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復渠爲什麼放棄山東?

焦思聰


抗戰爆發後,日軍佔領了平津一帶,然後迅速南下,直指山東。

當時山東守將是韓復榘,其正式職務是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山東省主席、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負責山東全境和津浦路北段的防務。韓復榘本是西北軍馮玉祥部下,後來投靠蔣介石,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

日本人兵犯山東時,韓復榘有畏懼情緒,況且韓與中央素來不睦,對抗戰勝利也無信心。日本人也有讓韓復榘在山東獨立之意,據說最後雙方沒有談攏。在這種背景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來到濟南,與韓復榘作竟夕之談。

李宗仁眼裡的韓復榘生得眉清目秀,彷彿一位白面書生,但言談卻頗為粗魯。李對他談了抗戰必勝之理,以及當時的國際形勢,並談及了國民政府以空間換時間,準備長期抗戰的戰略思想。韓復榘聽後表示要盡全力抗戰,李宗仁返回徐州。

1937年冬,日軍進攻山東,韓復榘部在黃河以北損失頗大,韓復榘一看不妙,連忙令所屬部隊撤到黃河以南。12月23日,日軍渡過黃河,韓復榘一槍不發,不戰而退,日軍27日佔領濟南。隨即攻陷泰安,韓部不作任何抵抗,全面撤退。1938年1月5日,日軍佔領濟寧,沿津浦路長驅直入。

李宗仁急令韓復榘在津浦路設險防守,可韓不作任何回應,率領所部脫離津浦線防區,逃往魯西、河南一帶,只是津浦路門戶大開,日軍趁虛而入。

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召集第一、五戰區師以上軍官到歸德召開軍事會議,其實這是專門為逮捕韓復榘所開。蔣介石訓話結束後散會,韓復榘正要離開時,劉峙對韓復榘說:“請韓總司令留步!”韓隨即被便衣衛士帶走,不久即被正法。據說蔣介石徵求李宗仁、白崇禧和程潛等人對韓復榘的處理意見時,他們均一言未發,可見韓氏之舉已經犯了眾怒。

韓復榘之所以一槍不發,讓出山東全境和津浦路防區,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作為一名軍閥,韓復榘知道有槍便是草頭王的道理,但他卻忘了中國還有一句老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民國年間那些事


在日本侵華給中華大地帶來烽火連天的時候,各方開始達成了一致的目的,紛紛奉獻出自己的力量抗擊起了外辱。

在最開始的時候,韓復榘是很有骨氣的,他曾經和閻錫山等人一同拒絕了日本人提出的北方五省自治。


後來在戰火初開的時候,又帶兵對日本人進行了幾場很有力量的阻止,如果不是發生後來那件事情的話,韓復榘在歷史中的形象將會正面很多。

韓復榘在山東的作為

韓復榘是山東的大軍閥,他自張宗昌之後就開始接管起了山東,在他的治理下,原本被張宗昌折磨得不成樣子的山東開始變得井井有條、繁榮昌盛起來。

韓復榘在當時是主辦教育、實業的,不僅如此,韓復渠在治理農村、打擊鴉片賭博上也有著很好的建樹。

當時在他的打擊下,原本盛行於山東的鴉片開始絕滅起來,這在鴉片盛行的民國時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由此可以想見韓復榘整治鴉片的力度。

這一切都說明著韓復榘是一個很有作為的人,而作為這麼一個原本形象還算不錯的人,為什麼最後竟然做出把10萬大軍撤出山東,由此使日本人在山東長驅直入的事情呢?

韓復榘和蔣介石矛盾爆發的原因

其實這一切涉及到了蔣介石和韓復榘之間的矛盾,在戰爭爆發之後,韓復榘抗戰熱情激烈,但最終因為一件事情的發生,使得他有激情變為失望,最終再轉變為憤怒,於是才出現了他放棄山東的行為。

而導致韓復榘情緒變化的原因就是蔣介石把在戰爭中有著無可比擬作用的重炮部隊給了自己的嫡系部下湯恩伯。

(湯恩伯)

在西安事變發生之後,蔣介石開始決心抗日,所以就號召起了全國各地的軍閥,開始做起了戰爭籌備,最開始的時候韓復榘只給蔣介石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讓蔣介石調一個重炮部隊給自己使用。

