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城市到底怎么长,往哪里长,长多大?

当一个人有蓬勃的生长欲望的时候,他需要引导,年轻人如何才能成功?

一方面需要天赋,没有天赋的人再努力十倍也是平庸之辈,有天赋的人不需要太努力,虽然这种话听起来极为刺耳,但现实中就是如此,高考中成功的人并不是最努力的人,依靠努力高考上位的人将来有无数机会让他变得平庸。

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另一方面,除去天赋还不够,还需要贵人的引导。这是年轻人得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核心二要素。

第三个要素毫无意外:是运气。

城市生命体同理,当一个城市有了充足的外部储备条件开始生长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它天赋异禀。

北京上海深圳都是这样的城市,但怎么长就需要良好的制度引导,生长的方式千千万,引导出现问题走错一步就很容易失败。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国家要搞某某新区!

城市生命体的发展一定是一步一个脚印,生命体的存活也绝不是靠一些单一产业的支撑。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森林之中绝对不只是几种树木。下面的杂草,各种各样的动物,微生物,这些都是森林的构成,缺少了这些,森林是无法成形的。城市森林同理,试想一个城市如果只有单一的互联网行业,那么这个城市绝对是不存在的。

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其基础非常牢固,从底层开始生长,从小农小商小贩,逐步进阶,到工商业,又到如今的互联网、金融、高级服务业,今天的现状是因为有了过去的基础。

这就好比一个人从出生就要开始学一加一这样简单的东西,即使他的父母是大学教授,这样的学习积累过程他也绝不能省,有了十几年的积累之后,他才会接触高等数学。

京沪这样的城市就如同茂密的森林一般,业态繁多,营养丰富,对于它们,所要考虑的唯一问题是——如何扩张。

1)新城模式

城市扩张是发展的必需。对于很多小城市来说,城市容量某种程度上是足够的,比如说县城的人口是外流的,原有的城市结构完全能够满足当地的需求,但是县城也要建新城。

因为不建新城就没有新的增长点。

新城没有人,那就发动广大农民进城,搞城镇化,这样新城就能发展起来了。当然,这也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大截。

跟新城模式对应的另一种模式就是把老城区拆迁再建,毫无疑问,这种方式的成本太高。在北京二环内,还有大片的平房没有拆迁,因为拆迁难度太大,所以干脆作罢。

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过去农村人盖房,往往都是把老房子拆掉再重新建,这就可以看成一个简单的城市模型,拆迁再建虽然成本高,但也是唯一选项,其所受到的制约在于农村人只有一块宅基地。

城市的好处在于,土地可以通过政府得到流转,低价值的土地可以得以利用起来(咱家后院有的是土地)。

这些年北京通过不断地向外扩张,已经发展到了五环六环,曾经的荒地变高楼,而二环三环区域的变化其实并不大,能够保留的基本上都保留了下来。

从整体上看,新城的资源是不断流入的,像北京这样的城市也不担心人口的问题,所以新城想要发展起来难度并不大。

新城是代表未来的,资源不断增长,人口结构也更优质。而老城区的资源基本上是不变或者说是资源流失的。

当然,城市的整体资源是不断增加的,并不是像很多人理解的资源从二环转移到五环那样,北京的城市扩张,由于每向外扩张一次,城市面积就要增大一个圆环,所以也就意味着城市资源是“指数级”增长。

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01年以后,中国的各大中小城市几乎是同步开启了开发区模式。

一直到2016年,很多省会城市相继放开户口限制,吸引人才,其目的是为了去掉多余的楼房库存,这宛如新城运动的第二波高潮。

不论如何,新城模式在接近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单论结果,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接下来的问题是,新城模式之下,城市扩张,那么城市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城市的生长速度如何控制?

