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古人爱鹤,前有陆机为小人所害,临刑前问内弟“华亭鹤唳,可复闻乎?”;后有北宋林和靖拒官不受,于孤山下筑草庐,种梅花,养双鹤,世人谓之“梅妻鹤子”。

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宋徽宗工笔画《瑞鹤图》© 辽宁省博物馆

鹤,于文人而言是根骨清直、解脱尘笼,于帝王而言是祥瑞宏兆、帝祚绵延,于士人而言是一品当朝、指日高升……中国人爱鹤,以“亚凤”谓之,足见鹤在国人心中地位之高。今天的科普,我们来讲一讲古时瑞鸟、今日的濒危野生动物——丹顶鹤。

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闲庭信步 © Flickr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也曾被人们误称为白鹤(这是另一种鹤属鸟类哦),又称仙鹤。是东亚地区的一种特有鸟类,属鹤形目、鹤科、鹤属的丹顶鹤种鸟类。

破题之后,小编要先同大家分享一则小八卦。丹顶鹤的拉丁文学名来源十分有趣:Grus japonensis 这个单词直译成中文是“日本鹤”的意思,但是,丹顶鹤的主要分布区域却位于中国大陆。这个无厘头的拉丁文学名源自百年前的“尴尬”。

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浮世绘中的丹顶鹤形象 © 维基百科

其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外国动物学家难以进入中国对这种当时尚未被“发现”的鸟类进行实地研究。怎么就那么寸,当时的日本刚好向这些“科研无门”的专家们提供了丹顶鹤的样本。如此这般,学者们顺水推舟,将这种“新发现”的鸟类依照命名规则将其标本源地——日本,赋予了丹顶鹤。

黑色尾羽……

谁说的?!

丹顶鹤身上最为人称道的美丽之处在于它们红色的鹤冠,头顶上这片红色的裸露皮肤会在其交配期内愈发红亮。除了红色的鹤冠,人们还为它那周身雪白的鹤羽陶醉,曾有人留下这样的诗句“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这诗可不是我写的,有疑问请找杜牧)。

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白色短尾 © Arkive

但是(打起精神划重点),丹顶鹤并非周身雪色,意外之处请见它脖颈部和飞羽后端的那片黑色羽毛。大部分人误以为丹顶鹤的尾羽也是黑色的。这就大错特错啦。

丹顶鹤的次级和三级飞羽有黑色羽端,双翼很长呈弓状,两翼折叠后收敛于尾部、覆盖在短尾上面。实际上,丹顶鹤的尾羽也是白色。

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黑色的次级羽和三级羽 © Arkive

雄性丹顶鹤与雌性丹顶鹤呈现黑色羽毛的部位相同,都位于脸颊和脖颈两处,只不过雌性丹顶鹤在这两处的羽毛颜色略浅,呈灰白色。

丹顶鹤是典型的鹤类涉禽,具有三长——嘴长、颈长、腿长。

作为最大的鹤形鸟类,丹顶鹤一般身高在150-158厘米之间,身长可达150厘米。它的翼展跨度也极大,一般在220-250厘米之间。

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翼展过人 © Arkive

作为大型鹤类,丹顶鹤的体重甚是“可观”——体重最大者可达15公斤。雌雄之间在体格上略有不同:雄性丹顶鹤的身型略大于雌性同类,但在体重方面,雄性并非一直处于“碾压”地位。只有在每年越冬迁徙前,雄性丹顶鹤的体重才会略微重于雌性同伴。

觅食

那一低头的温柔

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丹顶鹤觅食的场景似乎有一种独特的美(小编也觉得自己吃饭的时候特别乖巧)。在水草丛生的湿地、稻田边、浅溪畔或湖边,你会看到它们修长的脖颈向下弯曲、小巧的头贴近地面(应该不是因为近视眼)。当泥沼里出现了可口的食物,它们纤长的喙向下猛戳,将食物纳入口中。特别是捕食鱼类的时候,丹顶鹤的觅食方式与苍鹭非常类似,只有用长喙迅速刺穿滑溜溜的猎物,才能让大餐到手。

