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提到了在少周董的帶領下海瀾之家進行戰略轉型採取的幾個主要措施:

  • 海外市場拓展

  • 聯手阿里、萬達等巨頭整合優化線上線下渠道

  • 佈局多品牌擴展

除了這些之外,海瀾之家正在進行的戰略規劃還有建設產業鏈信息化升級,建設物流園區,建立研發設計中心

這些措施的大方向無疑是正確的,也是符合時代潮流的,並能預計到會對前文提到的幾個問題有效改善。

但我想就幾個局部點補充下我的個人看法:

內外功雙修

無論是產業鏈信息化升級還是建設物流園區,這些措施主要解決的是成本問題,也就是說是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來與對手競爭。

商業中內部實力固然重要,但如果能夠疊加外部因素則是錦上添花。

外部因素來自供應商和加盟商以及終端消費者,我認為眼下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終端消費者,如果能激活來自終端消費者的動力,則對於上文提到的幾個措施而言能夠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輕資產模式的弊端

我認為輕資產模式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快速擴展,海瀾之家的門店數擴展速度一直在業內位於前茅,但是現有輕資產模式最大的問題是「不夠重視產品的品質和終端消費者的體驗」。

我認為目前海瀾之家現有的成就主要來自前期的快速規模化,未來需要關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產品質量和品牌美譽度。

新零售的含義

前文已經對新零售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我想再補充下關於新零售的一點思考。

新零售主要是來自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反映的是背後國力增強和居民收入增長的現狀,目的是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和品質化的需求。

目前消費者的需求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的轉變,就服裝業來說就是現在的消費者不僅要追求衣服的蔽體禦寒的功能,還要追求服裝對於個人品味提升的附加功能。

既然如此,實現新零售的途徑不應該侷限在某一個方面。

定製化服務

定製化服務近年來被媒體炒作得比較火熱,但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其實海瀾之家早在創立初期就在做了。

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所以現在要考慮的是如何將屬於少數人的定製化服務大眾化、規模化。

個人想到的是參考滴滴、美容美髮、個人健康教練等這些互聯網公司的做法,採用互聯網技術,將服裝的定製化服務佈局在線上,落實到線下。

更重要的是,定製化服務未來的方向是增加消費者的參與感,這是個主動的過程,不是被動的接受。

建立設計中心的意義

如果說以前的服裝行業競爭是靠規模化取勝的話,那麼未來比拼的將會是消費者體驗。

那麼比拼的是什麼呢?我認為比拼的是新技術、多渠道、低成本。

在技術研發這方面,個人平均利潤更高的森馬服飾一直是比較重視的,海瀾之家這次建立研發設計中心也是看到了這個問題而做出的正確抉擇。

但如何趕超已經在研發投入方面領先的森馬,我認為靠模仿森馬現有的做法是不夠的,務必還要找到自己的不同點。

  • 面料

面料的研發是一個著力點,但未來新面料的研發不僅要關注一般生活場景,還需要關注一些特殊應用場景,比如健身、戶外運動、商務活動、時尚、社交、母嬰等等,附加一些禦寒之外的功能,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

  • 新科技附加值

未來的生物技術、工程技術以及通訊技術等技術的發展將會重新定義人類對於服裝的看法。服裝可以是工具,可以是健康助理,可以是通訊媒介,也可以是社交載體,只要有想象力,換個角度看,服裝行業也會是高科技行業。

比如目前我們能不能將童裝附加體溫監控,再進一步變成「空調服」?

比如目前我們能不能將成人衣裝附加健康監控,再進一步變成「個人助理」?

所以密切關注科學技術的發展,加強和其他科技行業的合作,將會對建立自己的技術壁壘大有裨益。

賣產品or做平臺

服裝業是輕工業,服裝也是產品。做服裝如果用做產品的思維來看,難免會侷限在產品自身的方方面面。

蘋果 CEO 庫克在17年底的廣州財富全球論壇上說:

蘋果選擇中國製造,並不是因為中國能提供低廉的勞動力成本,而是因為這裡的技術和人才。

蘋果公司看中了中國的技術和人才,那麼我們國內的企業為何不近水樓臺先得月呢?

海瀾之家是紡織廠出身,必定在紡織和布料方面有自身的優勢,那麼結合目前強大的市場影響力和充裕的現金流,做個服裝業的平臺公司又為何不可。

順著這個思路,未來可以加強與廣大高校和工作室合作,一來可以儲備自己的人才庫建立技術壁壘,二來為那些優秀的設計師和發明家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做到互贏實現可持續發展。

「櫥窗效應」的負面效果

此櫥窗效應的定義不是眾所周知的櫥窗效應,而是指消費者和商品之間的隔閡感。

拿海瀾之家為例,不管是線下的零售店還是新開張的生活館,給消費者的感覺似乎還是在逛商店,而沒有很好地體驗到官方宣傳的新生活體驗。

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我不是對生活館的戰略佈局存疑,相反,我認為生活館是未來海瀾之家發展戰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我要提出疑問的是,現有的生活館沒有很好地向消費者傳達新生活的理念。

海瀾生活館對標的是日本的無印良品,無印良品沒有打破常規,而國內的盒馬鮮生進行了初步的嘗試,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是在我看來,盒馬鮮生除了生鮮這塊做到了店內體驗和消費的結合,其他品類還是給消費者留下了「逛」的感覺。

同樣是做新生活體驗的網易考拉將新生活體驗佈局到更貼近消費者的酒店,給業內人士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我認為這是未來落實新生活體驗正確的思路。