2)城市生长速度

最简单的观察城市生长速度的指标就是人口数量。

北京2017年统计的常住人口有2100多万,这意味着北京的现有资源可以匹配2100万的人口,在此之下,我们会发现北京的堵车问题严重、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医疗资源紧张等等一系列问题,不过这都是正常的。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没有麻烦,除非人类灭亡。

现在我们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北京的人口突然暴涨500万,会发生什么情况?很简单。原有的社会问题加重,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

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这个城市人口规模与现有资源如何匹配的问题,只能政府来控制,没有对与错,也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数值,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划一条线,人口控制在多少就按多少来执行。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为经济的方法,极大减少了社会成本,同时这种做法又会得到很多经济学家的批评。

经济学家往往是不可信的,因为他们不参与管理。

按照现在北京的资源能力,如果真的放开人口进入的话,短期暴涨一点问题没有,但后果呢,就是一系列城市问题出现以及放大等等,城市会因此变得肥胖,同时肥胖病缠身。

这就好比我们减肥一样,减肥本身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减完肥就会很轻松。北京不抬高人口进入门槛,管理成本看似降低了,但实际上后期增多的社会问题会非常麻烦,经济学家是不会帮忙处理麻烦的。

在人口流入速度与城市基建增加速度这二者不对等的前提下,控制人口规模就是一种很必要的措施。

当城市资源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政府会适时引导人口流入,好的城市是永远不担心人才流失的。

刚刚通过的北京城市规划里明确,到2035年,北京的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这个数字跟现有的2100多万的差值很小……

需要说明的是,很多东西是会动态调整的,没有人能预计到未来五年十年的事,但做计划的时候又不得不明确出来。这就是纸面与现实的矛盾之处,但又非常合理。

去年任志强也在批,其实都是发牢骚。当然,政府控制人口会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房地产,具体就不多说了,去年专门写过文章被和谐掉了。

关于城市生长速度,还有一个话题可以展开,那就是城市资源问题。像北京这种城市,如果搞新区的话,能在短时间内集聚起大量人口,有了人口一切都好办,新区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就业问题能够很快得到解决,这就是得益于北京的城市资源,资源越多发展起来越容易。

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反观很多小城市,如果搞一个开发区,要搞很多年,人气总也上不去,城市的生长速度必定就很慢,而且这种情况会形成恶性循环。

这几年很多城市都做了大量的规划,会有各种利好出现,很容易鼓动人去投资房产,但我个人并不完全看好,原因就是城市生长速度问题。

做规划很容易,真正发展起来没那么容易。

3)城市规模

城市规模不会无限大,即使像北京这种有潜力成为超级城市的大城市,它的规模也是一定的。

我们想一下极端的例子,比如说,今天的北京大概五环的城市大小,如果只有100个人,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这100个人散布在城市里,找都找不着,生存也会是大问题,因为基本上没有了社会分工。

100个人比较适合在山区农村生活,自给自足。我们又知道一般十几个村子组成的一个镇上才会有小的农贸市场,足够的人口才能撑起足够的市场,十几个镇组成一个县,十几个县组成一个地级市,一般在市里才会有像样的大的批发市场。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必须要有足够多的人才能够撑得起北京这样的大市场。

当然,如果北京有一个亿的人口。同样也是不合理的,城市容量不足,无法容纳。

所以在100到一个亿之间,肯定会有比较合理的范围,而这个范围就是将来的城市规模。

未来北京规模有多大

现在北京发展到一个大五环的规模,在五环区域搞了很多新区,从北到南有未来科技城、望京、东坝、通州、亦庄、大兴机场、总部基地、门头沟、西二旗等等,有些新区已经成型发展非常好,还有一些正在发展中,而这些新区会产生大量的工作机会,进一步当然是需要更多的人口。(没有人口,这些新区的产业都发展不起来)

而北京这种呈环状外溢的发展模式又会使得城市的道路资源成倍增加,城市的有效面积也成倍增加,所以未来能够容纳的人口也会很可观。

北京赶人就是一个悖论!很多人担心的北京房价下跌也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其实大家可以估算一下未来的北京城市人口数量,从现有的城市面积与人口数量当作参考,大五环区域尚在发展中的阶段,官方统计人口在2100多万,实际上我估计要高很多,而北京未来的发展潜力还有很大,所以再增加一千万人恐怕不是什么难事。

我自己预计未来北京容纳4000万以上的人口没有任何问题。

到时,北京会变成超大型城市,人口数量及城市规模会基本成型,城市发展潜力极大降低。

整个城市进入中年阶段,大而稳重,活力降低,人口结构老化,年轻人会沦为过客。更大概率上,北京也会逐渐变成一个消费型城市,向世界敞开怀抱。

ID:zt734922044

后台留言可领取任大炮内部讲话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