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後礦山時代」正坐收生態紅利

曾經的浙江湖州,在582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幾乎不到10平方千米的就會出現一個礦點,此地也成為了華東最重要的建築石料地區之一,最繁華的時候,年開採量1.64億噸。

湖州:“後礦山時代”正坐收生態紅利

在今年的3月,湖州開展了礦山綜合治理推進會,決定將開採的數量控制在7100萬噸之內,建築石要控制在4700萬噸內。

這些數字的下降,是源於十幾年的綠色礦山的建設,曾經的塵土飛揚、滿目瘡痍的景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碧水青山、生機勃勃。

一起來走進湖州的小山村——菰城村

湖州:“後礦山時代”正坐收生態紅利

曾經的菰城村,屬於靠山吃山的“石頭村”,礦產證就有11張,常年有13個機組全天運行,曾經的礦工倪連新回憶,在開礦最高峰的時候,全村基本9成的居民都是在從事礦山或者是相關的工作,一個與礦山需要支付的工資就達到200多萬。那時候憑藉著資源的開採,確實讓村裡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在外面待一會,回來身上就是一層灰,天也都是灰濛濛的。

但是自2001年開始,這種現象就開始改變了,政府下定決心治礦,用了3年的時間,就將所有的礦山關閉,並開始進行植被的復墾,礦山在此期間搖身一變成為了果林、經濟林,靠近河邊的都已經是開發成為了農田。最近,一個計劃投資上百億的生態旅遊項目也將會落地在菰城村一帶,這裡優美的環境也正在轉變為生態紅利。

湖州:“後礦山時代”正坐收生態紅利

湖州礦山的治理並不是就簡單的讓礦山披綠就可以了,要因地制宜,在修復環境、保護生態的同時,還做到變廢為寶,現在湖州已經完成了廢棄礦山治理336個,除了菰城村,還有埭溪鎮東紅村,礦山變成為了千畝茶園;妙西鎮建立了光伏發電廠,成為了新能源示範基地;長興的太湖邊建起了大型遊樂場。

這十幾年改變的不但是生態壞境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現在的湖州礦老闆都經常說:不搞好了環境怎麼發展?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成為其中的典型代表,2011年,新開元成為國家首批礦山試點單位,現在已經建成了“花園式”礦山,而且經過幾次的測試,礦山的PM2.5值小於市區。

到2017年底,湖州的綠色礦山已經達到了94%,計劃到2020年底,建成100%的綠色礦山,湖州充分向我們展示了,保護環境和經濟利益是存在平衡點的,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到生態和諧!

你的家鄉有礦山嗎?現在發展的怎麼樣了?不妨來分享一下!

喜歡文章就點擊關注下礦山之星頭條號,每日傳播最新礦業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