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鉴今(三)五帝的关系及关于争帝位的几点疑惑

通古鉴今(三)五帝的关系及关于争帝位的几点疑惑

关于五帝,史家有三种看法。一说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第二种说法指伏羲、炎帝、黄帝、少昊、颛顼。第三种说法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在这里采用第三种说法。

在说他们之前,我们要先捋清他们的关系。少昊,是黄帝的儿子,黄帝驾崩后即位;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也就是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少昊的侄子,少昊驾崩后,颛顼即位;帝喾的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少昊,少昊的父亲是黄帝,也就是说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少昊的孙子,颛顼的侄子;尧是帝喾的儿子;舜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父亲是桥牛,桥牛的父亲是句望,句望的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的父亲是颛顼,虽然有点远,但毕竟还是黄帝的血脉(可信度不高)。

通古鉴今(三)五帝的关系及关于争帝位的几点疑惑

是不是有点眼花?没关系,我们来看看简洁版的:黄帝崩,子少昊立;少昊崩,侄颛顼立;颛顼崩,侄帝喾立;帝喾崩,子尧立;尧禅让给舜,而舜是黄帝的后代。也就是说五帝都是黄帝的血脉。

可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其中大有蹊跷。首先,从少昊到帝喾,三代都是传给侄子,而没有传给儿子,说明当时的帝位争夺激烈,应该没少发生流血斗争。有的人可能会说,传给侄子可能是因为侄子比儿子贤能呢?但是假如说儿子不够贤能,为什么非得找侄子呢?难道天下除了侄子就没有贤能的人了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黄帝的巨大影响力,导致非黄帝的嫡亲血脉不能涉足争夺帝位的斗争中去。一来血统不纯正,大家不信服;二来非黄帝嫡亲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政治资源来争夺帝位。

通古鉴今(三)五帝的关系及关于争帝位的几点疑惑

可能又有人说,那个时代血统不重要,而才能重要,那么假如真是这样的话,为什么靠才能获得帝位的舜,绞尽脑汁地往上数七世,也要证明自己的血统呢?稍微一分析就可以看出,舜的身上并没有黄帝的血统,史记上说,“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假如真的是禅让,为何还要摄政八年?有人曾猜测这时候的舜把尧架空囚禁,自己行天子政,我是比较赞同的。而后来的“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的行为,也说明舜对自己的王权是否稳固并没有十足的信心,而假装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来看看天下人的反应,结果“天下归舜”,才让舜渐渐放下心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