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恐怕將會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持久戰

我們不願意看到中美貿易戰真的打響,然而主動權並不在我們手中,這場貿易戰,雖然名為貿易戰,卻有著更加深遠的影響,它關乎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興衰運勢。

我們先僅僅從貿易的角度來看問題,看看美國為貿易戰找的藉口。

去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300億美元,同時,中國向美國出口了約5000億美元,兩國的貿易逆差是3700億美元。按照特朗普針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如果中國報復,就對2000億美元商品徵稅,如果中國再報復,就再追加2000億美元商品關稅的玩法,美國有充分的後手,而中國打完第一個500億以後,後面就沒有太拿得出手的牌了。

當然,美國的算法其實是非常霸道的,在全球分工的大背景下,中國在貿易中所獲得的利潤絕沒有美國所宣揚的那樣大,實際上,按照中國的統計方式,這個貿易逆差被縮小了1000億美元。

但是話語權現在掌握在美國手中,中國對美國的依賴性,要大大超過美國對中國的依賴性。這種依賴分為四個方面,首先,中國對美國市場嚴重依賴。其次,中國對美國核心技術嚴重依賴。再次,即使在農業領域,中國對美國的農產品也比較依賴。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中國對美元體系嚴重依賴。

中美貿易戰恐怕將會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持久戰

反觀中國,中國近十年貨幣發行量幾乎是世界第一,這些錢去了哪裡?

主要有兩個去處,一個是來華投資者帶來美元,兌換成了人民幣,這在經濟學裡成為外匯佔款,這種方式增加了中國市場上的貨幣總量,增加了貨幣流動性。外匯佔款曾經佔到央行釋放流動性的80%,現在仍然有60%。換句話說,外匯是人民幣發行的信用基礎,很大程度上確保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

另外一個重要的去處就是房地產,大量的貨幣流動性,都被房地產套住了。

隨著貿易戰的持續,戰火一定會從貿易領域向貨幣金融領域蔓延。

中國作為一個貿易大國,人民幣卻還不是世界貨幣,所以不得不用外匯來擔保自己的貨幣信用,此外,無論是大國外交,一帶一路,國防建設,都需要大量外匯保障,可以這麼說外匯儲備對中國極其重要。

然而我們的外匯儲備卻不容樂觀,截至今年5月,我國外匯儲備約為1.9萬億美元,比2013年的2.96萬億美元足足少了1萬億美元。

而且這1.9萬億美元中,80%都是外資企業擁有。

這類似於進賭場換籌碼,外資企業到中國來投資把美元換成人民幣,當他們離開中國的時候,會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帶走,如果貿易戰造成三分之一的外資撤離中國,我們將再損失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中美貿易戰恐怕將會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持久戰

特朗普的貿易戰,其目標絕不僅僅是貿易領域,還劍指中國製造2025,劍指中國貨幣金融領域。而這一切歸為一點,就是遏制中國的崛起。而這個目標,不僅僅是特朗普的個人意願,而是整個西方世界的意願。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敵視和恐懼已經到了難以想象的程度。在中國問題上,民主黨和共和黨高度一致。

不要再幻想貿易戰還僅僅是貿易戰,說什麼打貿易戰會雙輸,現在的問題已經是你死我活,看誰更抗揍,誰更輸得起了。

歷史上,第一大國和第二大國的較量,從來都不是經濟行為,而是一種政治行為,甚至是軍事行為。而政治和經濟博弈最大的不同就是,政治可以為了勝利不擇手段,不問損失,力求戰勝對手。

此外,美國最近還廢止了網絡中立法案,這意味著美國可以利用自己的網絡特權,對中國的銀行,交通,商業,郵電等系統進行斷網攻擊。

前不久的G7峰會,特朗普提出了一個G7國家經濟一體化的概念,主張G7之間實現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據說德國已經原則上同意了這一倡議,不過這也註定是一場不會順利的嘗試,美國在G7中一家獨大,一體化的結果多數是美國獲得更多的利益。

這次G7峰會傳達出一個信號,就是美國開始擯棄WTO框架下的貿易規則,試圖重新搞一套規則,並不讓中國參與其中。而即使西方國家對美國的貿易保護非常排斥,但他們仍然不會選擇和中國站在一起抵制美國,事實上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崛起的憂慮,絲毫不弱於美國。

中美貿易戰恐怕將會是一場關乎國運的持久戰

可以這樣說,這次貿易戰,本質上就是一場國運之戰,和之前日本與美國之間長達30年的貿易爭端類似,而結果是日本經濟泡沫被擠破,陷入停滯。

可以預見,中美之間的衝突,也將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貿易大戰,也許會持續未來50年或者更長,2018,這個中國人眼中吉祥的帶有數字8的年份,可能將是一場宏偉歷史大戲的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