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你說你想買房,那你知道什麼是“得房率”嗎?

“得房率”這個詞對不少購房者來說都有些陌生,因為市場中出售的房屋大多是以建築面積或者產權面積來體現,所以很多購房者就忽略了得房率的問題。其實房屋公攤面積也會影響房子的得房率,包括得房率並不是越高越好

是不是超出了你的認知範圍?別急,今天田哥給大家分享關於“得房率”的那些事兒,想買房的筒子們走起~

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所謂的得房率,是套內建築面積和銷售面積之比,其數值高低是買房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大多數人以為,得房率越高就意味著購房者花在公攤面積上的費用越少,購房者也就越合算。但業內人士認為,購房者選房時其實不宜過分要求得房率,應該更考量房子的綜合品質。

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不同住宅·不同得房率

得房率高低要受樓層高度、樓層結構、電梯多少、樓道寬窄等多方面影響,不同樓盤因為公攤面積所佔的比例不同,所以得房率也會大不相同。即便是同一個樓盤同一棟樓,不同戶型的得房率相差也會很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就高層小戶型而言,有些樓盤得房率可以達到80%,有的卻還不到75%,而對於寫字樓和商鋪來說,由於相關配套設施更多更完善,比如過道多、安全通道多等原因,實際得房率還會更低,一般為50%-60%。

有些開發商為了提高得房率,來增加吸引亮點,會通過各種方式在不額外增加公攤的基礎上,從戶內設計方面儘量擴大使用面積,如半封閉陽臺和大飄窗,或贈送戶內面積等,這就是所謂的“偷面積”。

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得房率並非越高越好

很多人都認為得房率越高,意味著房子買得更值,但這真不一定。舉個例子,如果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是不是就說明,這套房子是沒有樓梯和過道的,那你說這樣的房子值嗎?你想要嗎?

得房率過高會降低居住質量,這個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說明樓梯的寬度、公共走廊、電梯等配套不是很完善,嚴重還會影響安全!

這些公攤面積可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大也不一定是壞事,雖然住房實際使用面積相對少了,但公共活動空間也相對大了,居住的舒適感也會提升。

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得房率影響的是我們所購置住宅的使用面積,衡量著一套住宅在使用中的舒適度,但在對於得房率的數值大小進行選擇時,不應只是片面一味選擇高數值,還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進行考究。

得房率高的房子

得房率不僅和公攤面積多少有關,和一棟建築的房屋總套數也有關係。房屋總套數越少,得房率就越高!舉個例子,一棟住宅樓盤,總戶數是14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佔據一個層次的樓面,那麼這套房子由於公共面積少,得房率就要高達90%。

此外,單層戶數越少,得房率也會越高。有一棟房屋,一層只有兩套房子,發展商為了提高得房率,將電梯門開到住戶的家門口,這一設計就大大提高房屋得房率了。

大多數情況下,樓層越低,得房率就越高的。比如別墅要比普通公寓得房率高;多層住宅得房率要比小高層、高層住宅得房率高;而小高層又要比高層住宅得房率高。

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另外房型也是決定得房率高低的主要因素。點式房得房率最低,疊式房得房率略高一些,但也只有73%左右;板式房高層的得房率在78%左右,板式房小高層的得房率最高,可以達到80%左右。

合理的得房率

那麼我們在購房時應該如何考慮得房率問題?其實得房率只是房地產開發商的通俗說法,建築設計行業中很少提及這個詞,而國家《房產測量規範》也只是對哪些部位可以計入公攤面積作出明確規定。

對得房率的標準,只有一個指導性規定,就是要求高層建築得房率不低於70%,多層建築得房率不得低於75%。所以70%-80%的得房率是較為合理的,因為這個數值之內的得房率,對住宅舒適度沒有太大影響,又不會讓購房者花費過多的冤枉錢。

得房率不是越高越好

最後田哥要提醒大家,如果開發商給予的得房率超過合理的限度,一定要注意辨別是以

犧牲品質為代價,還是在設計上有所突破。在這裡有個技巧,就是看房子內的走廊,因為走廊過道除了走路外別無用途,設計不當會造成浪費。

其次看房子的進深,一般進深每增加一米,戶型面積就會有所增加;還可以看陽臺,好的設計將陽臺功能細分成陽臺室、觀景陽臺、服務陽臺燈,而不好的陽臺設計也會造成浪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