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借鉴”了白居易的原诗,却成为“神品”,倍受赞誉

在古代的诗坛,出现过不少“雷同”的现象,例子也很多,像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当中,有一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与李嘉祐的诗句“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就极为接近。你根本说不清,这究竟属于“抄袭”还是“引用”?再如,薛据的《句》中,有一句“省署开文苑,沧浪学钓翁”,而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亦有相似的一句:“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后来,杜甫本人亲自说明,这首诗是与好友薛据的唱和之作,因此有些类似。

唐代出了很多大诗人,像白居易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他有一首《板桥路》:

这首诗“借鉴”了白居易的原诗,却成为“神品”,倍受赞誉

图片来自网络。

板桥路

唐代: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

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而刘禹锡呢,写了一首《杨柳枝》,是这样的:

杨柳枝/又名柳枝词

唐代: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这首诗“借鉴”了白居易的原诗,却成为“神品”,倍受赞誉

我们来比较一下,白居易《板桥路》的最后两句“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与刘禹锡《杨柳枝》的最后两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相比较,是不是十分接近呢?那么,这究竟应该算是“抄袭”,还是“借鉴”呢?当时的古人觉得,《杨柳枝》更好,在借鉴《板桥路》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尤其是明代的杨慎、胡应麟等人,更是对这首《杨柳枝》推崇有加,觉得它是诗歌当中的“神品”!原因是,《杨柳枝》写的十分含蓄,由美景走入回忆,写尽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板桥路》虽然也不错,但是不够精炼,而这首《杨柳枝》呢,则构思精巧用语精炼,读来琅琅上口,更为精妙。

朋友,这两首诗相比,您觉得哪一首更好?

这首诗“借鉴”了白居易的原诗,却成为“神品”,倍受赞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