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素胚勾勒青花

用一色的青暈染

躍然於瓷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娓娓敘述元明清的青花史

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猶如美人嫣然一笑種下的漣漪

猶如雨過天晴後渲染的煙雨

知識貼 古瓷青花

青花瓷,始於唐代。屬釉下彩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元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標誌著其製作工藝發展日臻成熟,業界人士將之簡稱為“元青花”。

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淨的“人間瑰寶”。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頂峰(更精細)。

青花瓷用含有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明清時期,在青花的基礎上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底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青花瓷無論從用料、紋飾、燒製時間還是製作工藝上都極為考究。通過揉泥、做坯、印坯、利坯、蕩裡釉、畫坯、施外釉、挖底足、寫底款、施底釉、裝釉足、滿窯、燒窯、開窯等十幾道工序。

不起眼的土和石製成的泥坯,泥坯又經過一道道工序脫胎換骨。每一件瓷器都出自一個手藝人經年累月的技藝,都經歷一筆一畫的精心繪製,即使是相似的內容,每一隻卻都具有自己獨特的生命。

青花瓷還有一系列“隱喻”之意,古時的讀書人希望“青出於來勝於藍”,走上仕途後“青雲直上”,渴望做一個人民愛戴、“青史留名”的“青天”。以“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青花之韻在器、在筆、在墨色,猶如宣紙作畫,墨分五彩,不同的是用瓷做紙,經年累月把美好想像落於瓷上,素淨中蘊含奢雅。百年之後,仍寶光依舊,素雅依舊。

清代龔軾在他的《陶哥》中這樣稱讚青花:“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元青花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比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要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

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遊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機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絡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雲朵、蕉葉等。

蓮辦紋形狀似“大括號”,連辦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海水紋位粗線和細線描繪相結合。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明清青花

明清青花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青花瓷器發展到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器發展到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落,雖然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

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官窯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取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知識貼 古瓷青花

喜歡意古齋的朋友點個關注,方便下次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