韓復榘雖然有著十萬部隊,他的山東也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條,但是以當時山東的工業水平,他是根本製造不了重炮的,不要說是他了,就連蔣介石也沒有那個能力製造重炮。


原本整個民國是有一個地方能製造重炮的,這個地方就是當時被張作霖治理得工業非常發達的東三省,不過在東北被張學良丟掉之後,整個民國就再也沒有一個地方能製造重炮了,接下來的一切重炮其實都是從外國進口的。

韓復榘非常清楚日本人的武器發達程度,他覺得如果沒有這些重炮部隊,那自己的10萬大軍很可能會折日本人的手中。

畢竟不是誰都有底氣拿著槍支去對抗火炮的,起碼當時的韓復榘還沒有這個覺悟。


所以他對蔣介石的重炮部隊看得很重,因此在得知蔣介石把對自己的重炮部隊給湯恩伯後,韓復渠開始大罵起了蔣介石。

覺得蔣介石是在保護自己的嫡系手下,拿自己等人來當炮灰使用,所以才會在憤怒之下帶兵離開山東。

韓復榘和蔣介石很久之前就擁有的矛盾

蔣介石和韓復渠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他們最開始產生交結是在1930年中原大戰的時候。


那時候韓復渠還是馮玉祥部下的13太保,在馮玉祥、閻錫山等人與蔣介石戰爭爆發過程中,蔣介石給韓復榘許下了給他山東以及大筆金錢的承諾,這才使得韓復榘背叛了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

不過在中原大戰之後,蔣介石雖然給了韓復榘山東的地盤,但是他的承諾並沒有到位,他並沒有給韓復榘發展軍費的錢,因此在韓復榘心中埋下了對蔣介石的矛盾。

韓復榘開始在山東剷除、排斥蔣介石的人,開始用無中生有的手段,自己尋找金錢、自己發展軍隊,自己治理山東起來,最後,山東被他發展得井井有條。

也因為這個矛盾,在西安事變爆發的時候,韓復榘公開支持了張學良與楊虎城,對蔣介石開始落井下石。

因此他也在蔣介石在心中埋下了矛盾,所以在關鍵時刻,蔣介石才會存著私心地沒有遵守承諾,把給韓復榘重炮部給抽走了。

在那個時期,蔣介石雖然進行決定抗日了,但是他的私心還是存在的。

在此之前軍閥們雖然都歸附了他,但卻與他離心離德,他所能真正掌控的地方實際上沒有幾個省,所以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他也是有在借這場戰爭統籌自己勢力想法的,最後再加上西安事變的矛盾,所以造就了韓復榘出走山東的事情發生。

雙方各有責任,不過韓復榘死得其所

在這件事情裡面,蔣介石有著一定的錯誤,韓復榘雖然有著他的苦衷,但並不值得我們的原諒。

當時不管蔣介石有著什麼樣的想法,都是蔣介石決心抗日的時候,在此之前他就和軍閥們聯手投入了很多軍隊在淞滬會戰中。


那時很多軍隊沒有火炮,他們是用槍支抵擋住日本人的,因此在淞滬戰場上,軍閥們和蔣介石的損失非常慘重。

如果當時每個將領、軍閥都和韓復榘一樣的話,那抗日戰爭就沒有打的必要了。

屆時將會山河淪陷、國將不國,人們就只能寄希望於敵後戰場了, 因此蔣介石後來派人捕殺韓復榘這事情純粹是韓復榘咎由自取。

只不過可惜了,有的人丟土地比他丟的還要乾脆,最後竟然活到了一百多歲,如果和這個人對比的話,韓復榘著實是有點冤。


所以說韓復榘是因為和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激化,才會丟掉山東的,不管他自己有著怎樣的藉口,他都終將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留待後人的評說。


孤客生


官方的說法:不聽調令,擅離職守;但除此以外,韓復渠的死其實有很多值得關注的地方,尤其是官方解釋背後不被普通人瞭解的那一部分信息。(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韓復渠1938年放棄山東與1931年張學良放棄東北,可以說有相同的因素在裡面,當年張學良也是避戰自保,不聽調令,執意將東北三十萬大軍調往了關內。

