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女媧是中華民族上古神話和古史傳說中的一位偉大的女性,是傳說中的人類始祖和文化英雄,但在古史系統中,女媧事蹟出現較晚, 漢以前既無定說,又不彰顯,為經學家提供了任意發揮的餘地,如在漢代,將女媧與伏羲、神農並稱“三皇”,置於“五帝”之前。在這樣的敘述中,顯然已將女媧“帝王”化了。漢以後典籍記載無不沿襲這一模式。為了適應父權社會的政治需要,漢以後儒者甚至將女媧男性化,如《世本》張澍粹集補註本說:女氏,天皇封弟堝於汝水之陽,後為天子,因稱女皇。這裡明確指出,女媧是男性,姓女名堝,是天皇弟,成了學術史上的笑柄。但民間需要女姓神,觀世音菩薩在中國民 間被女性化,泰山主神東嶽大帝在民間被碧霞元君取代;東南沿海、 港臺一帶盛行媽祖崇拜;神在民間各地方大多為女性,如金花娘娘、 送子觀音、玄女娘娘等。說明女神崇拜在民間的根深蒂固。而女媧作為中國唯一有名姓的女性始祖,在民間具有深遠的信仰基礎,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女媧傳說和女媧崇拜進行較為嚴肅的探究論證,還女媧形象的本原。在民間,女媧傳說和女媧崇拜一直盛行不衰,豐富多彩,這為我們今天探究女媧傳說的本原和女媧原型,提供了可資借鑑的材料。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一、女媧傳說的廣泛性

常任俠先生認為“稽考中國歷史,苗、 瑤之民亦中夏原住諸民族 之一,故於伏羲、 女媧二靈,稱為人類之祖,崇敬既深,傳說亦富,固不 僅為漢族之神話也”。 據民俗學調查,有女媧傳說或相同情節傳說的, 有漢、藏、苗、瑤、彝、白、蒙古、滿等十五個民族,分佈於全國各地,而以西北、西南較為集中。民間傳說的地域分佈與民族分佈是基 本一致的,但其中又有原生地與傳播地之不同。

近年,女媧的傳說,又有了新的發現:傳說女媧補天在王屋山之巔;河南西華縣有思都崗,傳說是女媧遺民思念祖先,在此建都而得名;這兒的龍泉寺,供養女媧;河南淮陽民間傳說稱女媧為“人祖奶奶”,農曆二月二至三月三,為女媧廟會,期間有祭祖、祈福、求子活動。

陝西省臨潼驪山是女媧傳說的富集地,在這裡,女媧又稱“驪山老母”(演義小說中訛為梨山老母),民間稱“仙婆”,1972 年,驪山發掘了仰韶文化早期原始部落姜寨遺址,在出土的彩陶盆上有蛙紋寫實圖形,蛙與媧同音,是為女媧氏族的圖騰,結合姜寨蛙紋與驪山女媧傳說盛行,證明中國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社會期女媧氏時代存在的事實。

臨潼一帶有關女媧的民俗活動非常豐富,正月二十日,為“女媧生日”,又稱“女皇節”,屆時人們攤煎餅、烙麵餅,由家庭主婦拋於屋頂,稱為“補天”,拋入井、窖,謂之“補地”;端午節,在這一帶又稱“女兒節”,從初一到初五,要給出嫁的女兒送 “裹肚兒” ,上繡 “蛤蟆蛙”。這裡透露出一個很值得注意的信息:即端午節的起源,既非“惡日說”,又非“祭屈原說”,它應當是遠古女媧氏族祭祀本氏族圖騰的活動。

晉東南太行山、太嶽山地區也是女媧文化較集中的區域。據民俗調查,太行山、太嶽山同一帶女媧遺蹟計有三十一處,如平定縣浮化山有“女媧支鍋石”,左權縣桐峪鎮有“女媧兄妹滾婚配處”, 潞城市石門崖“女媧出生地、女媧新婚洞房”,長治縣天台山“女媧煉石處”等。關於女媧的傳說在這一帶更是豐富而多彩,計有: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1. 誕生說:

