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中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

越来越多醉心于中医的

洋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

在这些洋学生眼中

中医是一门奇妙的科学

近日,20名洋学生来到

蜀山区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体验了一把传统中医文化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洋学生们是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的在校留学生,在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学生饶有兴趣地观摩了中医针灸、望闻问切等传统诊疗方法,了解中医诊法、针灸疗法,部分学生还现场体验拔罐、推拿等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对中医技术的疗效纷纷点赞。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中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对冬病夏治三伏贴非常感兴趣。将来学成归国后,也许会开一家中医诊所。”来自南非的哈瑞娅说到。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中医药作为独具特色的医疗体系,有“简、便、廉、效”等特点,在基层医疗保健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作用显著,尤其在基层养生保健、慢性病、老年病防治等方面拥有独特的疗效。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留学生观摩、体验基层中医疗法,能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医魅力,对于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五里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说到。

近年来,

蜀山区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

着力打造中医药发展“五大平台”,

为老百姓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先后荣获“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安徽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全区基层中医药工作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

积极构建中医药发展保障平台

制定出台《蜀山区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和《合肥市蜀山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建设中医药基础设施,实现全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中医科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积极申请中央及省级中医专项经费120余万,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医馆规范化建设。

不断健全中医药发展服务平台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将中医药服务纳入“两个统一”,统一建立居民中医健康档案,统一印发中医体质的分类标准、判定方法和调理方案,规范中医体质判定和调理,实现65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率68%,0-3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率95%;同时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中,打造中医特色服务包,为颈肩腰腿痛患者提供针灸拔罐等理疗服务,为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将提供冬病夏治的三伏贴服务,为腹泻、便秘、斜颈的小儿患者将提供小儿推拿服务等。

创新搭建中医药人才成长平台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依托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业人才资源优势,把中医专家“请进来”坐诊,把社区中医药人员“送出去”学习,目前共有10名中医专家、30名基层人员实现双向交流学习;建立在职与学历教育相结合、机构内与机构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人才培养机制;邀请名老中医现场指导及医联体中医专家基层坐诊,实现全区中医药人员培训全覆盖,诊疗服务过万人次。

广泛推广中医药技术应用平台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充分发挥中医药服务“简、便、验、廉”优势,建立中医适宜技术康复室,将中医药方法广泛应用于治疗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立“蜀山区社区疑难病会诊中心”,建立疑难病会诊专家库,提供全方位诊疗。

全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宣教平台

快看!五里墩街道来了群“洋学生”,他们在做啥?

积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基层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重点打造“中医馆”,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实地体验,全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乡镇卫生院均建设立中医馆,同时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推送中医药工作动态和知识2000余条,促进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

审核:马杰丨责编:梅竹丨编辑:沈刚、欢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