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买学区房,是家长们的一种偷懒

拼命买学区房,是家长们的一种偷懒

故事发生在美国。

1

W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

小学的时候W跟随父母从台湾移民到加州的圣地亚哥。在洛杉矶和北加州许多亚裔的眼里,圣地亚哥的中小学不值一提。W就这样在当地一所普通的小学毕业,上了本地公立初中和高中,然后凭着优异的成绩去了哈佛念计算机专业,成了扎克伯格的校友。一毕业就来到硅谷,加入了一家蒸蒸日上的独角兽公司,和我成了同事。

W回忆起在圣地亚哥读书的时光,觉得无比轻松愉快。他弟弟也和他就读同一所中学,也是一路顺风顺水。直到W去哈佛念书的那一年,他父母决定举家搬到硅谷。

这简直就是我弟弟的噩梦,他在圣地亚哥的时候,学习成绩在学校一直数一数二,跟我一样去哈佛应该没有问题。但来到现在硅谷的学校,他的同学大多都是亚裔和精英的小孩,竞争非常激烈,他再怎么努力成绩也只能排到中上。我觉得他考上伯克利都很悬了。我父母当时就是冲着这边的学校好才选的这个区,现在看来是个错误。

2

硅谷的(亚裔)小孩有多大压力呢?

小孩周末上4个兴趣课,放学有得过奥赛金牌的老师做课外辅导的,比比皆是。这些孩子的父母周末比平时上班还要忙碌,因为他们要把孩子从一个课程送到另一个课程的时间很有限。而这些父母的典型特征?第一代亚裔移民。之前有个比我大10多岁的同事,她女儿周末要学习游泳,唱歌,跳舞和击剑这4门课程,每门课程半天左右。除非这小孩真的天赋过人,很有可能的结果是,他们没有一样技能做到了真正的掌握。

3

说回W弟弟,有人会说,那他就是不如硅谷其他的小孩嘛,考不上牛校不是理所应当?

是,又不是。怎么讲?

最好的例子就是中国的高考。江苏、湖北还有山东考生历年的分数,不要说和北京、上海比了,就是和他们的邻居省份相比,也会高出一截。这些地方的学生考上985的难度,就和W的弟弟考上常春藤一样高。因为美国的高校在录取学生的时候,对每个区域也是有相应配额的(当然他们从不会公开说,但是招生数字说明了一切)。而且总不能说,硅谷的学生考试好,哈佛就不录取别州的小孩了吧。更何况,你能说从北京、上海去清华、北大的学生就一定不如山东的?

4

家长对学区的痴迷,形成的聚集和跟风效应,在今天的硅谷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

昨天我听朋友说了一个新的词汇——“推娃”。意思是说,由于在硅谷竞争如此激烈,很多家长为了小孩能上好的幼儿园,开始各种为小孩准备简历,并反复练习自己与学校录取官的面试技巧,好把自己的娃推进某个“牛”的幼儿园。据说,如果不是从幼儿园就开始上他们家的学校,后面是无法保证进入他们的高中部的。而这所学校的幼儿园,一年的学费是4万美金。

5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只是情急之下,很多家长用了不少蛮力来拔苗助长。W的父母的一片好心却苦了W的弟弟,而我那些常春藤毕业的同事,90%都不是在硅谷或者某些”很火“的学区读的高中。要想真的帮助小孩,还得从战略上多些思考,也许能另辟蹊径。

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哪里都一样。但愿,这种趋之若鹜,不是家长们放弃思考儿女教育的高级偷懒方式。

即便我们以读名校这种世俗的标准来看,很多在美国买了最火地区学区房的家长们恐怕还是要失望了。而以投资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大家拼命争夺的学区房和众所周知的蓝筹股并无太多差异——抗跌但获利空间有限。

- End -

关注「WeHome唯家」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美国房产投资数据,跟我一起洞察房产投资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