什麼“攘外必先安內”,執行中央政策的說辭,與保存實力,等待時機變幻,出現有利於自己的時機相比,什麼國家、民族和大局,統統都不算個事。

不過張學良雖然被社會輿論討伐的厲害,但基本上他本人處於安然無恙的地步,但張學良最為始作俑者,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不管是民眾還是抗日誌士心中,都憋著一口氣,只要時機合適,這口惡氣早晚得出來。

這種機會並不難找,轉臉到了1938年,蔣介石電令韓復渠死守山東,並撥款四百萬元安撫已成驚弓之鳥的韓復渠,韓復渠當時歸李宗仁的第五戰區,被放在抗日的最前線,搞得韓復渠感覺自己都要死了!


不過與這四百萬元相比,更讓韓復渠寒心的則是蔣介石接下來的動作,雖然他告訴韓復渠要嚴防死守,抵抗到底,蔣介石這次做的光明正大,每一步都做在陽光下。

就怕再重蹈張學良不抵抗,搞自己一身髒水的覆轍,因此當韓復渠不聽命令,放棄山東時,蔣介石也有意拿他開刀,同時出了自己心中的惡氣,以及引導社會輿論向有利於自己的一個方向發展。

但是韓復渠的確沒有能力抵抗,至少蔣介石嘴上話說的滿,實際上對於武器大炮的要求,並沒有太多滿足,韓復渠要大炮,據黃河天險,轟他個小日本鬼子。

可是戰事開打之前,蔣介石不但沒有撥給韓復渠新的大炮,舊有的幾十門大炮也被蔣介石調走,搞得韓復渠灰頭土臉,土肥原賢二本來就對韓復渠有許諾。

“厚此薄彼”,韓復渠作為馮玉祥的手下,西北雜牌軍出身,放棄山東幾乎成了一種必然選擇!


歷史三日談


一,說起這韓復榘,也算是個頂聰明的人。窮家出身,早年當兵。後投身馮玉祥麾下。因作戰機靈勇猛,一路提拔做到了軍長。中原大戰時,韓復榘見蔣介石事大,棄馮投蔣。蔣介石“收服”各路軍閥完成了形式上的國家統一後,就給了韓復榘一個民國山東省省政府主席的位置。

二,韓復榘在山東經營多年,儼然成了坐擁山東的土皇帝。據說他也辦了幾件實事,如辦學堂興教育,掃毒戒賭等。但他擁兵自重,跟中央政府搞陽奉陰違,如抗命不遵、截留稅收等。這使蔣介石早就對他心存不滿。

三,但韓復榘卻很自信。仗著自己有人有槍,上頭也奈何不了他。依然自行其是,我行我素。每天喝口小酒,謅首油詩,日子過得滋滋潤潤的。

四,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很快日軍開到了山東。韓復榘是一貫主張抗日的,也跟日本人交過幾次手,打過幾次還不錯的仗,但自己也損失不小。這時韓復渠的心態發生了變化。

五,韓復榘認為,自己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且跟蔣素有間隙,蔣介石部署作戰總讓韓的部隊在前沿打頭陣,而中央軍則安排在第二道防線。韓復榘因此推斷蔣是想借日本人吃掉自己。

六,山東戰事正在進行之時,南京失陷。韓復榘判斷蔣介石有可能以後會跟日本人和談。而如果自己的部隊這時都打完了,“家當”光光,到時候什麼也不是。蔣介石更不把他當回事。於是韓復榘要擁兵自保,一丟黃河,再丟濟南,又丟泰安,將整個山東拱手讓給日本人。更嚴重的是,打亂了當時對日作戰的戰略部署,險些造成徐州會戰全線失利,而且在國民黨軍隊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韓復榘逃跑的根源還是在於舊軍閥思想嚴重,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喪失民族大義,不顧國家利益,只為自己打算,只求自保,自私自利。

1938年初,蔣介石借在開封召開軍事會議之機,將韓復榘拘捕。如果當時韓復榘能夠低頭認錯,也許老蔣不至於將他置之死地。可他竟對著蔣介石和與會軍政要員的面說:“山東丟了是我的責任,那南京丟了又是誰的責任?”。一句話把蔣介石氣的臉色鐵青。“娘希匹”!蔣介石這句罵詞一出口,也決定了韓復榘必死無疑。