新的生活方式,不是僅僅讓消費者逛逛零售店逛逛生活館就能實現的,而是要與消費者互動,讓他們參與其中。讓消費者擺脫只是走馬觀花式的瀏覽,好比隔著玻璃觀賞玻璃裡的櫥窗裡的展物,這也是我對櫥窗效應的定義。

所以未來不管是生活館也好,零售店也好,讓新生活體驗駐紮在消費者心理的做法應該是走出商店的陳列感,走進生活中的應用場景,比如休閒場所、VIP休息廳,給商品賦予看得見摸的著的生命。

消費是種娛樂方式

為什麼在國外,電商始終拼不過實體零售商?比如日本,在東京商業區,消費者願意為比電商更高的價格買單。因為對於他們來說,線下消費就是種生活。

在我看來,消費在未來應該是種娛樂方式,不應拘泥於線上還是線下。

我認為未來的消費是滲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是和運動、時尚、影視、書籍、餐飲、教育無縫鏈接的。未來的消費不是傳統的買賣行為,而是新人類表達自己個性化的一種娛樂方式和表達方式。

我們喝酒喝的不是酒精,喝的是情感;我們就餐,不是為的補充能量,而是體驗別樣的身心體驗;那為何我們總認為買服裝是為了遮體避寒,為了外表光鮮呢?

擅長概念運作的維秘,賣的不是內衣,而是天使,至於穿維秘的女生是不是真的成為了天使,上帝才知道~

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讓多產業發生化學反應

海瀾之家目前擁有多品牌服裝產業,擁有生活館產業,另外還擁有國內最大的馬文化博物館。

這幾個產業目前並沒有產生很強的互動作用,尤其是馬文化博物館,目前並沒有正式商業化。

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我認為,馬文化天生就具有貴族氣息,擁有新生活體驗的因素,如何讓貴族氣息的馬文化和新生活體驗以及主業服裝進行有機結合,是未來值得開發的一個點。

我先拋個磚引個玉,比如婚禮慶典,各種商業活動等。

新科技給服裝業帶來的衝擊力

未來的服裝會是如何生產的,我們無法預測。例如3D打印和遠程實現會對服裝產業造成多大的變革?

未來的服裝會是如何穿戴的,我們無法預測。人體工程學和工程技術的發展一再刷新認知。比如速脫褲就開了一個頭,未來會不會有速穿衣,會不會有外骨骼?

未來的購物體驗會是如何,我們無法預測。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發展會將未來的感官體驗引入哪個世界?未來會不會躺在床上就逛遍全世界,順便就把中意的衣服買了?

實現上述這些願景目前還是比較遙遠,既然無法阻擋新科技的湧現,做個新科技的引領者又為何不可?

那麼海瀾之家能不能先從虛擬試裝開始,從試裝App開始,比如現成的就有試妝App和魔鏡。

風囈閣|海瀾之家新戰略再思考

群體劃分,差異化管理

品牌信任度如何建立,品牌忠誠度如何維護?

經常有消費者抱怨,尤其是服飾類品牌的會員。

「我辦了張會員卡,可我總覺得和沒有會員卡的人沒有區別,只是多了點沒啥大用的積分以及無窮無盡的廣告…」

我認為消費者抱怨的不是會員制度,而是會員服務的下降。這個下降不是僅僅對會員而言,而是所有消費者都體會到的。

人以類分,物以群聚。將消費者進行群體劃分和差異化管理對品牌信任度的建立和忠誠度的維護都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進行差異化管理?關鍵的一點是,目的是讓消費者主動宣傳你的好,而不是被動接受商家的「洗腦」,說白了就是滿足消費者的被尊重感。

社交屬性的補強

我想人類之所以被稱為最大的群體生活物種,大概就是無法忍受寂寞的孤獨感和每時每刻被炫耀感所鼓動。

那麼在服裝行業,為什麼要強調品牌的重要性?

因為在普通人眼中,品牌是向底層人群炫耀;在社會中層眼中,品牌是向普通人炫耀;在精英人眼中,品牌是向內行人炫耀。

如何迅速高效的向目標群體炫耀?

社交媒體!

所以補充社交屬性對於一個品牌是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涉及到外表形象的行業,服裝業就是典型。

所以接下來海瀾之家的關注點不僅要放在自身,還要時刻為消費者考慮,如何讓她/他們愉快又優雅地炫耀出去。

在這方面,國外品牌對社交媒體的應用可謂駕輕就熟。

品牌美譽度——二手服裝的回收再利用

品牌美譽度重不重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想說每次的賑災行動總會憑空冒出無數的「道德家」,他們對各家企業評頭論足,也總有些過激的行為在廣泛上演。所以我認為在國內,在儒家思想絕對統治的氛圍下,品牌美譽度還是有它的意義的。

品牌美譽度如何建設,這個話題過於複雜,我想就人人都能夠接觸到的,並且有看得見摸得著的需求的二手服裝談下自己的看法。

國內的貧富差距一直不容忽視,而衣食住行又是所有人的基本需求,但二手服裝的回收再利用一直不溫不火。服裝龍頭企業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通過有形的二手服裝將無形的品牌美譽進行廣泛傳播,我認為這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

那麼如何執行呢?我先說一個方面當作引子,建立物品追蹤系統,滿足捐贈人和被贈人的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同時,這也是一個絕佳的值得炫耀的一點。

尾聲

嘮叨了這麼多,我想總結下其實服裝業還是有很多新的玩法尚未挖掘,這是個關乎國民生計的行業,未來的想象力並不會像我們現在看到的這般狹窄。

最後說一句——

中國迫切需要一個強大的、能夠抗衡以日本優衣庫為代表的國外服裝巨頭的自主品牌,加油海瀾!

在這裡,和你分享不一樣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