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利浦發布中國首個睡眠健康智能解決方案

飛利浦7月5日在上海正式發佈業內首個針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以下簡稱OSA)的智能互聯睡眠呼吸管理解決方案Dream Family,通過可穿戴設備、數字化互聯等技術實現了醫患間互聯的無縫健康關護。飛利浦還同時宣佈,將於2018年7月開啟“全國睡眠問題篩查行動”,提升公眾睡眠呼吸健康認知水平,併為提升睡眠呼吸疾病的診療率助力。

OSA:危害度與重視度反差巨大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而困擾人類的睡眠疾病有近百種之多。其中,嚴重的打鼾,在醫學上被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影響睡眠和健康的重要隱形殺手。中年是OSA的高發族群,患病率至少4%,男性大於女性,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OSA患病率也隨之提升。

OSA患者表面症狀只是嚴重的打鼾。然而實際上OSA患者每晚可以發生多達數百次的呼吸暫停, 每次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不等,嚴重情況下會導致患者全身缺氧,影響患者心臟和大腦功能。由於缺乏有效的睡眠時間,OSA患者發生交通事故的風險是健康人群的七倍。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對健康的影響,還體現在與各類慢性疾病的相關性上。有研究顯示,我國3000萬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同時合併有OSA的人群約為70%,冠心病患者中合併OSA的比例近30%;此外,在針對1億名II型糖尿病患者調查研究顯示,他們中同時患有OSA的概率不低於20%。而且,兒童也可能患有OSA,而且因為睡眠時分泌的成長荷爾蒙不足,容易造成發育遲滯。

因此,及時有效診治OSA等睡眠呼吸類疾病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罹患風險。在中國,有睡眠呼吸障礙的患者高達5000萬人,但真正接受治療的不足1%。“睡眠呼吸障礙類疾病的症狀通常出現在睡眠中,即使引發較為明顯的全身性併發症,患者也很難將其與睡眠呼吸疾病聯繫在一起。大眾對睡眠呼吸障礙類疾病的認知程度和重視程度低,造成此類疾病整體的診斷率偏低。”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分會主任委員、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主任陳榮昌教授表示。

OSA: 亟需有效診治和精細化慢病管理

OSA的常規診斷方法是睡眠監測。每晚7小時睡眠過程中呼吸暫停反覆發作次數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5次/小時並伴有嗜睡等臨床症狀即可診斷為OSA。“輕度OSA患者(AHI5-15次/小時)可以通過減肥、側臥睡眠、戒菸戒酒等方式來減輕症狀。但對於中重度OSA患者,除改變生活習慣外,還需要配合其他治療方法。睡眠呼吸機,醫學上稱為持續氣道正壓通氣(簡稱CPAP),是目前國際上主流的OSA治療方法之一,特別適合中度以上OSA患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李善群教授解釋道。

然而,長期以來醫療睡眠監測需要在醫院的睡眠中心完成,但傳統睡眠中心的床位、條件有限,使大多OSA患者難以獲得有效、精準的診斷,從而進入不了配備適合的睡眠呼吸機的實際治療階段。不僅如此,即便是真正進入到治療的患者,依從性、隨訪等環節對於此類慢性疾病的治療也至關重要。

“OSA患者不僅需要及時到專業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還需要提升自我健康管理能力,預防和減輕疾病症狀。造成OSA患者接受治療人數比例偏低的原因,主要在於大眾對此類疾病的瞭解和重視度不夠,以及篩查、診斷、治療等覆蓋整個疾病週期的規範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偏低。” 陳榮昌教授指出。

飛利浦睡眠呼吸事業部大中華區總經理孫亮表示:“睡眠呼吸是飛利浦重點關注的四大健康領域之一。我們不僅致力於引入互聯、數字化等技術,為中國OSA患者帶來創新的解決方案,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治癒率,並始終與本地生態系統緊密合作,加強睡眠呼吸疾病的公眾教育,探索覆蓋篩查、診斷、治療、管理等各個環節的創新模式,讓更多的患者獲得高質量的診治,改善健康狀況,降低罹患心腦血管等疾病的風險。這將對中國社會慢病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飛利浦還宣佈,將於2018年7月在上海、北京等地率先開展“全國睡眠問題篩查行動”,通過便捷的可穿戴設備幫助OSA高危人群儘早識別疾病風險,並實施有效診斷、干預和治療,為提升睡眠呼吸疾病的診療率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