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好辦法嗎?

巴盟我二姐


首先,提升種植或者養殖的技術。

除了大行情的影響,很多滯銷跟技術有一定的關係。比如土雞養殖,土雞和土雞蛋從來都不缺市場,但是很多創業者看到了商機卻抓不住“雞”會。他們採用傳統的家庭養殖模式,不懂技術,不懂行業,養殖成本高出行業高手一大截,品質卻不是他們自認為的“高品質”!市場從來不同情弱者,高出了市場需求只能滯銷。

其次,建立共享的行情預測的大數據平臺。彌補“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經營模式的的弊端

“豐產”不“豐收”,農產品滯銷的困境年年都有,有的養殖戶把雞蛋含淚倒懸崖,有的養殖戶把鴨苗直接扔進焚燒爐,還有一些奶農用鮮牛奶澆地,藕農拿蓮藕餵羊,這樣的故事層出不窮!一邊是“農民賣難”,另一邊卻是“市民買貴”,問題的癥結在哪裡?

農產品季節性集中上市,市場供過於求;農產品產銷信息不對稱,造成跟風種植或養殖;果蔬品種單一,質量不高導致市場競爭力低;銷售渠道單一等等都會引起滯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農業生產高度專業化和規模化的發達國家,比如以大農場模式為主的歐美,農產品滯銷現象發生頻率較小。由此不難看出,出現滯銷的原因跟我國當前“一家一戶”的分散生產經營模式有一定的關係!

分散經營就容易出現農民在提升農產品品質方面,心有餘而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力,價格容易受到行情波動的影響。再加上很多農民不懂得預測行情,盲目種植或者養殖,而銷售渠道又相對單一,農產品“滯銷、賣難、買貴”的怪循環就會不斷重演。

最後,可以採用種養結合,一份土地,兩份收益,最大限度的降低單一的種植業和單一的養殖業的風險。


如果想做種養結合土雞養殖方面的創業,可以關注農家營!本文為尚羽農業農家營原創並擁有全部版權,禁止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農家營


農產品的滯銷現象越來越普遍,隨著農業的規模化和產業化種植。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種植經濟作物的大潮中,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導致供大於求的現象。而今年的西紅柿、辣椒、洋蔥、土豆都一度傳出堆積如山的現象。那麼有什麼解決農產品滯銷的好辦法嗎?


1.電商渠道

通過電商開展自己的店鋪,同時利用價格上的優勢來帶動促銷。而城鎮中農產品的價格一般都比較貴,因此電商渠道還是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的。但目前來說冷鏈物流的成本比較貴,普通的快遞因為時效和運輸問題容易腐爛。所以電商只能在附近的省份中交易。

2.成立合作社

現如今國家針對合作社的項目有著很高的政策補貼,農產品的買賣交易中也免除了增值稅,以保障合作社的發展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農戶可以成立一個合作社,以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市場之間的合作。同時也可向附近的各大超市和學校食堂供貨。


3.廣告效應

不管是什麼項目,只要打上廣告,那自然會吸引很多人的注意。而大家完全可以和本地的電視臺進行合作,訴說自己的訴求。以促進城鎮居民下鄉採購農產品,進行農業的深層開發,這樣就會得到更多的社會人士幫助。

4.成立自己的品牌效應,並和政府部門尋求幫助

由政府機構將本地的農產品打造成專門的品牌,並建立一個完善的品牌機制,成立多種形式的農家樂、休閒觀賞等服務。只要前期的宣傳做得好,後面的品牌效應自然帶動起來。


農產品的滯銷主要就是產業供應鏈系統的不完善,建立市場和農產品的直接通道。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這種現象呢?


三農圈子


謝謝悟空邀請,農產品滯銷的問題是一個關係到幾億農民生存、全國農業生產、農村發展的大問題,上到中央政府、下到黎民百姓都深深的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裡我也說說個人意見。

1、微商銷售。相信這是每位朋友都能想到的一個銷售模式;現在打開手機,朋友圈中各種銷售蜂擁而至,好像沒有幾個朋友不做微商,雖然很讓人頭疼,但是走微商、自媒體銷售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模式。

據沾化區農業局統計,2017年沾化區棗農通過網絡銷售沾化冬棗達到1.5億公斤,佔全區冬棗銷售的三分之一強,網絡銷售不僅僅為沾化棗農解決了很大一部分沾化冬棗的銷售,還帶動了沾化物流產業的興旺。

2、品牌銷售。任何產品如果沒有名氣就不會有很好的銷售市場,尤其是規模化生產的農產品;沾化區有接近五十萬畝的沾化冬棗園,年產量3-3.5億公斤。

作為一種鮮食水果,如果沒有廣闊的市場及時將產品銷售掉,那就會給棗農帶來爛果的損失,或者提高了儲存成本,使那農民收入降低。沾化區人民政府每年都會組織人力到全國各大城市做推介會,搞宣傳,舉辦沾化冬棗節等活動,正是因為宣傳力度大,所以沾化冬棗名揚全國。

