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旅行

前面我们都已说道

中国历史的气候和我们今天对它的感知

存在巨大差异

now

开启时光机,走一波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33.4~34.4° N,107.4~109.5° E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西安半坡

仰韶文化时期,距今6000年

在西安近郊的半坡遗址中,发现竹鼠骨骼化石。竹鼠是亚热带的动物,今天的西安地区已经不存在这种动物。据此便可以推断6000年前的西安地区,大约相当于于亚热带气候,而现在的西安属温带季风气候。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殷墟遗址,前1319年-1046年

河南安阳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殷墟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除了竹鼠之外,还有貘、水牛和野猪骨骼的发现。这些动物今天只见于热带或亚热带。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安阳一带的气候比今天要温暖湿润很多。河南简称“豫”,即一个人牵着象。河南在古代有大量的野象生存,甲骨文中就有殷王猎象的记载,有时一次竟能猎到7只。而现在的安阳属温带季风气候。

看完两个古遗址

接下来我们从中国的其他方面来体会

气候随历史的不同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中国的文字最早是刻在甲骨上的,后来又铭于青铜器上。西周以后,大量的文字出现在竹简上。众所周知,汉字主要是象形文字,“竹”就是典型的象形字。汉字中表示衣服、帽子、器具、书籍、家具以及乐器等名称,很多以“竹”字为部首。这就表示当初这些东西都是由竹子做成的。从物候的角度来看,这也表明当时的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的竹子。竹子是亚热带的植物。黄河流域盛产竹子,表明当时的气候与亚热带相差不远。而现在黄河流域属温带大陆和温带季风气候。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梅树,向来被称为花中之魁,中国历代诗人都有咏梅的诗篇。其实,唐代以后,华北地区就没有梅树生长了。可是,在周代,黄河下游到处都有梅树。《诗经》中就曾五次提到梅。这也说明当时黄河下游的气候,与唐以后不同。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荔枝,喜温喜湿。主要生长于岭南,今天福州便是荔枝生长的北界。但唐代的四川盆地北缘地区,也有荔枝生长。诗人所谓“一骑红尘妃子笑,谁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讲的就是四川省的荔枝。从物候的角度来看,这也说明唐代比较温暖。

除了以上几种,物候中还有大量的自然现象:如初霜期、初雪期、终雪期、河冻期、大河开冻期,等等,这些自然现象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气候况状。通过对这些物候资料的系统梳理与分析,可以重建历史时期的气候。

天气 预报

15日,多云转晴,气温13℃~25℃;

16日,晴,气温13℃~27℃;

17日,多云,气温14℃—24℃;

18日,多云,气温14℃—22℃。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当气候遇见历史(二)

愿你天黑有灯 下雨有伞

愿你一路上有“威宁气象”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