韓復榘後被押解武漢經軍事法庭“會審”後執行槍決。

韓復榘臨陣脫逃,貽誤戰機,被嚴懲是咎由自取,死有餘辜。



誰憐一燈影




1937年10月韓復榘獲命負責山東軍事防務,但是在日軍進攻時,韓復榘幾乎是“不抵抗式”的選擇跑路,將山東白白送給敵軍。1938年1月,韓復榘赴河南參加高級將領軍事會議時被蔣介石誘捕,1月24日即被槍斃。

韓復榘放棄山東這事很複雜,實際上造成最終韓復榘棄守山東的兩個關鍵人物是韓復榘自己與蔣介石,但是無論如何,韓復榘在當時放棄山東確實已經演變成必死的局。韓、蔣兩人對山東失守皆負有責任,當然主責仍然繫於韓復榘,這事絕不可為韓開脫。

韓復榘與蔣介石在韓失山東這事上究竟扮演著怎麼的角色?我們慢慢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扮演的並不是好角色。

韓復榘也應該算是死得恰到好處。


韓復榘曾是“倒戈將軍”馮玉祥部將,叛馮投蔣後割據山東,軍閥思想濃重,只要手裡有兵,處處皆可仗勢稱雄。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韓復榘是不戰而失山東,實則不然。在戰事的開端,韓復榘是跟日本人交過手的,甚至親臨前線督戰,韓當時差點壯烈犧牲。後來韓復榘心有餘悸地給妻子寫信:

我部這次與日寇浴血奮戰,傷亡慘重,為我從軍以來歷次戰鬥所未有,眼見官兵如此傷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後戰鬥會更加嚴重,生死存亡,難以預卜。

這封信也成了韓復榘的絕筆,因為他很快放棄了山東,然後又很快便被蔣介石槍斃了。從信中文字可以看出,韓復榘雖然不想惹日本人,但是實際已有作戰的心理準備。可是,最後又是什麼促使他做出了放棄山東當“逃跑將軍”這個找死的決定呢?

韓復榘曾經說過:“我們有了軍隊,到哪裡都可以自立。”這句話是韓復榘軍閥思想的體現,如果他堅持在山東與日本交戰,那麼必然會讓他自身的實力遭受嚴重的損失,在軍閥林立的時代,軍權是每個軍閥得以立身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了軍權,他便只會成為讓人任意揉捏的附庸。因此,他必須選擇保存自己的實力以維護自己的權位。從這點可以看出,韓復榘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利益,國家與民族則不如。


同時,韓復榘當時有“中國抗日必須西撤而後反攻”的戰略思想,這也是促成韓復榘選擇撤退或者說跑路的原因。事實上,在南京淪陷後蔣介石也將國民政府向西搬到了重慶,卻是呼應了韓的戰略思想。



蔣介石對韓復榘使陽謀,韓復榘如陷漩渦,幾乎已成死局。

在是否堅守山東這事上不僅是韓復榘有自己的小心思,蔣介石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並且老蔣扮演的角色很不光彩很不厚道。

老蔣讓韓復榘帶著第三集團軍守住黃河,韓復榘說好,但是我第三集團軍沒有重武器部隊,讓我守黃河,可是步兵肯定守不住,你得調重炮過來給我。老蔣想了想同意了,然後調重炮第1旅第1團過去給韓復榘指揮。結果在日軍即將強渡黃河的時候,老蔣又找藉口將炮兵團調走了,韓復榘氣得痛責老蔣:“他們不守南京,卻叫我們死守濟南,叫我們用步槍跟日軍拼嗎?”因此,韓復榘選擇了撤退。後來,李宗仁讓韓復榘守住泰安的時候,韓復榘以此怒懟李宗仁: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這事老蔣做得實在太不光彩了,學者梁漱溟亦表示老蔣此舉重在消滅異己。老蔣與韓復榘不可調和的齷齪說到底還是韓支持張楊的“西安事變”,稱讚張楊乃是“英明壯舉”,這讓老蔣聽了,韓復榘能得好?經此事,蔣視韓為仇敵,因為韓不聽自己的話。蔣對付韓雖然用的是陽謀,反正我堅決要求你抗戰了,你如果逃跑那便是“違抗命令,擅自撤退”,到時候看我怎麼揉捏你!但是,蔣選的時機卻很有問題,到底是你老蔣的“獨裁”重要還是國家的安危重要?




