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美行政当局如何执行是难题

特朗普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美行政当局如何执行是难题

2018年3月1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签署了国会两院早先通过的“与台湾交往法案”,使之正式生效成法,为恢复与台湾的官方性质往来开了绿灯。次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用英文发布推特,对特朗普表示感谢,并称“我期待与你的政府合作”。

“与台湾交往法案”先后于2018年1月9日、2月28日由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审议通过,致力于“鼓励美国与台湾所有层级的互访,及其它相关之目标”。这个法案重申了美国单方面制定于1979年签署的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的各项目标,要求三方面的措施成为美国行政当局的政策:一是允许美国所有层级官员,包括内阁级官员访台并会见台湾同级员官员;二是允许台高级别官员进入美国并予以适当礼遇,允其会见美国的对等官员;三是鼓励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及台在美设立的其它机构开展活动,包括有美国国会议员和联邦、州、地方政府各级官员及台湾任何高级别官员参加的活动。

针对特朗普的行径,中国政府立即向美方进一步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国务院台办发言人相继发表谈话表明坚决反对立场,指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该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干涉中国内政,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了严重错误信号,损害了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氛围;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和提升实质关系,停止美台军事联系,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以免对中美关系和台海地区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特朗普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美行政当局如何执行是难题

2018年3月17日,国防部发言人吴谦就美“与台湾交往法案”发表谈话:美方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中国军队对此坚决反对。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该案有关条款尽管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了中美两国两军关系的发展氛围。中方要求美方信守承诺、改正错误,不得实施上述法案有关条款,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停止美台军事联系,停止对台售武,以免对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造成严重损害。

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时明确指出,“不能容忍任何‘台独’的企图、主张和行径,也不能允许外国势力打‘台湾牌’,这会给两岸同胞、给两岸关系都带来困难。”

特朗普当选以来涉台议题麻烦不断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便显示出麻烦不断的迹象。特朗普在候任期公然接听台湾蔡英文的所谓“祝贺电话”,还一度发推特质疑“为什么非要受制于一个中国政策”。2017年1月蔡英文出访中美洲过境休斯敦期间秘会特朗普团队成员。

特朗普就职后,在诸多议题上需要中国的配合和支持,中美关系中的涉台问题一度消停下来。特朗普本人和白宫也多次公开重申美国政府长期坚持的一个中国政策,但华盛顿的亲台势力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相互勾连,不断挑动涉台议题,千方百计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既成事实。

2017年6月29日,美国国务院批准并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七种武器,总价值14.2亿美元,这是特朗普政府首批对台军售项目。12月12日,特朗普签署含有“强化美台防务关系”附带条款(第1259条)的“2018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有关条款要求美国行政当局考虑邀请台湾参与“红旗军演”、“美国对台军售正常化”及考虑重启“美台海军军舰停靠”的可行性。尽管白宫随后发声明称,总统作为国家在外交事务上的唯一代表将决定对哪些“外国主权国家的相关条款”予以执行承认,特朗普此举仍发出严重错误信号。

“与台湾交往法案”是美国国会众参两院一手炮制的,白宫无法对其施加过多影响。按照立法程序,即使总统不签署,该法案也将于送交白宫10天(不含周日)后自动生效。如果总统否决该法案,国会众参两院仍可发起投票,以三分之二多数票强行通过成法。而该法案当初在国会两院均为无异议通过。特朗普没有静候法案自动生效,更没有否决该法案,而是选择主动签署,显然有着强烈的国内政治动机和对外战略调整需要,共和党内盘踞白宫国安会和行政部门关键岗位的亲台、右翼人士则对有关决策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特朗普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美行政当局如何执行是难题

首先,2018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特朗普的首要执政目标是尽量减少国会两院改选结果对白宫今后施政的掣肘因素,尽量维持一个不完全对立的府院关系,为连选连任创造条件,因而根本不具备因涉外议题与国会激烈对抗的动机。

其次,随着中国崛起态势更加趋强,美国国内涉华强硬舆论不断上升,几乎形成对中国加大牵制与平衡力度的“共识”。特朗普政府努力迎合这种舆论,其去年底以来接连出台的涉及国家安全、贸易、防务、核政策的一系列文件将中国认定为“战略竞争对手”,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具体领域政策也在发生相应调整。特朗普本人及其幕僚也意识到,对华关系高度复杂,美国需要“做活”涉台议题,增加手中的谈判施压筹码。

第三,有鉴于近年来台海局势的变化,特别是海峡两岸军力对比向大陆一边“彻底失衡”,美国感到,在不得不重申“不支持‘台独’”(2017年6月6日美国国防部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的同时,也需要增加为台湾当局“站台”的政治和军事姿态,提升与台湾的实质关系便成为选项。

第四,特朗普政府正在加紧制定美国的“印太”战略,这是一种旨在维持、强化美国在欧亚大陆东翼和南缘海上军事优势的“亚太再平衡”升级版性质的战略调整,核心内容是搭建以防范、牵制中国为主要目标之一的美、日、印、澳“准同盟”军事架构,把台湾地区防务保持在相当水平上是其中不可明说的一环,有为事务层级人员加强往来开绿灯的实际需要。

美行政当局如何执行是特朗普的难题

“与台湾交往法案”的措词相对模糊,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法案用语,其核心条款第3条以“国会看法和政策声明”为题,并未对行政部门规定具体义务和执行条款,也没有规定国会监督程序,因此更像是共同决议案而非行政当局必须立即、充分执行的法条,或者说用正式法律程序包装的政策倾向陈述。行政当局在实际执行中拥有相当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如何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白宫和国务院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具体决定。

但不管怎样,特朗普的做法宣示了美国政府调整一个中国政策的新动向,严重违背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的原则和美国行政当局据此作出的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国际承诺,事实上进一步突破了“与台湾关系法”所框定的美国对台政策边界,把“与台湾交往法案”所鼓励的内容单方面塞入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在历史上写下了恶劣一笔。如果美国行政当局执意履行“与台湾交往法案”当中的内容,谋求在对台关系方面有所“突破”,不仅会创下将其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最新恶例,更将释放出鼓励“台独”活动的错误信号,为台海局势注入新的复杂因素。

特朗普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实际上是为自己领导的政府出了一道大大的难题。特朗普政府需要意识到,历史已经发生改变,台湾问题不再是艰难维持“现状”和“平衡”的“游戏”。今天中美利益纠葛的深度也远超出当年两国建交之时,美国终需面对的是,如何顺应中国崛起和东亚地区安全局势改变的大势向积极面、阳光面调整自己的政策,而非逆势而动。美国朝野需要认真思考,美国正在把中美关系和台海局势引向何方。

(作者:安刚 《北京周报》特约撰稿人、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