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接吻日,當我們接吻時我們在吻的是什麼?

國際接吻日,當我們接吻時我們在吻的是什麼?

先來一段甜蜜暴擊

世界上什麼奇葩的紀念日都有,比如今天,國際接吻日。雖然這個紀念日在聯合國備案通過僅有二十多年,但接吻卻有至少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其中大有學問。

接吻其實是一門學問,甚至在希臘語中有個詞就叫做philematology,意思是接吻學。古英語中以cyssan一詞表示親吻,有人猜測它代表著人們接吻時發出的聲音。羅馬人是很喜歡接吻的,甚至給不同類型的親吻取了不同的叫法,親吻手或者臉頰為basium,稱閉著嘴的親吻為osculum,而稱熱情的吻為saviolum。關於親吻,目前為止我們能找到的最早文字記載來自印度的《吠陀經》,一本3500年前的梵文文獻,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有關於口對口親吻的描寫。人類學家沃恩·布萊恩特等人認為,接吻這種習慣可能是公元前326年亞歷山大征服印度旁遮普後帶到西方的。

國際接吻日,當我們接吻時我們在吻的是什麼?

公元前就有了繪有接吻圖像的陶罐

人類到底是何時因何而開始親吻的,這個問題還沒有找到答案,英國動物學家和人類行為學家、《親密行為》的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曾經認為,接吻很可能起源於靈長類動物的育嬰行為,因為母親咀嚼食物口對口餵給幼崽,其中伴隨著愉悅感,會讓幼崽成年後依然願意尋覓這樣的接觸,轉而將吻的習慣保持在伴侶之間。但事實上呢,在人類之外,科學家只在倭黑猩猩身上觀察到和我們很接近的接吻行為,我們其他的靈長類近親並不存在類似的表現,這也使得該假說並不那麼證據確鑿,更何況母嬰之間的親吻和戀人之間的親吻,在感覺和方式上完全不是一回事。

國際接吻日,當我們接吻時我們在吻的是什麼?

倭黑猩猩的示愛行為和人類十分接近,除了接吻,還有很多……

而在2015年,《美國人類學家》期刊上發表的針對168種不同社會文化的研究,更是對此說法打了一記臉。內華達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的賈斯汀·加西亞等學者們表示,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只有77種社會文化中找到了基於浪漫的親吻行為,佔比46%,而沒有這種行為的社會文化居然要超過一半,54%。不但沒有,他們很多人對此簡直是聞所未聞不可忍。比如,南非莫桑比克的桑格人第一次看到來自歐洲的人接吻是在1890年,他們臉上立刻露出了嚴重的鄙夷神情;而亞馬遜地區的巴西密西納卡人甚至還要晚,又過了100年後才看到了這個場景;在美拉尼西亞,據說新幾內亞東南邊的特羅布裡恩群島島民要是看到誰誰和別人接吻,心裡就會想,哦,一種多麼無聊又愚蠢的娛樂啊。

統計數據表明,浪漫接吻在中東地區最為普遍,研究涉及的所有10種中東文化都參與了。而這個比例在北美是55%,歐洲是70%,亞洲是73%。研究者們甚至發現了社會複雜性和接吻之間的關係:等級和分層越明顯的社會,浪漫接吻的頻率就越高。也就是說,它似乎有伴隨著現代性而普及發展的意味。

為什麼接吻在現代社會中變得那麼重要?也許這跟現代社會求偶機制中的潛在需求有關。一種假說認為,接吻是為了通過在這種接觸下引起的信息素或化學信號傳遞,對潛在伴侶來完成擇偶評估,因為這麼做可以名正言順不費氣力地獲取對方在健康或免疫能力方面的信息。2007年,有一項來自美國奧爾巴尼大學戈登·蓋洛普等人的研究表明,作為求愛儀式的一部分,帶著其演化上的功用,親吻可能為你找來一個心上人,也很可能成為結束一段浪漫關係的主要因素,在接受他們調查的58名男性和122名女性中,59%的男性和66%的女性承認有過這種唏噓經歷:對某人產生了好感,但第一次打個啵就——沒感覺了。聽上去,呃,很悲哀有沒有,但從理性的角度來講還真是個好事,親一次就沒感覺總比親十次才沒感覺來得及嘛。

