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檔數高於高校計劃數,退檔的風險有多大?

投檔數高於高校計劃數,退檔的風險有多大?

文/劉冷絲 圖/網絡

本週全國高校招生進入投檔階段,有的高校說投檔比例按照1:1.02、1:1.05,有的很誇張,說是按照1:1.1、1:1.2。很多考生和家長,有的看不懂這個比例所包含的意思,有的看懂了卻擔憂如果萬一被投檔了,那該怎麼辦。

我們簡單分析一下其中的奧秘,也由此看看高考錄取的規則以及我國高考的公平公正保障。

投檔數高於高校計劃數,退檔的風險有多大?

學生和家長代表參觀錄取現場

首先要理解投檔線的來由。

投檔分數線不是省市招生主管部門確定的,他們也無權確定,而是以各個高校為單位來確定。規則如下:

各高校按照同一科類招生計劃數的一定比例,比如文科或理科,再如細化到專業,像經濟學、法學、文學等等來確定投檔線,即所有報考者第一志願投檔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調檔最低成績標準。形象比方,第一志願填報者全部到這個學校某個專業,他們去排隊,這個專業計劃數是100名,按照1:1.01,那麼第101個排隊的考生的分數就是投檔線。

因此,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投檔分數線,而且不同的專業有不同的投檔線,這個就簡稱投檔線也稱調檔線或提檔線。

投檔數高於高校計劃數,退檔的風險有多大?

省市教育主管部門高校錄取現場

其次,再來看看,高校為什麼會設置這樣的不同比例投檔。

簡單說,高校是招生的主體,他們當然要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的生源質量,同時也為了保證錄取的圓滿完成。正因為如此,國內90%的高校在調取學生檔案時,都會超出計劃數來超額調閱,這時候實際調閱數與計劃數之比就是投檔比例。為了減少考生被退檔的風險,教育部規定,學校的投檔比例不高於1:1.2,意思是,某院校計劃招100個人,調取數量只要不超過120份考生檔案就是符合規定的。

有的高校每年招生情況非常穩定,沒有太多的專業要求,信譽良好,生源質量也很穩定,所以就採用了1:1的比例投檔。有的高校因為招生情況特殊,比如專業有特殊要求,對學生身體條件等等有要求,以防萬一,他們必須將投檔比例設置到1:1.1以上。

第三,考生被退檔的風險有多大?

先把結果告訴大家吧,退檔風險有,但屬於個別案例,因此不必要太過擔憂退檔風險。

其一是上了投檔線未必投檔。平行志願是目前各省市提前批和藝術類第一批之外的填報方法,平行志願的初衷就是為了將合適的分數、合適的意願、合適的學校三者統一起來,做到考生和高校雙贏。但是,萬事萬物總不是完美的,平行志願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投檔考生密集排列非常嚴重,投檔線位置考生同分現象越來越普遍。在一些高考大省,某些分數段同分考生幾千人很常見。形象來說吧,你的高考分數僅有100,理論上來講,你也可以填報北大、清華,因為無所謂,你後面還有很多志願可以填呢!

投檔數高於高校計劃數,退檔的風險有多大?

江蘇省高校錄取現場

其二,上了投檔線並投檔成功。這種情況之下,高校並不能保證一定被錄取。比如,這麼多年,被退檔的主要情況有身體,單科成績不符合規定,而且你還不服從專業調劑。那麼,其結果就只能是退檔。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所以教育主管部門、各大高校和各個高中老師反覆提醒“要仔細看高校招生簡章“,就是這個理!

被退檔的可能性還有一種,這種發生的幾率很小,即你的所有條件都符合了這所學校的要求,但因為該校總體錄取計劃數全部用完,只是因為今年報考的人數太火爆了,實在出乎意料。試想,這種可能性大嗎?高考填報志願是一個非常理性的活,沒有人會去冒險,怎麼可能暴漲暴跌!

因此,從整體上看,高校招生的這一規定,每個學校有不同的做法,但終屬於遵循了公正合理的原則。

最後提醒一下各位考生和家長,填完志願不是“萬事大吉”,所有人必須保證通訊暢通。在志願不服從調劑的情況下,所填院校如果其他專業未錄滿,或者預留有指標,這個時候無法聯繫到考生,“滑檔”情況就很有可能出現。

投檔數高於高校計劃數,退檔的風險有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