在國家和民族的安危受到侵略者的威脅時,韓復榘選擇了保存實力,蔣介石選擇了藉機消滅異己。

韓復榘,置國家與民族於不顧,當誅。

韓、蔣皆是不顧國家與民族的自私之輩。韓自私,故隕其命;蔣自私,故失其國。

當然,韓復榘被槍斃也是有利有弊,只是利大於弊。在韓復榘被槍斃後,讓那些仍然抱著韓復榘式小心思的人受到了警醒,算是殺雞儆猴吧。在那個時候,確實是將調度與指揮的權力收歸中央更適合,否則如同散沙何以禦敵。

因此我說韓復榘也算是死得恰到好處。


吾與吾國




韓復榘有沒有能力呢?當然是有的。

什麼時候也不能忘記了韓復榘曾經是馮玉祥部下最能打的四個人(韓石二孫)之一,並且馮玉祥的手下基本上全是沒有文化的人,韓復榘是其中比較有文化的人。

在戰亂的民國時期,能一步一步升職到高級軍官的位置的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在軍閥混戰的年代,每一個軍閥都想吞併掉對方,不任命一些有些水準的將領,根本是沒有可能在強者林立的民國活到最後的。


當然因為跟了馮玉祥這樣的老大,自然也有很多馮玉祥身上的屬性,就是喜歡倒戈。一個隨意背叛別人的人信用很容易破產,也很難取得別人的信任,自己也很難相信別人。不管是馮玉祥還是韓復榘都是這樣的人。

當時的西北軍是民國時相當強大的武裝,當然並不是在武器裝備上,而是在戰鬥意志品質上。因此在中原大戰中,蔣介石就不惜重金收買了韓復榘。

最終西北軍全面瓦解,一個喜歡背叛別人的人,自己的部下也容不下他。馮玉祥從此就成了光桿司令和老憤青,再也無法在政治舞臺上呼風喚雨了。



韓復榘卻因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根據之前和蔣介石達成的協議,他得到了山東的地盤,當上了山東省政府主席的職務。

相對於山東的上一任大老闆張宗昌而言,韓復榘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的人,也是真心把山東當作自己的地盤來經營的人。

韓復榘任用了一批當時中國比較傑出的人才,比如鄉村管理和教育專家梁漱溟先生,讓他來規則山東山村建設和發展。梁漱溟也直言不諱地說:“我們的經費主要是靠中國的地方政府。在河南靠馮玉祥,在山東靠韓復榘。”


韓復榘在山東一直致力於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禁止吸毒,在抗戰爆發的前幾年,快速改變了山東的面貌。

當然韓復榘這麼做也是為了爭取山東父老對他的支持,他也非常擔心蔣介石會聯合地方勢力把他從山東擠出去。只有得到山東鄉紳對他的支持,才能保證他在山東的長期統治權。

在這樣的背景下,韓復榘一面發展山東經濟,一面又和蔣介石做鬥爭,防止南京政府向山東滲透。

早在中原大戰結束沒多久,蔣介石就沒有兌現對韓復榘的承諾,他答應給山東的各項建設費用都沒有兌現。韓復榘不得不自己籌集資金用來,支援山東的建設和發展。

今天流傳了許多韓復榘的笑話:“今天是什麼天氣?今天是演講的天氣。開會的人來齊了沒有?看樣子大概有 個五分之八啦,沒來的舉手吧!


很好,都到齊了。你們來得很茂盛,敝人也實在很 感冒。……今天兄弟召集大家,來訓一訓,兄弟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大家應該互相諒解,因此兄弟和大家比不了。你們是文化人,都是大學生、中學生和留洋生,你們這些烏合之眾是科學科的,化學化的都懂七、八國的英文,兄弟我是大老粗,連 中國的英文也不懂。……

你們是筆筒裡爬出來的,兄弟我是炮筒裡鑽出來的,今天 到這裡講話,真使我蓬蓖生輝,感恩戴德。其實我沒有資格給你們講話,講起來嘛 就象……就象……對了,就象對牛彈琴。



