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候遇见历史(一)

说出来可能你们不信,小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历史发烧友,虽然自己是个理科生,历史的专业性也只能哈哈了,但是这并不阻碍探索历史的脚步,今天就来share一篇小编偶然看见的文章,关于历史与气候,哇哦,刚好和小编还有点对口哟,文章略长,所以今天就只能先来读个开头了,走起~

个体生命对天气--气候(大气温度、湿度、降水、风力、风向、自然灾害等)的感受,主要有三种形式的差异:早晚(昼夜)差异、季节性差异和区域性差异。除此之外,我们对气候的知识,就很少了。正因为如此,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我们总会有一个经验性的认知:我们所生活的地方,除了早晚和季节性的变化之外,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气候,是大体不变的。(关于三种形式的差异,小编在威宁确实深有体会,先来谈谈前两个差异,早晚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一天之内可以随机感受四季变化,晨冬午夏晚春秋。对于区域性差异的理解,小编举个威宁冬季的例子,常常有南阳北雪的景象。)

其实,除了早晚、季节和区域性的差异之外,气候的变化还有很多很多的形式。如果把连续的几代人关于气候的认识累积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即使是在某一个特定的区域,气候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把气候的变化放到百年、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来看,情况就更是如此了。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谈起。(此段小编不得不提“几代人”、“百年”、“数百年”、“上千年”这几个抢眼的词儿,很显然你们发现它们都是时间的名词,那还有没有听老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小时候那会儿,夏天比现在热的多,冬天比现在冷的多,四季十分分明。”在不同的气候时期内,很多气象要素都是不一样且相同气象要素也会有所改变。例如威宁每年发生雨凇几个月(11月-次年3月)的平均气温,小编发现1996年是气温发生突变的转折点,也就是从该年开始气温总体由冷向暖转变,转变后平均气温偏高0.8℃。显而易见,气候是具有时代感和浓厚历史感的东西,每一次的气象要素突变都可能会带来历史的改变,小编觉得大恐龙的灭绝或许有气候因素在里面。)

后羿的传说:传说夏代(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它们不是一个接着一个升起,而是同时悬在空中,它们的烈焰烧烤着大地,庄稼被烤焦了,没有任何植物可以存活,人们只能痛苦地祈祷。为了救万民于水火,一个叫后羿的神箭手,射落了其中的九个太阳,每个太阳之中都有一个金色的乌鸦,周身燃烧着熊熊大火。从此以后,天上只有一个太阳。

当气候遇见历史(一)

大禹的传说:传说禹是夏朝的开创者,他的父亲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他子承父业,为尧、舜二帝治水,后即帝位,是为夏禹。关于当时的大水,《史记.夏本纪》有这样的记载:“当帝尧之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禹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终于平定洪水,划分九州而治天下。

当气候遇见历史(一)

无独有偶,世界上有很多民族都有“大洪水”的传说,例如两河流域的大洪水与圣经中的“通天塔”(巴别塔)和“诺亚方舟”。

以上的传说告诉我们: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展开的早期,中国的气候(温度、降水等)与我们今天的感知,存在着距大的差异。

当气候遇见历史(一)

未完,待续......

天气 预报

12日,阴转多云,气温10℃~19℃;

13日,多云,气温13℃~22℃;

14日,晴,气温12℃—24℃;

15日,晴,气温13℃—26℃。

当气候遇见历史(一)

愿你天黑有灯 下雨有伞

愿你一路上有“威宁气象”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