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今天是2018年7月4日。在90年前的1928年7月4日,天津蓟县马兰峪的清东陵,被军阀孙殿英盗墓掘宝,成为轰动一时的东陵盗宝大案。

这一案件即使到了9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案情还是结局,都是扑朔迷离,令人唏嘘不已。大锤说史从本期开始,将为列位读者听友详细讲述,90年前的这一桩震惊世界的盗墓奇案。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孙殿英

清东陵,顾名思义,就是埋葬清朝皇帝后妃的陵寝所在地,因为与易县的清西陵相对应,所以被俗称为清东陵。清东陵面积48平方公里,埋葬着清朝从顺治皇帝开始的5位皇帝、4位皇后以及各级嫔妃、皇亲贵胄等共157人。位于天津蓟县马兰峪,这里从过去风水学的观点来看,属于上风上水的好地,至于这个风水说法灵不灵,大锤不予置评。不过大锤可以先讲一些关于清东陵的选址故事,列位读者听友也可以从这个选址的故事中自行判断,这个风水选址灵不灵。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清东陵

清东陵所在的马兰峪,最初看上这里的,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皇帝,他相中了这里的风水,准备死后埋在这里,当然最后未遂,吊死在北京煤山了。随后清朝顺治皇帝又看中了这里,从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开始修建东陵第一座陵寝——孝陵。

此后入驻这个陵寝的还有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到最后一个完工的慈禧太后的定东陵,清东陵前后修筑时间长达250年之久。最后除了清孝陵之外几乎全部被盗过,包括孙殿英大盗特盗的乾隆陵寝和慈禧陵寝。这里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只有清朝顺治皇帝的孝陵。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清东陵孝陵

至于为什么它没有被盗,原因很多,比如修筑得特别坚固、年代久远盗墓贼找不到墓葬入口等等,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顺治皇帝时期的清王朝上层还按照满族的习俗,流行的是火葬,装进孝陵里的不是棺椁而是骨灰坛子,顺治孝陵里没有棺椁,也就很难装载丰富的随葬品,没有丰富随葬品,盗掘难度又大,自然很难成为盗墓贼的重点目标。

从大锤讲的这一点历史掌故,列位读者听友恐怕也发现了,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似乎没有太保住埋在这里的清朝帝后们。

在清朝统治时期,清东陵布置有大约6000人的守陵人员,因此还算是比较安全的。但是随着1912年清朝统治终结,清东陵已经无法维持专门的守陵队伍了。随后,住在附近的居民包括原来的八旗子弟,也开始纷纷向东陵伸手,砍伐树木偷盗陵园建筑材料等等等等,小规模的盗墓贼也开始纷纷行动了。发展到后来,连当地的行政官员也加入了这一股小打小闹的盗墓大军。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1928年5月,军阀孙殿英进驻蓟县。

这位孙殿英,起家是靠宗教结社,加入过河南当地的庙道会,后来自己弄了一个破宝剑,自称是神仙赐给他的,哄骗了一批道徒,从此拉起了自己的小规模军事武装,属于起于绿林的小军阀。

孙殿英曾经在直鲁联军张宗昌指挥下与北伐军作战,随着国民政府二期北伐,直鲁联军崩溃,孙殿英带着他那一伙人又见风使舵,被国民政府收编,摇身一变从直鲁联军第十四军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他跑到马兰峪一带驻防,原本是抵挡不住北伐军,败退到这里的,到了这里之后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由于孙殿英是靠江湖起家的,没有过什么大的军阀作为背景靠山,他自己又出身文盲,没有什么军校长官同学作为联系纽带,因此孙殿英虽然投奔了国民政府,但是变成国民革命军之后,孙殿英这个军的编制、武器甚至人员补充,统统都是靠边站的,属于在国民政府内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那一类。他从驻扎在马兰峪一带开始,就盯上了清东陵。

正好赶上当时河北军事行动频繁,局势混乱,马兰峪一带本来就闹盗墓贼,孙殿英驻防马兰峪一带时,正好赶上一伙规模比较大的兵匪马福田部气势汹汹前来清东陵盗墓,孙殿英马上召集部队,人多势众打跑了马福田,玩了一把黑吃黑,然后,孙殿英就把清东陵都给围住了,以军事演习为名,禁止外界进入。这样一来,清东陵就完全成了孙殿英砧板上的鱼肉了。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关于孙殿英的东陵盗宝动机,孙殿英自己后来的解释说是要为自己和民族报仇,说清朝欺压汉人数百年,他孙殿英家与清人有几代仇恨(孙殿英的父亲与八旗子弟发生争执被打死),因此要把清东陵给挖掉来为民族复仇云云。

但是从后世角度来看,孙殿英的挖掘行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珍宝。因为1928年7月4日,孙殿英最先挖掘的东陵墓葬就是号称随葬品最为丰富的慈禧太后定东陵,挖开慈禧太后陵寝之后孙殿英又把目标指向了清东陵五位皇帝中传说随葬品最丰厚的乾隆皇帝裕陵,而且孙殿英在盗墓之前就向遵化县当地征调大车30辆,连运输贼赃的车辆都提前准备好了,打开东陵之后又直接奔着最有钱的墓葬冲过去,以上种种,怎么看都不像是孙殿英后来解释的“反清革命行动”。后世称孙殿英的行动为东陵盗宝,是非常准确的。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说到这里,大锤还得解释一下,为什么孙殿英人马进入东陵之后直奔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而去呢?他们怎么知道慈禧太后陵寝的随葬品最丰厚呢?这就是慈禧太后自己惹的祸事了。慈禧太后活着的时候曾经两次大规模修筑自己的陵寝,为什么会有两次呢?

因为第一次修的时候,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时期,两个人用的是一样的标准修的陵寝,修了6年修好了。但是修好之后,慈禧太后一个人独掌大权,就觉得自己的权势这么大,原来的陵寝不太符合自己权倾朝野的规格,于是在甲午战争前后,请注意,就是清王朝战败赔款的档口,慈禧又把自己的陵寝进行大规模的拆了重盖。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一直修到1908年慈禧太后死前四天,这才完工,用了十二年时间,是原来陵寝的工期的两倍,花的银子更是不计其数,因此慈禧太后的陵寝在当时孙殿英冲进陵园的盗墓队伍眼中,就是清东陵里面最时髦最气派最金碧辉煌的那一个,况且在孙殿英盗墓前,慈禧太后大修陵寝、陪葬豪华的民间传说就已经广为流传,如此这般,孙殿英这伙兵匪,不先偷你慈禧太后又能偷谁?

东陵盗宝90年祭(上):军阀是怎么成为盗墓贼的

于是就在1928年7月4日这一天,这一伙兵匪浩浩荡荡直奔慈禧太后的定东陵而去。一场浩劫就此展开。孙殿英一伙在东陵里遇到了什么,又盗窃到了什么,咱们下一回的大锤说史,为您讲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