠、汕頭、肇慶、中山這七個城市也並未開通該套餐服務。有業內人士表示,已經享受優惠資費的諸如校園套餐、地鐵流量包、機場流量包等,只能在原有範圍內使用。機場、地鐵等套餐多數為關聯固定的信號基站,也不適合調整適用範圍。而電信客服則表示,除了區域性套餐之外,之前用戶辦理的按照上網時長計費的套餐(目前已經下架)也不做調整。對此,有業界人士認為,按照工信部7月1日前提速降費的要求,取消流量漫遊費被作為這次改革的重點。這種省內流量是否還應該存在,值得商榷。

2、 費用測算

資費比三年前增加1.77倍

根據工信部移動網絡用戶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平均每戶接入移動網絡的流量超過3GB,僅3月份一個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3.29GB,比去年同期增長160%。

以往,一些流量消耗較少的運營商省公司或地市公司,將本地流量以低廉的價格出售或贈送,以吸引客戶並培養流量的使用習慣。但記者調查發現,從今年五六月份起,三家運營商新推出的套餐,就已經以全國流量通用為考量了。那麼,在取消本地流量後,再加上日漸增長的流量用量,用戶的流量資費是否也會水漲船高呢?以下幾組數據或許可以回答上述問題。記者梳理分析三大運營商財報以及工信部公開數據瞭解到,2014年至2017年,三大運營商流量資費均價分別為134.7元/GB、78.1元/GB、47.88元/GB、28元/GB,2015年-2017年三年中的資費降幅分別為42%、38 .7%、41.5%。儘管均價幅度有所降低,但具體分析來看,流量用得越多,平均流量單價越便宜,部分用得少的套餐卻還維持在較高的流量單價上,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如中國移動流量季節包平均每G價格為30元,中國電信季包最貴則為每G價格40元,不過單價中最貴的是聯通國內流量加油包,每G高達120元。而根據印度TRAI近期發佈的數據,2017年,印度流量均價為19.35盧比/GB,約合人民幣1.84元/GB;法國流量均價為0 .8歐元/GB,約合人民幣4.6元/GB;2017年11月,歐盟28國流量均價為2.4歐元/GB,約合人民幣18.3元/GB。與上述區域相比,中國流量均價比歐盟高出了42%。而OECD組織成員所在地區流量均價為2.9歐元/GB,同樣低於中國。不僅如此,在取消省內流量前,三大運營商均推出過一些非常實惠的流量套餐,如48元的移動流量王,其中包含1G國內流量和7G省內流量。聯通也有20元7日流量包,包含7G省內流量和7G全國流量。南都記者對比發現,此前的本地流量套餐最便宜的為1元1G,但在7月1日後,最便宜的流量套餐單價為聯通的國內流量半年包,折算後1G約1.4元。這意味著,對部分以前使用本地流量套餐的用戶來說,流量資費不降反而升高了。

此外,記者還留意到,2014年用戶月流量資費約為26元。此前工信部要求移動網絡流量資費年內至少降低30%,據說運營商提前完成了任務,第一季度流量資費已下降50%,約為14元。如果按照一季度平均每戶介入移動網絡的流量超3GB計算,今年一季度一個普通用戶每月流量資費的支出需要約46元,這個價格相當於2014年的1.77倍。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當前通信市場的主要矛盾為用戶對於提速降費力度的要求和運營商對於營收增長的要求之間的矛盾。如果5G技術商用以後,因為5G帶寬大,基站覆蓋面積相對4G變小,相同覆蓋網絡架設需要更多基站,接入的用戶數量增多,資費會進一步下降。

3、 宣傳合規

電信“不限量套餐”宣傳朝令夕改

在面臨調整為國內流量前,三大運營商早已把今年主推方向轉向無限流量。不過,今年6月,針對基礎電信企業“不限量”套餐隱藏限制條款等宣傳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司局組織召開會議,提出了四項明確要求。會上,三大運營商均表示將嚴格落實會議要求,立即開展自查,規範宣傳經營行為,確保用戶明明白白消費。6月11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同時公佈了針對“不限量”套餐宣傳中不規範行為的自查、整改措施。但南都記者注意到,聯通官方頁面關於套餐的主表內容,此後並沒有註明降速閥值。而同一時期,移動、電信在官網上卻都清晰註明了具體降速閥值。電信今年主推的“天翼不限量套餐”,在199元和99元兩個檔次,也分別註明了20GB達量降速、40GB達量降速的具體降速閥值。可是,不到一個月後,除了移動在官網首頁的套餐宣傳中繼續標明“不限流量,達量降速”外,電信、聯通卻把網站上有關無限量套餐的內容,還原成之前的表述。如上面提到的“天翼不限量套餐”,之前標註的具體降速閥值,也被更改為“不限量”。但奇怪的是,在三大運營商的App端,有關降速閥值的內容卻都在各無限量流量套餐裡面進行了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