應該準確的說,山東不是韓復榘放棄的,單靠韓復榘是根本無法守住山東的。

張學良擁有當時中國最精良裝備的40萬東北軍,一槍不放放棄東三省。國民黨軍隊擁有幾十萬德械部隊也抵擋不住日本人的進攻。韓復榘的兵力相當他們而言,都是比較差的,自然是沒有抵擋的。

反過來應該說,在抗戰的最初,韓復榘抗日還是比較積極,也是比較勇敢的。因為對於軍閥來說,地盤才是最重要的,沒有了地盤,就會變成乞丐。

但日本人的裝備和戰術素養太好,戰爭打了沒多久,韓復榘的軍隊就傷亡慘重。在最關鍵的時候,他的炮兵也被蔣介石調走了。


這時的韓復榘終於明白了,蔣介石是想借日本人的手消滅自己,同時也是希望借他的手消耗日本人,來保全中國的抗戰大業。

從這時起,韓復榘就開始保全自己的實力,稍加抵抗就撤退,一直把自己的軍隊退到河南和江蘇附近。

用韓復榘的話說就是:如果山東丟失我要負責的話,那麼南京丟失了,誰又應該負責任呢。



到了這個時候,蔣介石還是沒有下定決心要幹掉韓復榘。

相反,韓復榘自己有了疑心病,他擔心蔣介石會藉機收拾自己。他明白僅僅靠自己的實力,根本沒有辦法和蔣介石對抗。

誰又會是韓復榘的幫手呢?

韓復榘看了良久,才發現只有一個劉湘。劉湘依靠蔣介石的支持,佔領了四川的絕大部分地區,當上了四川省政府主席,但兩人卻打起了不同的算盤。

劉湘是想當四川的土皇帝,蔣介石卻想把四川變成中國抗戰的大後方,於是派出大量的軍政人才向四川滲透。

這時的韓復榘和劉湘快速達成一致,計劃把雙方的軍隊向湖南湖北一線集結,防止蔣介石軍隊進入四川,把四川建設自己的地盤。


然而他們只是地方上的土皇帝,各種技術太落後,他們兩人的電報往來被戴笠的軍統給破譯了。

蔣介石一不做,二不休,就下令處死了韓復榘。劉湘聽到這個消息後,本來身體就不太好,在恐懼中吐血而亡。


新知傳習閣


韓復榘這個人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逃跑將軍,他也因此被蔣介石槍斃。那麼韓復榘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又為什麼要不戰而逃?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介紹這個人。



韓復榘這個人很怪,他並不是那種殘暴的軍閥,在山東主政期間他也頗有政績。在山東,他厭惡貪官,重視教育,強制戒毒,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做出了不戰而逃的舉動,不禁讓人大跌眼鏡。那麼是因為他也屬於汪精衛一類的投降派麼?



事實上他並不是汪一類的投降派。“西安事變”爆發後,

韓復榘曾明確表示支持張學良的行動,併發出了支持張學良和派兵夾擊中央軍的“馬電”。張被蔣扣押後,韓復榘也曾去電要求釋張。那麼他到底是為什麼要不戰而逃呢?



我們先來看一件事,或許能從中找到答案。

日軍進攻山東之時,山東教育廳長何思源曾勸說韓復榘堅持抗日,不要再繼續逃跑。 韓卻反唇相譏道:

你知道蔣介石什麼時候跟日本人妥協嗎?我們就這麼幾萬人,拿去跟日本人拼,把這個家底犧牲完了,那時蔣忽然跟日本人來個什麼協定,那他倒是沒事了,日本人也佔了便宜,我就倒大黴了,華北就沒有我們的份了。



答案很明顯了,韓復榘不戰而逃完全是為了自己的私利。他擔心自己的家當會丟光,而自己什麼都剩不下。

除了這之外,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當時韓與蔣的關係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蔣也確實有借日本人消滅韓的打算,所以韓從這兩方面考慮才做出了不戰而逃的舉動。



對於韓復渠的所作所為,我只能說我從感情上理解他不願意被蔣當作棋子的心情,但從大是大非上來講,他的行為不可原諒!在國家大義面前,任何的自私自利都是不可原諒的,更何況他還是一個軍人!想想我們的川軍,在大義面前他們是如何抉擇的,他們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麼!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喜歡歷史和軍事史的朋友可以點一波關注!