如潞城市天壇山石門崖傳說為女媧誕生地。相傳華胥氏生有三女,女媧為大女,生於三月初十子時,此地名多“窪”字,如魚鱗窪、 香草窪、金牛窪、大窪、小窪等。

2. 部落首領說: 民間傳說:蠻荒時代,這裡有龍、雷、苗三個部落,女媧是苗部落首領,苗部落在女媧率領下南下湖北、湖南、雲貴直至越南。這個傳說也印證了女媧傳說盛行於西南地區苗、瑤族群的原因。 3.造人說: 有摶土造人、搓簸箕造人、楊柳泥點造人等。

3. 女媧聖蹟,這裡節選二則

⑴1941 年秋,日本侵略者要燒燬下合村聖母媧皇廟,女媧顯靈, 氣溫陡降,狂風大作,鬼子驚慌而逃,女媧廟得以保全。

⑵上郝村女媧廟有唐代皂角古樹一株,文革時被造反派火燒,只留枯乾,文革後,枯樹突發新枝,今又成參天大樹。

4. 求子習俗

求子者於女媧廟泥人堆中揀可意者,供於家中,來年得子後,將泥人回供廟內,在廟內遍撒炒小米,以酬女媧待從。得子後來要舉行 “寄鎖”儀式:在紅布上寫母子生年八字,用紅布包一把鎖,表示新生兒已得女媧護佑。待新生兒十五歲時,在女媧廟中把鎖打開,稱為“圓鎖”,表示進入成年,實為保存於民間的古代“成年”禮儀。

流傳越南的女媧傳說更具有生殖崇拜的意蘊。前蘇聯著名漢學家李福清博士在越南考察發現,女媧崇拜在越南偏遠山村廣為流行。 陰傳說中,女媧的配偶名叫“四象”,他們的生殖器都非常大,“女媧有三畝大,四象的有十四竹竿長”,女媧神像為裸體,鼓腹、大乳,這一傳說的深層次含義在於體現了原始母系社會女性生殖崇拜的盛行。歷三月八日為越南女媧節,稱為遊蜆會(蜆為蚌類,象徵女陰),各家用泥做成大陰戶模型,供於女媧廟,之後將模型磨成粉,撒于田地中,以求莊稼豐收,這一風俗映射了遠古人類生存的艱難和對人口繁衍的渴求。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二、女媧傳說的久遠性

女媧做為創世英雄和文化英雄,除了遍佈各地各民族的民間傳說之外,見於史料記載的反倒數量少且年代較晚。 最早的記載也許就是屈原《天問》了。《天問》有“女媧有體,孰制匠之”句,是有關女媧的最早文字記載。其他如漢應劭《風俗通》:“俗說天地開闢, 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

《淮南子·覽冥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焱而不滅,水浩 洋而不息; 猛獸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滛水。蒼天補,四極正,滛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這裡敘說了女媧補天、撐天、治洪水、殺猛獸,拯萬民的功績。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唐·李冗《獨異志》則記載了“女媧兄妹”成婚的故事:“昔宇宙開初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妻,又自羞恥,兄即與其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為夫妻, 而煙悉合;若不,則煙散。於煙即合,其妹即來就兄,乃結草為扇,以障其面。今時取婦執扇,象其事也”。值得注意的是,這條文字中主人公是“女媧兄妹”,並未提到伏羲之名,說明這個故事早於伏羲的傳說,有很久遠的源頭。

順著這條線索,我們再看漢·許慎《說文解字》:“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神聖女”透露出女媧本是遠古先民所崇拜的始祖,並演化為創造人類與萬物的大神。 顯然,作為女性始祖,女媧時代 應為母系氏族社會,而做為女神崇拜,亦可追源於母系社會。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三. 伏羲時代晚於女媧時代

在關於女媧的討論中,有一個人物是無法迴避的,這個人物就是伏羲,在現今可見的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中,伏羲和女媧是夫妻或兄妹或兄妹而夫妻。這些傳說透露了遠古實行兄妹婚亦即普那路亞婚姻的歷史印跡。 普那路亞婚姻萌生的時代,有認為形成於母系民族社會晚期,有認為父系社會初期。