要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沒有這些宣傳措施,恐怕不會出現各地有知道沾化冬棗,卻不知道沾化區的現象,沾化冬棗銷路也不會這麼好。

我是人已醉夢難醒,歡迎各位朋友與我共同探討植物方面問題,歡迎在留言區留下寶貴意見。


人已醉夢難醒


謝邀請,關於農產品的滯銷,每年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只是品種不同,面對這樣的問題我談幾點建議。一:千萬別跟風種植,我們總是有從眾心理,有的人利用人們這種心理瞎呼悠,無限侉大某一農產品的種植收益,有的打著訂單的幌孑,實則為了銷售種苗或種子,咱們農民特別注意別上當受騙。二:種植適銷對路的作物,雖然賺不大錢,但收益穩定,不會出現血本無歸,著急上火的現象。三:如果有一定的規模,可網上銷售,利用電商這平臺,銷售面就很廣了。四:創建自己的品牌產品,優質優價的產品從來不愁銷售,有時可能還會供不應求,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就是這個道理。五: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協調和幫助。這樣比你自己單打獨鬥會事半功倍,我們的農民兄弟太不容易了,風裡來雨裡去,面朝黃土背朝天,而且大部分是五、六十歲,甚至是七十歲的人種地,毎年除去成本,賺的利潤很小很小了,所以說我們的政府,特別是有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幫助他們。請您指教。


生命如歌167736088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個人認為解決好農產品滯銷問題靠自己是關鍵。

瞭解市場行情走勢再投資

不能盲目投資,今年看到很多人種辣椒,估計辣椒價格會下跌,因為供大於求,此時價格偏離價值。

今年看到別人種玉米掙錢了,大家分分跟風開始種植玉米,等到自己真的種植了,玉米卻不好賣了,這也是沒有了解市場需要而盲目的後果。

無論種什麼,都要有一定的預見能力,瞭解市場的飽和度,觀察行情再下手,這是解決產品滯銷的預防針。

尋找多種銷售渠道

市場上錢貨兩清的銷售渠道已經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經濟發展了,作為農民也應該跟上這種變化,除了把產品拿到市場上買以外,還要想辦法拓寬銷售渠道。

最近淘寶都進駐到村子裡了,所以農民也應該考慮發展電商。把自己的產品發到朋友圈之類的,加大宣傳。

路過的朋友有什麼妙招可以分享一下,大家互相幫助。


二叔種田


作為電商新農人,近期已經買過很多次滯銷產品了。年前的檸檬,蘋果,酥梨。過年後的番茄,黃姜。每一次都是一到兩天解決。雖然參與了但是還是感覺農民不容易。

渠道一般都是聯繫有影響力的公益組織。或者有組織能力的社群電商人。或者媒體朋友。當然當地政府部門配合媒體也是可以的,其實這些都是滯銷了以後的辦法。雖然賣的很多,其實基本都是便宜賣了。

我們應該更深層次的理解滯銷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滯銷以後便宜賣的渠道,種農產品是為了賺錢,結果便宜賣了?有什麼意義?雖然感謝了各種好心人,因為逼不得已。心裡的苦當過農民的都知道


我建議的如何解決

1.不要盲目跟風

這個問題希望種地的農民家裡有年輕一輩的多幫父母參謀,如果你打工,不在家,父母種地不容易,有沒有能力不讓他們種地,多幫他們查信息,選擇適合市場,風險小的產品,不要讓他們的辛苦白費。

2.年輕一代參與

現在電商這麼發達,基本很少有不能郵寄的產品,年輕的人才回農村,信息對等,各種渠道談合作,這樣才有可能避免滯銷。

其實還有很多問題,這個比較複雜,我只是個人作為新農人的一些小建議,讓上網的年輕人多看看吧。滯銷以後的事都是過後感,再偉大的解決也是傷害。笑著流淚就是這個感覺。

祝願天下農民都有好豐收,雖然最近清明北方倒春寒很鬱悶,但是天災我們有什麼辦法,滯銷終究還是人為的,一起加油吧!


