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讀罷《水滸傳》,別的書真沒法看。施耐庵這一部閒書,從史進魯達林沖,到武松石秀燕青,人物個個出彩,情節翻空出奇,令人手不忍釋卷,雖百讀而不厭。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我嘗私怨施耐庵:人常說既生瑜而何生亮,活活氣死小周郎。你既然寫了魯智深,老拳打死鎮關西,光腚痛扁小霸王,簡直就是個極品,不想憑空又掉下個武二郎,發酒瘋大鬧了景陽崗,耍醉拳砸了蔣門神的場,真是太刺激了。 兩個好漢讓人不知更愛哪一個?這不是成心難為人麼!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要說他們的武藝,自然都是極好的,但是誰更厲害呢?先說力氣。老話說:一力降十會。若無力氣,會的再多,都是花招,終不濟事。他們倆都是天生神力,魯智深把大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拔起;武松把安平寨三五百斤石墩,擲上半空。潑皮們齊誇智深真羅漢,囚徒們都叫武松真天神,反正都不是人!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武松扔石墩是向上貫勁,使的是爆發力。而智深拔楊柳除了爆發力,還要有堅實的下盤功夫。老魯腰粗十圍,體格闊大,肚子大屁股大,底盤紮實,明顯佔了優勢。他要是一發狠也能扔石墩,武松就不見得能拔樹了。所以我覺得還是魯智深的力氣更大一些。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再說拳腳。山東快書唱道:“二武松,學拳到過少林寺,鏘了個鏘……”, 武松驍捷如獅,在拳法上著實下過苦功。書中介紹,他打蔣門神使的玉環步,鴛鴦腳,便是他的平生絕學。 在飛雲浦徒手搞定四個拿刀的刺客,如戲童稚;景陽崗打死猛虎,也只消一頓拳腳。燕青小廝撲厲害吧,可沒有武松的拳頭硬;焦挺的拳腳精妙吧,又沒有武松的力氣大。所以若論徒手格鬥能力,武松稱第二,無人能稱第一。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但是也別忽視了魯智深,他才是史上最靈活的胖子!都知道他三拳打死鎮關西,是出了名的重拳手,豈不知他最厲害的不是拳,而是腿。他拾掇持刀的鄭屠,迎面只一腳,就把鄭屠踢倒在當街,這才用大拳頭在他臉上使勁地捶。張三李四帶二三十個潑皮來收拾他,他倒揹著雙手,左腳一個,右腳一個,張三和李四便相繼起飛,以弧線形式落入了糞坑。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單打二龍山時,他又是一腳點翻了鄧龍。腿法有踢、踹、踩、截、點;蹬、搓、掃、蹶、碾。點法最精妙狠毒,鄧龍被這一腳點得數日紅腫難消,將息不起。由此可見,魯智深可不是莽漢,他的腿法妙著呢!

但是和武松比,智深是勇往直前,而武松則招法多變。醉打蔣門神的返身鴛鴦連環腿,好似關雲長的拖刀計,敗中取勝,根本就沒法破。這個漂亮的迴旋踢,憑大和尚的老蠻腰,估計就玩不了。所以若論拳術,魯智深似乎稍遜一籌。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談到兵器,山東快書又說了:“二武松,刀、槍、棍、棒,樣樣強!鏘了個鏘……”拳家認為,兵器是手臂的延伸,拳術練好了,任何兵器到手裡都能運用自如。武松是以拳法而通兵器,他使雙刀,並不是只有用刀才順手,而是正好有一對雪花鑌鐵戒刀落在他手裡,也就用了,所謂從心所欲,無可無不可。但是有句話叫:年刀月棍一輩子的槍。掄刀使棒,屬於江湖野戰,上陣破敵,還是大槍為王。武松在槍法等長兵器上,還是少了些磨礪。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花和尚魯智深恰恰相反,他原是鎮守邊關的老種經略帳前軍官,長槍大戟廝殺慣了的,流落江湖後,是變槍為拳。倒拔垂楊柳後,他對驚呆的潑皮們輕描淡寫地說:“打甚鳥緊,明日都看灑家演武使器械。”由此看出,他真正得意的武藝是器械,而非拳腳。後來他特地給自己定製了一把禪杖,他是把禪杖比作了關王刀,比作了霸王槍。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那麼魯智深的器械練到了什麼程度呢?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可以說是資深的業內人士了,一見禁不住失聲叫好。同為軍官的楊志和他一交手,大為歎服,這兩個都主動拜他做了大哥。雙鞭呼延灼掃蕩二龍山,偏偏碰上了魯智深這個硬茬。他評價魯智深的武藝:不走尋常路,“不是綠林中手段”。都知道“馬上林沖,馬下武松。”而魯智深是馬上馬下都無所謂。

細讀《水滸》才發現,原來武松真的打不過魯智深

所以若論綜合實力,魯智深以三盤兩勝佔了上風。總之,這兩個人物不論是性格和經歷,都有很多相似之處。可以看出,施耐庵也是處處在拿他們做個比較。然而正如金聖嘆點評的那樣,魯智深已經是人中絕頂了,而武松超群絕倫,宛如天人。還有最關鍵的一點,武松長得如同玉獅子般,人物軒昂,灑脫磊落,帥得無法無天,雖然後來也做了魯智深的小弟,但是自帶的光環,卻已蓋過了大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