的確,這種生理層面的檢驗對於擇偶代價更高的女性來說,顯然更為重要——該現象被稱為“簡·奧斯丁問題”,因為她們的生殖細胞有限,而且還要承受撫養後代的壓力,找個不健康的或不靠譜的都會讓自己吃大虧。1995年,在著名的“汗衫實驗”中,來自瑞士伯爾尼大學的克勞斯韋德凱德(Claus Wedekind)團隊讓被試女性去聞一組男性穿過的汗衫,選出最讓自己喜歡的味道,發現她們會選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和自己差異最大的對象,而這種對象和自己產下具有遺傳缺陷的後代的概率會低。牛津大學的拉斐爾·烏洛達斯基和羅賓·鄧巴等人2013年發表在《性行為檔案》(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上的一項研究證實,當被問及“接吻有多重要?”和男性相比,女性給出的指標確實更高,她們也更傾向於認為最初的吻會改變自己對他人的吸引力。而在《人性》(Human Nature)期刊上,同一團隊還發表了另一項研究,探討女性對浪漫接吻的態度和所處月經週期階段之間的關係,實驗召集了84位來自美國和英國的女性,其中50位女性處於黃體期,相對不容易受孕,34位則處在卵泡晚期,受孕率處於峰值,結果的確顯示,排卵期的被試對接吻的看重程度要高於非排卵期的被試。

接吻在身體愛撫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大多數人認為嘴唇的觸碰,比依偎、牽手、擁抱和按摩更私密,在年輕群體中的調查表明,那些接吻更加頻繁的人,對自己的戀愛更滿意。接吻還能夠增加體內催產素的水平,這種激素能夠促進人之間的紐帶關係建立。許多研究者都認為,男性傾向於把親吻作為達到目的的手段——獲得好感併產生交配,而女性更傾向於把親吻作為監督關係狀態,和評估伴侶承諾水平的手段。感覺好的吻,越吻越篤定,感覺不好的吻,越吻越傷心。

不知道你接過的時間最長的吻是多久,目前為止,吉尼斯接吻時間最長紀錄保持者為一對泰國情侶奕格猜和叻沙那·迪拉納拉特,持續了58小時35分58秒,而此前的紀錄是31小時18分鐘。我想象不出這麼長時間保持麼麼麼的狀態會是怎樣一種感覺,不僅要耐力好,而且怎麼做到不吃不喝保持呼吸的?

國際接吻日,當我們接吻時我們在吻的是什麼?

參加吉尼斯接吻最長時間記錄的情侶

對於我們平常人來說,不要拼體力的話,適當一吻還是非常美妙的,因為這能使中腦腹側被蓋區產生多巴胺,也就是製造快樂和成癮性的神經遞質。但可能很多人不會想到,這同時也是個進行口腔菌群轉換的過程,2014年,荷蘭科學家雷姆科·科特發表在《微生物組學》(Microbiome)上的一篇文章稱,吻個10秒鐘的話,就有多達8000萬個細菌搬了家,不是從你這裡去了ta那裡,就是從ta那裡來到了你這裡,如果你們還處於熱戀期,每天至少親吻九次的話,哈哈,連口腔細菌群落都會相似。但是你也不用過度擔心,另外有研究表明,接吻而被傳染疾病的概率甚至小於日常握手,畢竟我們的免疫系統還是時刻在工作的。除非的除非,對方含有EB病毒——會引起學名“單核細胞增多症”的接吻病,或者呢,某種讓你過敏的蛋白。

來給你們講個過敏之吻的故事。這是過敏症專家薩米·巴哈在美國哮喘和免疫學學會的年度科學會議上分享的,他認識個30歲的男性醫生,患有花生過敏,有一天和女朋友接吻的時候,出現了嘴唇腫脹和瘙癢,仔細尋找原因才發現,兩個小時女生吃過花生,雖然她採取了刷牙和嚼口香糖等防範措施,依然沒能阻止過敏蛋白的傳遞。要知道過敏接吻對於某些食物或藥物過敏人士的威脅還是挺大的,症狀包括嘴唇或喉嚨腫脹、皮疹、蕁麻疹、瘙癢和哮喘。

說起來,接吻也是一個極其能夠檢驗對方木訥水平的舉措。不知道你自己注意過沒有,大多數人在接吻的時候喜歡偏向右邊,這可能和接吻要眼疾手快有關——捕捉到“我可以了”的信號,就要趕緊上啊。2011年,來自阿姆斯特丹大學馬利克·羅斯科等人的一項研究認為,當人們關注於實現某些積極結果,也就是產生趨近動機時,左半球大腦的激活要比右半球的激活更為強烈,相應的,右邊的身體就會做出更快的反應。

國際接吻日,當我們接吻時我們在吻的是什麼?

偏向右邊的接吻習慣,你注意到了嗎

當親吻不是在情侶間進行,而是發生在父母和孩子之間,方向很有可能就是反過來的,2016年加拿大薩省大學的珍妮弗·塞奇威克和羅琳·埃利亞斯等人通過圖片檔案分析,得出了以上結論,她們從Google圖片、Pinterest和Instagram中過濾了浪漫之吻後,整理出529張親子接吻圖像,包括父女,父子,母女和母子,最終統計出這個趨勢。這可能是父母經常用左臂抱著孩子、因此從左邊發起親吻也更順勢有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