歷史文齋


老蔣撤走重炮,韓復榘火氣上來放棄抵抗日軍

1938年抗日戰爭正激烈之時,蔣介石以“不遵命令,擅自撤退”的罪名,將韓復榘誘殺於武昌。統治山東八年之久的土皇帝韓復榘這樣殞命,真是今朝軍閥名晨亡,在戰爭年代,何種的劇變都是在轉瞬息完成。

從軍法的角度,不服從軍法當然是要立軍法,日軍攻打山東,作為山東的一把手,韓復榘並沒有遵從中央的抗擊日軍的命令,而是撤退軍隊放棄了山東,這種違抗中央的軍事行為依據當時軍法被處決也屬正常。但韓復榘率領的第三集團軍在日軍開始進軍山東時候也發起奮勇抵抗,韓復榘曾向蔣介石要求調配重炮,蔣介石將一隻重炮團調到濟南,但在日軍進攻黃河北岸時,中央又將重炮團調給湯恩伯,韓復榘非常氣憤。之後在面對日軍的進攻時,韓復榘基本就放棄了抵抗。老蔣當然很生氣,之後將韓復榘誘騙到臨時政府,設計將韓復榘逮捕處決以正軍法。


蔣介石和韓復榘

韓復榘是否是草包:他真的只有韓青天和土味詩歌嗎?

似乎後世對於韓復榘的印象只有他的“韓青天”稱號,韓復榘統治山東八年時間裡沒少審案子,過了一把土皇帝的癮,“韓青天”這個稱號在民間傳播得尤其廣。而且韓復榘寫的所謂詩歌也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像下面這首:

忽見天邊一火練,莫非玉帝在抽菸?
如果玉帝不抽菸,為何天邊一閃電?

這打油詩真是妥妥的土皇帝風,但也不失一番混不吝的軍閥風。但韓復榘就這麼多斤兩嗎?從記載的一些資料中,可以看到韓復榘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

韓復榘在山東推行了一些改革,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鄉,嚴禁毒品,普及教育四項施政計劃。特別要提到韓復榘在山東大力支持並推行的“最後的儒家”梁簌溟的“鄉村建設計劃”,還是可以看出韓復榘確有其過人才能,不單單靠兵權治理山東八年。

你如何看待韓復榘抗日期間撤兵出山東的決定?可以理解同情嗎?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那個時候“打鬼子就是個筐,啥玩意都能往裡面裝”。正如《霸王別姬》裡面段小樓所說“什麼玩意,不管什麼時候就知道窩裡鬥,都自己國家的人,天天喊口號,日本人就在城外,你們倒是去打呀!”

所以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不要看其說了什麼,而是要看他到底做了什麼。比如同時代的張自忠將軍在七七事變後,代表宋哲元軍長去和日本人談判。一時間,不明真相的老百姓都認為張自忠是漢奸、賣國賊,甚至當時的報紙稱呼他為“張逆自忠”,“華北特號漢奸”。


張自忠當然百口莫辯,無奈之中的他逃亡了濟南。這個時候作為山東省主席的韓復榘把張自忠給抓住了,並把他押送到南京去候審了。當時各大的報紙都報道了這件事情,並且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他們還把行程給公佈了,所以張自忠到徐州站的時候,憤怒的學生包圍上來了,張自忠只能躲到廁所裡面去避難。

當然到了南京以後,老蔣是聰明的,知道張自忠不過是替人背鍋罷了,所以讓他做了59軍的代理軍長。張自忠自然拼死作戰,在“臨沂大捷”中殲滅了日軍1萬3千人。最後,在湖北襄樊的作戰的時候,張自忠死戰殉國。正如他給第五戰區寫的最後一份報告中所說“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可告無愧”。


可是當年在濟南的時候,韓復榘抓住張自忠的時候,韓復榘說“張自忠不是當漢奸了嗎?來找我老韓幹什麼,老韓可是要打鬼子的!”所以歷史有時候是非常諷刺的。


像韓復榘那樣的人自然是聰明人,很懂得迎合國內的輿論。韓復榘說自己抗日,當時一槍不放,可是他一槍不發,丟了大半個山東。張學良也說要逼蔣介石抗日,可是他也是同樣是一槍不放,丟了整個東北。

正如李宗仁回憶錄裡面所說的,韓復榘這個人雖然認定了自己要抗日,當時也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不能隨隨便便把自己的軍隊消耗了。韓復榘放棄山東並不意外,因為在他們這些舊軍閥看來,“我們有了軍隊,到哪裡都可以自立”。李宗仁最後一句話說得很好:

“他的愚而好用的簡單頭腦終於誤了他。”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不是韓復榘想放棄山東,而是守山東很可能會將自己的軍隊全部打光啊!