關於伏羲女媧兄妹成婚的文字材料,以唐人盧仝《與馬異結交詩》為最典型,“女媧本是伏羲婦,恐天怒,搗煉五色石,引日月之針五星之縷把天補”。原注“一作女媧伏羲妹”。在這則記載中,把女媧補天原因歸為因兄妹成婚不合禮制,故天象示警的原因。顯然是普那魯亞婚制結束、父系社會族外婚確立之後的禮儀道德觀念的反映。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伏羲在典籍中有多種名號,如伏犧、庖犧、宓犧等,古儒亦對名稱做了不同的解釋,如庖犧、釋作:伏羲發明了廚藝,並善於調製犧牲 (牛羊類,多用於祭祀,稱犧牲),故又稱庖羲,這是古儒不懂得語音的演變而做出的望文生義的解釋。“伏”,上古語音讀若“庖”,故伏羲亦可寫為庖羲。 古無輕音者,這一語音演變規律直到清代為錢大昕所發現。“羲”上古讀若“呼”,呼又通虎,故當代學者劉堯漢通過對彝文化的研究,認為伏羲為虎氏族先祖,伏羲圖騰形象為虎。學者何新等人認為,伏羲氏族為太陽崇拜。伏羲在古文就中又稱太暤, 《史記·補三皇本紀》:“太暤包犧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王筠《說文句讀》:“皓通暤,日出貌”。伏羲在五行系統屬東方、稱青帝, 東方象徵日出。

太陽崇拜本是伏羲神話傳說之源,學界已做了大量論述,此不贅述。伏羲與女媧的聯繫,為後人所為,當然,這也有一定的歷史淵源。伏羲與女媧神話傳說的始源地在渭河流域,隴中-一帶,伏羲女媧皆生於成紀(成紀具體地點有天水說、秦安說、靜寧說等),伏羲女媧皆“風”姓等。從神話傳說的發生學意義上講,女媧傳說,當源於生殖崇拜和祖骨崇拜(另文論及),而伏羲神話則源自太陽崇拜,太陽崇拜是男性崇拜即父系社會特徵,二者萌生的時代,相距甚遠。可知,女媧、伏羲兄妹婚傳說是經長期衍化、嫁接以適應男權社會觀念的結果,其時代不會早於漢代。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在最古老的神話傳說中,女媧也是一個孤獨的人物,和伏羲沒有關係。如屈原在《天問》中只提到女媧,長沙馬王堆發現的迎神旗上只有女媧的形象,在較久遠的女媧兄妹成婚的傳說中,有名姓者只有女媧,婚配對方只稱“兄”或“弟”。而且婚姻的倡議者大多為女方, 其中不難看出母系社會女權至上的痕跡。神話學家認為,最古老的傳說中只有女始祖形象,到新石器時代晚期才出現了男性始祖。說明了父系社會的確立和母系社會的衰亡這一巨大社會變遷,在這之後便出現了對女性的禁忌,如女性不能參予祭祖活動,經期禁忌等。 做為文化英雄,文獻和傳說都提到女媧造笙簧,伏羲造琴瑟。從音樂發生學可知,管樂器的發明要早於絃樂器,賈湖遺址發現距今八千多年的骨笛,是目前世界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 也就是說女媧做為文化英雄,要早於伏羲。《中華古今注》:“女媧作笙簧,問曰: ‘上古樂未和,而獨制笙簧,其義云何?’答曰:‘人之生而制其樂, 以為發生之象。’” “發生之象”即人類初始之象,笙,初義為“生” , 人類繁衍之義。同樣,在古代埃及、印度、希臘等神話傳說中,音樂之神為女性。女媧造笙,映射了女媧做為女始祖的文化意蘊。

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女媧傳說產生於原始母系社會晚期,距今有上萬年的歷史,是我國最古老的傳說;女媧是中國許多民族的共同的第一位女始祖;女媧是中華民族先祖從鴻蒙走向文明的第一位文化英雄。


注:文章轉自《隴中地域文化》淺議女媧和女媧崇拜——張仲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