艾哥哥王三豐


一方面農民生產者的產品滯銷,或者無效益。另一方面城市消費者大喊吃不起。這就是當今中國農產品市場的真實現狀,誰都沒說瞎話。究其原因在整個產業鏈上都存在著問題。本人就是搞農業種植的,深知其中的苦楚。就拿一個實例說一下究竟是何原委。反季節大櫻桃在前幾年效益還是比較可觀,因為投入大價格相對較高,還是有效益。但由於茫目擴大生產,一些較有勢力的人更是大規模投入,因此導致一八年大櫻桃價格一路下滑,價格最低達到二十幾元一斤,果農苦不甚言,多數沒了效益。但在市場超市價格又高的驚人,消費者望而卻步。這其中又是為何?細分析一下,也在常理之中。往往人們常說一個好的產業會帶動一大批產業的發展,在此產業鏈中,鋼鐵,塑料,石礦,工匠,化肥,農藥,生育季節打工者,商販,快遞,包裝品,雙面市場稅收等等,都想在這裡分一杯羹,誰都無錯。再者據商販說進口陸地大櫻桃也嚴重影響了國內大櫻桃的價格,南半球國家生產的與國內的季節重合,但成本差別巨大,無限制進口,這些都是矛盾,可誰能去限制監管呢?從什麼環節調整呢?最終苦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所有的風險只能由毫無抵抗能力的生產者來承擔。題主所求的答案恐怕任何一個方法都難以解決,因為這就是市場經濟。


心有乾坤8


近幾年,新聞報道中經常出現農產品滯銷的現象,蔬菜、水果成片成片的爛在地裡,著實讓人心疼,一邊是農產品一文不值,農民欲哭無淚,另一邊是市場價格高,消費者想買便宜的買不到,這就是供需之間的矛盾。



按道理說,現在是市場經濟,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和其他任何行業一樣,風險由生產者自擔,但對於中國農民來說,抵禦風險、承擔風險的能力太低,往往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所以對於農產品滯銷,往往得采取多種措施,藉助外力。秭歸也曾發生過幾次臍橙滯銷,特別是08年冰凍災害,導致大量臍橙凍壞,無法銷售。



對於應對滯銷,我有幾點膚淺認識。

1、政府部門推動。對於一個地區的產業未來,政府部門面對滯銷問題不能袖手旁觀,一方面政府部門擁有廣泛的信息發佈渠道,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有較好的信譽度,能更好的促成市場與農產品的對接和聯繫。但面對滯銷,農民可以尋求政府部門支持,政府部門積極尋求市場和企業介入,秭歸歷史上就多次有主要領導幫忙賣柑的事。但歸根結底滯銷不能讓政府買單,他只能起到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

2、尋求公益組織和社會媒體幫忙。農產品滯銷對農民的生活造成威脅 這本來就是一種新聞素材,如果大量農產品滯銷,可以試著尋求公益組織和媒體幫忙發佈需求信息,再通過讀者、愛心人士的宣傳發動,對緩解滯銷作用很大。經常在報紙網站甚至主流媒體上會出現幫助農民吆喝的例子。



3、自身擴寬渠道。

現在的媒體社交平臺這麼發達,可頭條、微信、QQ等平臺上發佈廣告,向全國朋友宣傳農產品,現在農村原生態種植的蔬菜水果應該很受消費者歡迎,有需求的朋友就可以通過平臺去取得聯繫,建立買賣關係。



農產品種植也要有自己的發展規劃,切莫跟風大量發展,滯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某一個時期,某農產品價格高,然後大量農民瘋狂的擴張規模,導致產品供給大量增加,大於消費者的需求,沒人買了,自然就滯銷了。

(個人觀點,歡迎指導)


熊二是個二貨


現在很多地方都出現過農產品滯銷的情況,辛辛苦苦了大半年,結果農產品出來了,賣不出去,最後只能爛在田間地頭,無法銷售出去,導致最後出現賠本的情況。要解決這個問題,僅僅依靠農民自己是無法解決的,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政府方面

政府是需要起一個引導作用的,不管是成立農產品交易中心,或者是從外地招商農業相關的企業進行投資,都需要政府起一個引導的作用。

之前,在部分地區成立了農產品交易中心,對第二年的農產品進行預售,部分需求量比較大的企業會提前簽下訂單,支付一定的定金。農民有了訂單再進行產品種植,這樣就可以避免產品出來以後銷售不出去的情況,可以避免很大的風險。

農民方面

對於農民來說,不能依靠政府來進行解決,也要自己想一起辦法,部分地區成立的有農村合作社,依靠規模化種植,產量巨大。這些合作社就主動出擊,去和相關的企業進行合作,進行產品銷售。有的地方做了農業電商,形成自己的品牌,在網絡上進行銷售,既能提高產品的價值,也能在銷售方面有一個好的出路。


另外,對於農產品相關的企業,應該立足農村,對於當地農村形成一定的指導和引導作用,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農家客


農產品滯銷很傷農民的心,不怕髒不怕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東西賣不了。解決辦法兩點,1.政府引導,不讓農民盲目跟風,幫助農民‘大數據’分析,引路。 2.根據地理需要加大招商力度,多建立不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