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东西湖睡虎山陵园

清明将至,李凡云又忙起来了。

刚来武汉睡虎山陵园时,他还是个血气方刚的26岁小伙。如今他身材略发福,常年带着一顶庄稼汉的草帽,仍是操着一口浓浓的山东口音。守护陵园23年,他既是安葬师,也是守墓人。

安葬师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李凡云站在陵园高处

每天天刚擦亮,李凡云就会起床,绕着睡虎山走上一圈,这是他晨练的方式。7点,就去陵园的前台“接活”:对照编号,将骨灰盒封入墓穴。在陵园里,他被称为安葬师。

23年来,睡虎山约2万多位逝者,九成都是经他之手入土为安。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陵园内有一座“柏泉灵塔”,建于1991年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该塔由慈善人士修建,里面存放无主的骨灰盒

骨灰盒入穴封盖,过程并不复杂,却是生者送别逝者的最后一程,李凡云不敢怠慢。不让水泥滴落到骨灰盒上、墓穴盖水泥平整,这是基本要求。封盖前,他还会向家属多问一句,有没有逝者生前的纪念物想一同放进去的,最好是随身物,不要太贵重。

陵园里,葬在双墓的,多为老人。入葬单墓的,很多时候是因病或意外去世的年轻人,李凡云说,葬在这儿的,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亲人寄托哀思的菊花

李凡云不记得自己为多少人安葬过,但一个10岁男孩儿的墓地他却清楚地记得在哪一区第几排第几格,尽管如今距离男孩去世已经四年。“车祸走的,他父母来的时候,都哭不出来了,哭干了。”

在陵园里,李凡云很多次看到,救护车都是跟着家属一起来的。他说,来这里工作的头几年,接到过为一对年轻夫妻的单子,是去黄陂旅游时出车祸去世的,墓前,小两口的父母哭得不省人事,还有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儿子,救护车随时待命,怕出意外。

守墓人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李凡云和另一位安葬师段立高一起巡逻,他们是陵园里仅有的两名安葬师

1995年,李凡云从山东老家来到睡虎山陵园,既做安葬师,也负责陵园安保。原因很简单:当时不会别的手艺。

睡虎山陵园在武汉西郊,离市区远,为了方便巡山,园方给李凡云安排了一处就近的住宿,在睡虎山上。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睡虎山目前有2万余个墓位

“我就住在山上的瓦房里,四周都是坟,躺在床上都能看到,一直住了十六七年。”李凡云说,最初住的时候没有电视,连收音机也没有,每天都很安静,心里多少有些怕,后来就习惯了。

1996年,李凡云将妻子、三岁的儿子接来团聚住到一起,他说儿子从小住这儿,没觉得怕,倒是有些要负责巡逻的队员,因为害怕从不敢上山。“那时没有专门的安保,我们晚上都是两人搭班,拿着手电筒到处看看,有些人怕得不行。”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园内还有一片单独的区域,安葬着12位烈士

揭秘武汉守墓人:曾在坟堆里睡了16年,儿子从小住这儿不知道怕

家住常青花园的消防战士孙络络,19岁英勇殉职

陵园现在有了专门的安保,李凡云巡视的任务不像过去那么重,但要负责立碑的工作,他有一个习惯,喜欢看看碑文里的墓志铭,发现大多数人的人生,“前半生都很苦,后来才有了甜。”

守墓23年,李凡云没怎么休息过,每月薪水两三千元,逢过年和清明,则作为忙碌,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习惯了。至于生死,他更看得开,“就像树长大了会蜕皮,生死看淡,顺其自然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