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學最後的目的是什麼,淨空法師開示

佛教學最後的目的是什麼,淨空法師開示。生到淨土,花開見佛。迴向偈上有一句話說,「花開見佛悟無生」,這更難相信了。為什麼?無生是什麼地位的菩薩?無生法忍,花開見佛你就證得無生法忍,無生法忍,佛在一切經論裡面講七地以上。到達西方極樂世界,花開見佛,等於一切諸佛剎土裡面七地以上,不可思議!所以,三乘菩薩聽到了不相信,他們修行好辛苦,無量劫才修到這個地位,你怎麼可能在一生當中,短短的幾年、十幾年你就成功,哪有這個道理?他不相信。可是這個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憑什麼道理?憑你本來是佛,就憑這個道理。佛在《華嚴經》上說得很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天台大師為我們說理事六種不同的佛,從理上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諸佛與法身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佛眼看眾生,眾生皆是佛;眾生眼看佛菩薩,佛菩薩統統是眾生。相隨心轉,境由心生,這都是給你講道理。理明白了,事當然有可能。

佛教學最後的目的是什麼,淨空法師開示

佛的教學沒有別的,最後的目的,希望你迴歸自性,就是你成佛了,佛教化眾生目的就圓滿,你就畢業了。畢業,跟諸佛完全融成一體,這一體叫常寂光。光光互照,你無法分別,身心統統都融了。科學常講三種現象,物質、精神、自然,三種現象融成一體。不但與諸佛融成一體,跟一切眾生融成一體,跟整個虛空法界融成一體,沒有絲毫差別,這叫法身;法是諸法,一切諸法就是自己真正之身。軌法,就我們現前境界來說,我們修行所依的,正修,信願持名;助修,我們在緣起裡面提出五個科目助修,淨業三福、六和、三學、六度、普賢十願,就這五個科目,很容易記。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決定不違背這五科,這叫持戒唸佛,真正佛弟子。這五科做到就是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賢首國師《還源觀》上所提的四德,這是性德。我們用這個來做助修,用信願持名是我們的正行,正助雙修,必定得生。

佛教學最後的目的是什麼,淨空法師開示

這個法身,「此之法身,在諸佛不增,在眾生不減。眾生迷之而成顛倒,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不同,法身沒有增減,也就是說我們今天迷了,我們的法身跟諸佛的法身完全相同,不比他少一點,他也不比我們多一點,圓滿的相同。可是眾生迷了就變成迷惑煩惱,有迷惑煩惱叫做顛倒。做錯很多事情,這叫造業。造業,業就感得果報。業是虛妄的,果報也是虛妄的。作善業,三善道的果報;造惡業,就三惡道的果報。起惑(起惑就是顛倒)、造業、受報,這三個在循環,這就是六道輪迴的道理。受報他又迷惑又造業,所以這個迷惑、造業、受報永遠在循環,它不斷,這個事情麻煩。從無量劫到今生,今生要不能往生還繼續搞,不知道搞到哪一劫,真可憐,真苦!

一定要知道,在三善道的時間短,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如果你要不相信,你用一天的時間細心去觀察,從早到晚,我們起的念頭是善念多還是惡念多,你就明白了。如果善念少、惡念多,那就是惡道時間長,善道時間短。全在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沒有一個不是為我!為我就是自私自利,為我必定會損人利己,這就造惡業,這個惡業果報在三途,不在三善道。好,起心動念都是為別人,不為自己,這是善業;雖善業,不能了生死、脫離輪迴,所以果報在三善道。三善道的福享盡,阿賴耶惡習種子又現行,你就又墮到三惡道去了。死此生彼,死彼生此,都在最後一念之間。

佛教學最後的目的是什麼,淨空法師開示

這個道理明白了,現在我們很幸運遇到淨宗,我們把念頭轉過來,念頭一起,全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別的念頭,什麼念頭都放下,我們才真有把握往生淨土。利益眾生的事情,有緣可以做,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壞了,你怎麼有這個雜念?又這麼妄想?心上只有阿彌陀佛,不準一個雜念、一個妄想進去。別人說什麼別聽,聽了自己就增長妄想。為什麼?與我不相干,我這一生就一個目標,求生極樂世界。愈純愈好,愈專愈好。這個世間與我沒關係,全部脫離,你才決定得生,你才真有把握,還有妄念、還有昏沉不行。雜念跟昏沉都是同樣的業障,都是墮落三途的主要因素。昏沉,一般講多半墮畜生道;妄想,墮餓鬼、地獄。所以唸佛要緊,為什麼不念佛?真搞清楚、搞明白,唸佛是分秒必爭!我有一秒鐘,希望能多念一句佛,一秒鐘都不肯浪費,所以這個人決定得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