軍閥的性質使韓復榘不能全力抗敵

任何一個軍閥對自己的地盤都是極為愛護的,不管是韓復榘還是宋哲元,閻錫山,甚至是張學良,都是極為標準的軍閥。軍閥的含義只有兩個,一個是軍隊,一個是地盤,有了地盤自然有軍隊,有了軍隊自然還能打下地盤。

在面對日本來勢洶洶的氣勢,不止是韓復渠選擇了放棄抵抗,就連一直以正面視人的宋哲元,其麾下二十九在盧溝橋事變後打響了全面抗戰第一槍後,依然抱有和日本人何談的幻想,總之,如果全力抗戰,自己肯定會損兵折將,從一無所有,混到主政山東七年,說實話,他比蔣介石都不希望丟掉山東。

但是韓復榘又害怕抗戰會打光自己的家底,所以,放棄山東是韓復榘的無奈之舉,但是拒絕蔣介石進入華北,也是其自私之舉。

蔣介石謀求奪取韓復榘的兵權

關於蔣介石和韓復榘之間的關係,其實大部分的時候就是矛盾居多,韓復榘以前是馮玉祥手下大將,但是馮玉祥這個人對手下太苛刻,以致後來韓復榘被蔣介石收買,倒戈馮玉祥。

但是,蔣介石和韓復榘之間是相互不信任的,九一八之後,山東本來就是對日的前沿陣地,蔣介石在給了韓復榘之後,也希望能夠插手山東事物,畢竟如果讓韓復榘成為繼張宗昌之後的軍閥,那麼北伐打這麼多年還有什麼意義,將地方軍權收歸中央,是蔣介石從1926年到撤離大陸之前一直作為主線任務進行的。

但是韓復渠不是這麼看的,我之所以跟你老蔣,完全是根據你開出的條件,當初中原大戰的時候說的好好的,現在你就要反悔,因此韓復榘驅逐了山東境內蔣介石的人手。

在抗戰的時候,蔣介石要求韓復榘全力抗戰,或者中央軍進入山東境內一同抗戰(藉機奪取兵權,這是老蔣一貫的作風),韓復榘當然不願意了,韓復榘自治就是蔣的棋子,因此選擇放棄山東,寧落日寇之手,也要保存實力。

韓復榘有謀權的進一步打算

但是相對於張學良退出東北後沒有臉見人的情況不一樣的是,韓復榘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反而認為自己有理。

在蔣介石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上,蔣介石批評韓復榘:“說竟有一個高級將領放棄山東黃河天險的陣地,違抗命令,連續失陷數大城市,使日寇順利地進入山東,影響巨大,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後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有人負擔!”

韓復榘聽完之後也不慣蔣介石毛病:“山東丟失是我應負的責任,南京丟失是誰負的責任呢?”

結果蔣介石就安排軍統特務抓捕了韓復榘,並於幾天後審判後進行了槍決。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殺韓復榘,還有一方面原因就是,韓復榘帶著部隊,向山東省西南撤退,再後退就是蔣介石的中央軍腹地了,在華北淪陷,南京上海失守的情況下,山東東南的湖北和江蘇將要成為戰略前線,這個時候韓復榘要是擺蔣介石一道,恐怕蔣介石也吃不消,畢竟,韓復榘作為馮玉祥手下,深得倒戈精髓。

蔣介石也並不是無中生有,當時韓復榘已經在秘密同劉湘聯絡,企圖共同發動反蔣鬥爭,這是蔣介石決不能容忍的行為。

所以,韓復榘放棄山東,顯然是帶著那種,丟了東牆要從西邊找回來的意思,一個軍閥全無大局觀念,只為自己著想,於家國不顧,殺之無過。

所有不抵抗的軍閥,都該受到應有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