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寧夏的他,26年後跨越太平洋與中美兩國養父母攜手尋親!

生于宁夏的他,26年后跨越太平洋与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寻亲!

“我的親生父母在何方?我想念你們。”今年26歲的男子靳家成(又名黨子楊、黨家成、克里斯蒂安),特別想找到自己在中國的親生父母,隨著年齡增長,對親生父母的渴望愈加激烈。靳家成出生於1992年,其尚在襁褓中時疑遭遺棄在街頭,被寧夏固原市隆德縣一對夫婦收養。不幸的是,在其6歲時與隆德養父乘車外出時走失,後流落至河南被洛陽社會福利院收留。2001年5月4日,靳家成被美國友人領養,現居住在美國。為了幫助靳家成找到親生父母,美國和中國兩養父母攜手,跨越太平洋為“兒子”尋親。

嬰兒時遭遺棄被收養

“我記得特別清楚,是在1992年冬季的一天,天氣特別冷,我在路邊撿到一名男嬰。”在固原市隆德縣醫院工作的靳高科回憶說,當時嬰兒裹著一件藍色的毛衣,裝在一個紙箱裡,他抱回後發現嬰兒的臍帶還沒有脫落,在嬰兒的身上及紙箱裡也沒有發現其它可以證明孩子身世的物品。當時,憑藉多年醫務工作經驗,靳高科判斷男嬰是被遺棄。

生于宁夏的他,26年后跨越太平洋与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寻亲!

抱回家後,靳高科對嬰兒進行全面檢查,發現孩子體貌特徵健康完好,沒有任何生理和智力缺陷。

“孩子長相俊秀,皮膚白皙,特別乖巧。”靳高科說,全家人對這個孩子特別喜歡,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並盼望孩子將來能出人頭地,靳高科給孩子取名靳家成。“那時,由於我們夫妻工作忙,沒有人照顧嬰兒,就將靳家成送到老家沙塘鎮張樹村,和奶奶、叔叔靳小旺一起生活。”靳高科在工作之餘,經常回老家給兒子送營養品、生活費,抽空陪伴兒子。

6歲時與隆德養父失散

對於在張樹村這段美好生活,靳家成記憶猶新,正是憑著這份記憶才讓他順藤摸瓜,從大洋彼岸的美國尋訪到隆德縣,找到了養父靳高科。

生于宁夏的他,26年后跨越太平洋与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寻亲!

“我小時候生長在一個名叫張樹村的地方,一家人住在一個院子裡,我和奶奶住在一起,晚上也和奶奶睡在家裡的土炕上。我記得有一個叔叔在罐頭廠工作,還有一個叔叔家裡養了蜜蜂,奶奶會納鞋墊兒。”靳家成回憶說,鄉下家裡的地種的糧食以玉米和土豆為主,家裡還養了牛。“家裡人在吃飯的時候都喜歡吃蒜,還喜歡放醋,奶奶還會做手工粉。”

這些生活細節以及生活特徵,進一步印證了靳家成在我國西北農村生活經歷。靳家成記得,小時候他有一個堂弟一個堂妹,是他兒時的玩伴,“我的隆德養父名字叫靳高科,是醫生。”

在靳家成6歲時,和隆德養父外出失散,後流落到河南省洛陽社會福利院。

據靳高科介紹,為了讓孩子在城裡上學,1977年他和妻子把靳家成從老家接到城裡一起生活。1998年清明節,他帶靳家成上墳,回家時路過一個菜市場,當時他讓靳家成先上一輛客運車等他買菜,幾分鐘過後,靳高科買菜回來時發現客車不見了,兒子也失蹤。“我在縣城裡瘋狂地找了一圈,隨後又到臨近的省市去找,但沒有結果。”兒子走失後,靳高科特別難受,其妻子因此患上重病。

8歲時被美國養母領養

2001年5月4日,供職於美國國際收養協會的朱莉婭·諾里斯到洛陽福利院參加活動,當時遇到了靳家成並領養了他,起英文名為克里斯蒂安。朱莉婭至今未婚,除了收養了家成,還收養了另一個女孩。

生于宁夏的他,26年后跨越太平洋与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寻亲!

朱莉婭講述了她領養靳家成的經過。“當時遇到了靳家成,他那天征服了我的心,尤其是他最後笑的時候。”朱莉婭說,靳家成接受能力很強,到美國三、四個星期就能用英語交流,而且非常聰明,學習優秀,熱愛運動,游泳、衝浪、曲棍球都是他的愛好。為了讓兒子有一個溫暖的家,朱莉婭特地為靳家成佈置了一個具有“中國味”的房間。

當年,河南省洛陽社會福利院出具了一份領養證明:“茲證明黨子楊,男出生在1994年8月6日。1999年2月27日有人發現被遺棄在西貢區,中州路工業和商業建築天橋下的他,並於同日由洛陽市公安局分局公唐派出所送往我們福利院。”

初次被領養後,靳家成向其美國養母介紹,福利院出具的證明上年齡是錯誤的,那時已經8歲而不是6歲。

為此,到美國後,其養母對靳家成進行激素水平測試和骨骼掃描,證明了他可能出生的年份是1991年或1992年,而不是福利院證明上所書的1994年。

“我不瞭解關於靳家成在福利院之前的任何信息。”河南省洛陽社會福利院院長曾對志願者說,曾有人看見靳家成在洛陽大街上乞討,並把靳家成交給了警方。“民警在問話時,靳家成不會張口說話,所以就把靳家成送到了福利院。”

17歲時第一次跨國尋親

隨著美國養母在美國馬里蘭州安居後,靳家成健康成長,並長成一名帥氣的小夥子,並在17歲前在伊斯頓中學讀完10年級。隨著年齡增長,靳家成急切想知道自己身世,並開始尋找親生父母。

生于宁夏的他,26年后跨越太平洋与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寻亲!

