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爵爷为何开口就是大同府的姑娘?因为繁华富庶?还是混血繁多?

最早从《鹿鼎记》里发现这个细节的,据我所知是严晓星先生,

他在《金庸识小录》里有一篇专文涉及此事:

《鹿鼎记》第八五九页,韦小宝仗着自己丰富的妓院生活经验,克服了年纪过小的不利条件,成功地冒充了六家妓院的大老板:“那老鸨一听,心想乖乖不得了,原来是六院联号的大老板到了,他这生意可做得不小,笑问:‘小少爷喜欢怎样的姑娘陪着谈心?’韦小宝道:‘谅你们这等小地方,也没苏州姑娘。有没有大同府的?’老鸨面有惭色,低声道:‘有是有一个,不过是冒牌货,她是山西汾阳人,只能骗骗冤大头,可不敢欺骗行家。’”

严晓星先生进一步指出:

韦小宝为什么要找大同府的姑娘?这家妓院为什么特地找卝人冒充大同府的姑娘?这涉及到特定的自然条件、历史因素与文化背景。

之后他广征博引,娓娓道来,让我等读者大长见识。

韦爵爷为何开口就是大同府的姑娘?因为繁华富庶?还是混血繁多?
韦爵爷为何开口就是大同府的姑娘?因为繁华富庶?还是混血繁多?

作者: 六神磊磊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这么个有意思的话题,主业读金庸的王晓磊先生(六神磊磊)自然也不会放过。他也写过一篇《韦小宝为什么点名要找大同府的姑娘?》

文中写道:

话说《鹿鼎记》里有一个经典段子,说韦小宝跑到少室山下逛窑子,抖擞精神,看见老鸨,劈头就是一句:有没有大同府的姑娘?就这么一问,便显得韦爵爷是欢场老手、出语不凡。老鸨顿时“面有惭色,低声道:‘有是有一个,不过是冒牌货,她是山西汾阳人,只能骗骗冤大头,可不敢欺骗行家。’”

金老爷子笔下,逛窑子就像逛潘家园,进门头一句问话最讲究门道。是内行还是棒槌,一问之下就露了底。

于是问题也来了:韦小宝为什么点名要找大同府的姑娘?这家妓院为什么巴巴地要找汾阳女子来冒充大同府的姑娘?

六神老师的广征博引和严晓星先生比不遑多让,彼此互相印证(包括六神也引用了严老师的考证),大同府姑娘问得到了初步的梳理。

当然,六神老师的观点有高于同侪的地方,比如他认为

现在有些朋友,还念念不忘基因决定论,他们非觉得A地的女孩就是比B地好看,我认为这都是心理作用使然。我跑了全国不少地方,从没发现哪里的姑娘就一定比别的地方的好看,唯独只发现了一点:第三产业的姑娘比第二产业的好看,第二产业的姑娘又比第一产业的好看;土豪产业的比某丝产业的好看,朝阳产业的姑娘比夕阳产业的好看。

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一来个人的观感和统计学意义上的结论并不能完全等同,而且好看与否包括了是否时尚会打扮等等,和基础相貌并不完全是一回事;二来,某地相对美女更为多一些,一概以心理作用使然来概括,也未必科学。

另一方面,论某地的美女,要从时代的角度锁定一定的时间段,论大同府的姑娘追溯到隋朝开国皇帝的独孤皇后、杨家将的折老太君(佘太君),正如论米脂的婆姨追溯到貂蝉、论江南的美女追溯到西施等一样,是一种时代错讹。

韦爵爷为何开口就是大同府的姑娘?因为繁华富庶?还是混血繁多?

云冈石窟的开凿是在北魏时期,当时大同是北魏的都城

以大同而言,建兴元年(313)拓跋猗卢定盛乐为北都,修秦汉故平城为南都,平城复还故治,属代国;到了北魏拓跋珪于398年自盛乐迁都平城,改号皇帝,改元天兴,并置司州、代尹,治代都平城,并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吏民三千家于代郡。之后屡有变迁,后晋天福二年(937)辽进占云州,初为大同军节度,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为西京,设西京道大同府,重熙十七年(1048)析云中,置大同县,为辽之陪都。

韦爵爷为何开口就是大同府的姑娘?因为繁华富庶?还是混血繁多?

大同府是曾经的边塞名镇

直到明永乐七年(1409)置大同镇,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成化七年(1471)设巡抚。正德八年(1513)设总制,辖13卫所,823堡寨,307座墩台。大同分4道,辖9路,驻军最多时达13万多人,战马5挖煤多匹,时有“大同士马甲天下”之称。

我们注意到,大同姑娘的声名鹊起,正是在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严晓星先生和六神老师都引用了,内中说:

九边如大同,其繁华富庶不下江南,而妇女之美丽,什物之精好,皆边寨之所无者。

还说“大同婆娘”和“蓟镇城墙”“宣府教场”并列叫作“三绝”

纵观整个历史,据说在大同的这一片区域,曾出现过25位皇后9位皇妃,但之前的皇后皇妃,大都只是因为亲缘同乡等等的关系成为皇后皇妃,没有证据显示只是因为美貌而被选择。

这么看来,六神的说法,只要搞活了经济,哪里还会缺美女呢;反之,穷乡僻壤产业凋零,就算出产美女不也要跑光的吗?似乎显得很有道理。

但是,这只能说明大同聚集了美女,不能说明为什么有“大同府的姑娘”这个“原产地标志”和“地理商标”为什么在市场上走俏,老鸨也不至于因为汾阳人是冒牌货就面有惭色。

这一点,严晓星先生和六神老师其实都没论证清楚。

韦爵爷为何开口就是大同府的姑娘?因为繁华富庶?还是混血繁多?

拉丁美洲混血美女

有人提出了一种解释:

大同地处塞上,自古就是汉胡民族杂居融合地带,历史上在大同生活过的民族高达十数种之多。从遗传学角度看,民族与种族的融合,有利于产生聪明美貌的后代,就像现在的混血儿。

对陕西的米脂婆姨为何美貌这个问题,也有人指出是因为她们是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混血的后代。

混血的杂交优势肯定存在(当然,杂交劣势也存在),两个遗传基础不同的亲代具有优于亲代优势的现象确实存在,包括了等位基因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

但是,一方面,所谓混血儿漂亮其实和目前的审美观认同高鼻深目为美有关,在古代,审美观念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大同等地即使存在混血,可能也只是蒙古人种之间的混血。

此外,存在的可能性是因为“幸存者效应”(Survivor effect),大量的混血是所谓“主动混血”,双亲中的一个离开了固有族群恒常的居住地,而这个主动离开,本身就在一定的概率上表征了其一定的遗传优势。

但是,上述情况在所谓的“九边”可能都有发生,大同成为特例,应该另有原因。

谈古论金认为,这和大同在明代变成一个军事重镇有关,依赖于行政和军事中心的消费起来了(繁华富庶不下江南),但是并没有足够的支持女性就业的产业(和现代意义上的就业不同,但可对比江南女子的纺纱等工作),所以很多女性进入所谓“无烟工业”,形成了“大同府的姑娘”这个既美名远播,背后又不乏屈辱和血泪的“品牌形象”。

韦爵爷为何开口就是大同府的姑娘?因为繁华富庶?还是混血繁多?

乌克兰美女

从这个角度,扬州瘦马这样的概念,其实也和这种城市格局有关——清代的扬州也盐商聚集的消费城市,但对于女性而言,城市(及其周边)并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持她们以正道谋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