华亭鹤唳,今日可复闻

夕阳、湿地和丹顶鹤 © National Geographic

吞咽,是有长脖子的生物们惯常的进食方法。但是丹顶鹤的画风就要潇洒很多:它们在抓住猎物后通过奋力摇晃猎物使之撕裂开来(场面略有血腥,请自行脑补),然后再优雅的分食这些食物的碎片。嗯,细嚼慢咽对身体好。

虽然科学家们尚未清楚了解丹顶鹤的觅食偏好,但从它们的食谱上来看,它们是典型的杂食动物。

它们常吃的有稻米、香菜、水草、芦苇芽、荞麦等。但是光吃素哪有力气飞翔,常备“荤菜”有:鲤鱼、蝾螈、蜗牛、螃蟹、蜻蜓和其他水禽。

食谱看似丰富,但食物的来源并不稳定。为了生存,丹顶鹤最常吃的还是草籽,而在日本当地越冬的丹顶鹤则非常依赖稻米。在捕食的过程中,如果实在找不到“带荤腥的”,丹顶鹤就会偏向于选择高蛋白、低纤维的植物作为食物。

集群?

闲云野鹤……

丹顶鹤的行动方式,很随意。很难说它们的族群大小一定是何等规模。越冬时,它们会集体觅食,或成双成对,或形单影只。到了早春,它们又开始相伴而行,携家带口,单身青年和青少年们散布其间。

丹顶鹤看起来纪律性不强,性格散漫,但一般而言,丹顶鹤的家族意识还是放在心间的。

每逢迁徙季节和冬天,它们的家族集群数目会非常庞大。往往有数个或数十个家族集结成一个大集群,集群规模可达100只丹顶鹤及以上。

但这不意味着它们的任何活动都要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在特定区域,它们仍然可以分散成小群自由活动。

迁徙是大家一块行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家族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毕竟,丹顶鹤是非常有个性的鹤类。它们对同类具有攻击性,双方的安全距离在2-3米之间,若有同类越界来犯则必有猛烈回击。晚上到了睡觉的点儿,它们也要保持安全距离,泾渭分明才能睡个好觉。

生猛涉禽

非诚勿扰

丹顶鹤的身高优势帮它回避了不少烦恼,大部分捕食者为其身高所拒,不战自退。因此,丹顶鹤面对其他鸟类捕食者时态度相当冷漠,哼,能奈我何。猎鹰、猫头鹰和小秃鹫甚至可以在丹顶鹤的巢穴附近捕食,双方井水不犯河水。比较令丹顶鹤揪心的就是食肉动物和鹰,它们会对丹顶鹤的鸟蛋和巢穴造成较大威胁,此类动物来犯时,丹顶鹤会积极回击直到把入侵者赶出自己的领地范围。

丹顶鹤与白枕鹤的巢穴总是离得很近,但因为双方没有食物上的争端,所以大部分时间能够相安无事,和平共处。But,一旦双边关系紧张起来,丹顶鹤才是是常胜将军(白枕鹤受到一万点伤害)。此处感谢丹顶鹤的大高个……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哺乳类肉食动物,如:赤狐、狼、家犬等,会时不时骚扰丹顶鹤的巢穴。除了用长喙攻击敌人的腹部将其赶走,丹顶鹤别无他法。被逼急了的丹顶鹤即便能杀死一只赤狐,却依然无法保证自己的巢穴不会受到一星半点的损失。

总之,缺乏警惕性,不成熟的丹顶鹤要面临更多的危险,生存前景堪忧。

生存状态

啧,危险了

丹顶鹤的日子不好过。作为大型涉禽,丹顶鹤位于湿地食物链的上层,是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但是,随着栖息地被人类破坏、人类的偷猎和投毒,丹顶鹤的数量越来越少。

目前已知的野生丹顶鹤只有2750只,其中1000只不迁徙越冬的丹顶鹤在日本当地,另外1000只迁徙越冬的丹顶鹤分布于我国境内,剩下的则生活在韩国境内。

我国已将丹顶鹤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红皮书中丹顶鹤也已被濒危物种。

一唳惊风起,无意到青云。美丽的丹顶鹤早已换好夏羽,有机会去湿地沼泽看看它们吧!

- END -

维基百科

科普中国

National Geographic

如果你爱自然、爱科学、爱分享,

请关注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TNC官方微博:@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