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要是告發一個人,就能升官發財,有多少人能抵擋住這個誘惑呢?

在唐睿宗李旦第一次當皇帝的那些年裡,武則天仍然把持朝政。說是為了廣開言路,她在洛陽宮門外設置了告密箱(銅匭),卻帶歪了天下的風氣。

像湖州地方官下屬告發長官的這樣的事,在各地層出不窮。這件事是怎麼回事呢?

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垂拱年間(李旦的年號),湖州的刺史叫裴光。他的下屬佐使江琛告發他密謀造反,並提交了證據──一封裴光寫給徐敬業的密謀信。徐敬業是反對武則天臨朝的,以匡扶李唐,擁戴李顯為名起事。

裴光在證據面前並不認罪,他承認字跡確實與自己的相同,但是信不是他寫的,是他人仿造自己的筆跡偽造的。

刺史是一方大員,是地方的最高官員,竟和反賊勾結,這件事很轟動。武則天很重視,派出欽差去審理,務必要查清真相。但是,3個欽差都無功而返,除了書信沒查出其他證據,可這書信又確實是裴光的筆跡。事情就這樣拖著。

武則天很生氣,問,誰能解決?這時,有人推薦了張楚金。於是,這爛攤子就落在了他頭上。

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張楚金接到這個任務,很煩惱,深覺推薦他的人與他有仇。但皇命難違,他也不得不硬著頭皮上。他提審裴光,裴光還是同樣的說法,字跡和自己相同,信不是自己寫的。

張楚金也沒了法子。他就整天研究這封“密謀信”,這是唯一的證據,也是不可辯駁的證據,怎麼破案呢?

一天,他斜靠在窗前的床榻上,手中拿著“密謀信”,從早上看起,已經看了不下百十遍了,什麼都沒有研究出來,心裡鬱悶不已。此時,已是日上三竿,信正對著陽光,張楚金一驚,看到紙張上有字的地方與沒字的地方有著明顯差別。沒字的地方更透光,而以字為中心的方格透光度差,就好像多粘了一層紙。

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他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了。

第二天,他召集湖州所有的官吏,包括裴光和江琛。當著眾人的面,將密謀信扔進水裡。眾人大驚,以為他要毀滅證據。張楚金示意大家稍安勿躁,過了一會,又領著眾人看向水面。

只見水面上漂浮著許多小小的方塊紙,紙上都有字,而那張大紙上什麼也沒寫。

原來,這封“密謀信”是偽造的,將裴光的字裁剪下來,再拼湊在一張完整的紙上。江琛本就是裴光的輔官,他能輕易的得到裴光平時的辦公文書。

江琛在證據面前不得不認罪。

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張楚金將案件結論上報給武則天。武則天賞賜他黃金百兩。江琛受到了重懲。武則天下令,將他“決一百,斬之。”也就是先杖一百下,打個半死,再斬。

這個故事來自於唐代張鷟所著的《朝野僉載》卷五。與昨天我所寫的鑑定筆跡的案子(《縣令審案反審告狀人,測試他6次,一看結果:違背常理,你撒謊》)正好相反,完全是用技術斷案。

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但我最初看到這則奇聞軼事的時候,覺得很詫異,這封“密謀信”有這麼難判斷嗎?換了多個欽差都判斷不出?張楚金還是湊巧對著陽光才看出的?薄薄一張紙而已,又剪切又粘貼,能偽造的這麼逼真嗎?技術那麼高超嗎?這種偽造方法並不困難啊。

要知道,那是在唐朝。造紙術雖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但是當時的造紙技術並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唐朝初期的紙要經過塗蠟、壓光等處理,都比現在的紙要厚不少。

直到雕版印刷術出現,刺激了造紙業的發展,才有了各種不同輕便的紙張類型,連宣紙也是在唐玄宗天寶年間開始流行的。

一案久審未結,欽差都換了3個,來了第4個輕鬆解決,只靠一盆水!

雖然張楚金巧斷了這樁誣告案,但武則天手下有兩個善於羅織罪名的酷吏周興、來俊臣,來俊臣甚至還寫了本《羅織經》,教人怎麼羅織罪名。

幸好,此時的來俊臣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否則,要是江琛學了書中的內容,張楚金還能找到突破口嗎?

你們怎麼想呢?

唐朝是個開放的朝代,有很多奇聞趣事被記錄在古書裡,我會持續分享。如果喜歡,請關注、點贊、評論、轉發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