14歲時,靳家成向美國養母追問過自己的身世,朱莉婭為此奔波。朱莉婭表示,靳家成關於怎麼走失、怎麼從寧夏來到河南洛陽,這一段經歷的記憶空白,如同磁帶抹去了一段。

2009年4月,朱莉婭聯繫到了中國的一家公益組織“寶貝回家尋子網”,經過志願者們網絡查詢,終於聯繫上了靳家成在隆德的養父母靳高科和邵菊蓮。

2009年8月29日,兩個相隔大洋的家庭成員在北京相約相見,他們抱頭痛哭。

當時,中美兩國媒體對見面現場進行了報道。

生于宁夏的他,26年后跨越太平洋与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寻亲!

據當時媒體對現場描寫:“在2009年8月29日上午9時許,在凱萊大飯店的一層,等候與兒子相會的靳高科、邵菊蓮夫婦坐在沙發上不時向門口張望。他們前天下午乘飛機來到北京,一起來的還有他們的弟弟、也就是兒子的‘二大’靳小旺,還有天天唸叨孫子的奶奶。來自美國NBC、洛杉磯時報及鳳凰衛視、北京當地的多家媒體共十多名記者圍攏在一家人身邊忙著提出問題,在隆德縣醫院做內科醫生的靳高科擔任了全家的‘發言人’平靜地回答著問題。9時30分左右,朱莉婭和她的姐姐、弟弟一起帶著靳家成走進大廳。靳高科一家人都猛地站起來,在注視兒子僅一秒鐘後,靳高科和妻子猛衝過去抱住兒子,爆發出嘶啞的喊聲‘兒子!可找到你了!’一家四口團團抱住家成,只是哭喊,四人的眼淚流得滿臉都是。三分鐘過去了四口人仍捨不得放開家成,同樣不停流淚的朱莉婭上前與靳高科一家人擁抱,哭聲仍沒有停止。”

“在10分鐘的時間裡,圍繞著過去的記憶和現在的生活,兩個家庭更深入交流,雙方互贈禮物。見面當時,靳高科和靳小旺拿出了一個小算盤,靳家成打開算盤,連說記得記得。靳高科一家人還準備了糖果、針織披肩、寧夏的枸杞等贈送給朱莉婭一家,而朱莉婭也準備了帶有家成照片的懷錶和家成在美國成長的相冊,‘相貌沒變,他小時候就挺調皮,愛玩。’家人翻看照片說,相片記錄了家成在美國的學習、生活、過生日、與家人團聚等畫面,母親、奶奶邊看邊哭。”

中美兩國養父母攜手再為子尋親

第一次尋親後,靳家成認為靳高科和邵菊蓮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生于宁夏的他,26年后跨越太平洋与中美两国养父母携手寻亲!

2016年,靳家成和隆德的養父母做了DNA測試。測試證明,隆德的養父母靳高科並非自己的親生父母。

從17歲尋親,到尋找到隆德養父母,靳家成一直沉浸在幸福之中。7年後,突然發現自己的父母並非自己的親生父母,這對靳家成打擊很大。

靳高科介紹,至今他也不知道靳家成的親生父母,他也特別著急,並通過各種方式尋找,但人海茫茫,又要到哪裡去尋?

“26年前的固原地區,城鄉“重男輕女”思想普遍嚴重,一般家庭不會將男嬰遺棄。”靳高科推測,單身姑娘遺棄嬰兒的可能性特別大,“按照靳家成年齡推算,他的親生母親的年齡應該在40歲至50歲之間。”

“即便不是親生,但我們一直將家成當做親生兒子一樣看待,始終沒有改變,尤其孩子的奶奶特別疼愛這個孫子,慣的不得了。”靳高科說,現在靳家成在四川上大學,經常回老家。

為了幫助“兒子”早日找到親生父母,中美兩國養父母攜手再次開啟尋親之旅,通過互聯網、各種媒體刊載相關信息。

靳家成自己在網站發佈了尋找親生父母啟事:“請幫我尋找親生父母!

我正在找我的父母!我出生於寧夏,1990年至1992年間。據說我出生後是由當地一家人撫養長大的。大約在1998年,我被送到河南洛陽的福利院,然後在2001年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這是我今天生活的地方。

我的美國家庭非常支持並幫助我進行搜索。我非常渴望找到我的父母,並與我在我的國家的親人見面,讓他們知道我在哪裡。我無法想象我的父母會失去我的痛苦。我非常關心我的親生父母和家人仍然生活在晝夜尋找我的下落的苦難中!我希望能找到他們!我沒有生氣,我不想為任何人造成麻煩。我不想從我的親生父母那裡得到任何東西。我只想找到我的親生父母。有一天我會看到他們,這是我唯一的願望。”

希望社會愛心人士提供線索,幫助靳家成早日圓找到親生父母的夢。

愛心熱線:靳家成的QQ郵箱為[email protected];也可以撥打熱線電話(0951)6024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