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原创 2018-04-10 冯夏 方志金牛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文 • 冯夏

图 • 永陵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杜甫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唐代文化具有不可比拟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这种丰富性与多样性表现为大唐文明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绚丽多彩的唐代音乐文化成为唐帝国繁华绮丽的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优美旋律。唐末五代前蜀时期的成都,音乐文化高度繁荣,“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村落闾巷之间,弦管歌声,合宴社会,昼夜相接”;这些记载和描述即是对前蜀时期的成都音乐繁盛的生动写照。今天,在敦煌壁画、龙门石窟、广元石刻等古代文化遗迹中,还能看到不少当时的乐舞场面,它们都是研究唐代宫廷乐舞的宝贵资料,而成都永陵棺床石刻“二十四伎乐”是迄今所见唐五代音乐舞蹈资料中最全面系统和最直观真实的一组宫廷乐队。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成都永陵是中国唐末五代前蜀开国皇帝王建(公元847年—918年)的陵墓, 1942年发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对外开放,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永陵,是我国首次科学考古发掘的大型地上皇陵。陵墓建筑堪称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典范。墓内石刻二十四伎乐精美绝伦,生动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宫廷乐舞的演奏场景,这组完整的宫廷乐队其中舞伎2人,乐伎22人,演奏的乐器20种23件,22位乐伎演奏的乐器分为三大类:弦乐:有琵琶、竖箜篌、筝3种;管乐:有觱篥、笛、篪、笙、箫、贝6种;打击乐:有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鞉牢鸡娄鼓、铜钹共10种。另有吹叶1种,表现出晚唐五代宫廷乐队的盛大规模及壮阔场景,在音乐史上具有极高历史地位。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今年正值永陵落成1100周年,考古发掘75周年,成都永陵博物馆深挖“二十四伎乐”的音乐历史文化资源,认真思考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使永陵石刻“二十四伎乐”以更新、更活的形式展示给广大观众。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部剧以成都永陵地宫出土的音乐舞蹈石刻艺术瑰宝“二十四伎乐”为蓝本,国乐与现代舞跨界融合,紧密围绕音乐与宇宙、自然、人的关系,追寻音乐及人生真谛,以乐载道,以乐化人:音声之乐稍纵即逝,心灵之乐却是永恒。古今乐韵完美结合,中外艺术形式交融相得益彰,将高度还原的唐代宫廷乐器与当代民族乐器融为一体,同台生辉,交响共鸣,以独奏、重奏、合奏、舞蹈、演唱等艺术形式错落交织,呈现一种东方写意、浪漫华丽而又个性化的舞台气质。力求制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具有中国艺术神韵的优秀国乐舞台作品。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这部由成都永陵博物馆出品,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携手四川现代舞团、【天籁筝团】全新演绎的国乐观念剧《伎乐·24》,是成都文博界第一次充分利用传统音乐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的跨界演出剧目,以当今最前沿、符合国际传播和沟通方式的舞台表现形式,为观众开启一场关于找寻中国音乐源头和“二十四伎乐”音乐价值的旅途。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缘起瞬间之音,传承永恒之美。涵古茹今,梦回唐朝。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首演时间:2018年4月13日19︰30

首演地点:锦城艺术宫

征稿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国乐观念剧《伎乐•24》 ——永陵唐音绝响的复活

金牛区数字方志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